【摘要】高職院校肩負著為社會培育高級實用型人才的重任,加之其與我國其它高等院校的不同之處,使得高職院校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顯得十分重要。本文以加強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時效性為主題,分別從高職院校學生目前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現(xiàn)狀著手分析,找出存在的問題,進而提出了如何加強高職院校思政教育時效性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高職院校;思政教育;時效性;有效途徑
思想政治教育作為我國高等院校的必修課程,目的在于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三觀”和擁有正確的處事心態(tài)。特別是對高職院校來說,更是如此。然而,高職院校的思政教育目前還存在著很多問題和不足之處,現(xiàn)階段的思想政治教學效果并不理想,很多學生出現(xiàn)了各種各樣的思想問題,嚴重影響著學生的學習成績。針對這種基本現(xiàn)狀,如何加強高職院校思政教育的時效性就成為了當前亟需解決的問題。
一、高職院校學生思政教育的基本現(xiàn)狀
(一)輕視思政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國各個高等院校的必修科目,但是仍有不少高職院校把過多的精力和注意力放在了完成教學目標上,而忽視了對學生思想政治的教育。特別是在課程設置上,很多高職院校都把專業(yè)知識和技能訓練作為重點課程,為其配備最優(yōu)質的教學資源和充足的學習時間;而思想政治教育課程則是被當做緩解學生學業(yè)壓力的娛樂性課程看待,不僅課時量少,而且還存在著教師代教的現(xiàn)象。學校對思政教育的課時不斷地壓縮,盡可能的都把時間安排給各專業(yè)課程上。
(二)思政教育的教學方式落后
思想政治教育課程本身的特點就是理論復雜,知識點繁瑣,甚至有些理論來源很難理解,基本上都是記憶性的東西,學生學起來很容易感到枯燥乏味。如果再采用傳統(tǒng)“填鴨式”的教學方式進行講解和傳授,只會加速學生對思政教育教學的反感和厭惡之情。除此之外,當前高職院校普遍的課堂環(huán)境還是大班混上,教師很難全面地照顧到每位學生,再加上上課人數多,班級秩序和紀律就很難控制,難免會影響到一些學生的聽課效果。因此,學生對思政教育課就更難提起了。
(三)多元化文化的滲透影響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發(fā)展,與世界的腳步越來越近,難免會有很多來自西方的文化思想傳入到中國,對我們產生影響。特別是對于高職院校的學生來說,他們的思想意義和觀念還沒有完全形成一個完整的體系,對是非判斷的辨識還停留在表面,因此,很容易受到外來多元化思想觀念的影響和沖擊。再加上高職院校的教師對學生思政教育的忽視和懈怠,使得學生沒有得到完善的思政教育,于是很多學生就出現(xiàn)了這樣那樣的思想問題,比如,拜金主義、奢侈享樂主義等的追求和崇拜。這些都是受到錯誤文化思想的毒害。
二、高職院校加強學生思政教育時效性的有效途徑
(一)提升思政課堂的教學水平和質量
首先,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學內容應該多與社會生活相聯(lián)系。避免思政課程的教學方式一味地延續(xù)以往的理論說教、教材為王。新形勢下的教育,要本著以學生為主,與時俱進的原則,在教授學生基本理論知識的基礎上,培養(yǎng)學生將課堂知識與實際生活聯(lián)系的能力和意識,以此來增強思政教育的時效性,切記成為一個只會學習不會生活的書呆子。比如,思政課教師可以結合當前社會的熱點事件和新聞,對書中的知識點進行講解,像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工匠精神”以及李克強總理強調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等,把這些實際問題和理論知識相互結合,既拓展了學生的知識面,又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最終實現(xiàn)提升思政教育時效性的目的。其次,思政課程的教學形式要更加多樣化。傳統(tǒng)的教師負責“教”,學生負責“學”的教學形式已經被社會所淘汰了,新時期的教學理念,更多注重的是學生的主體地位是否得到重視,教學形式是否得到創(chuàng)新。高職院校的學生大多已經具備了獨立意識和自主意識,不管是生活,還是學習,都希望展現(xiàn)出自己的想法。那么,在思政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就可以針對這一點,組織更加新穎的教學形式,比如建立討論小組等形式,鼓勵學生表達自己的意見和想法,針對同一個問題,提出自己不同的看法,以此來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和團結合作的能力和意識。在這個過程中,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思政教學的參與度,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強了思政教育的時效性。
(二)組織多種多樣的校園文化活動
校院文化活動是大學生參與度最高的一種活動形式,也是學生們豐富課余生活的重要手段。思政教師可以抓住這一機遇,將思政教育與校園文化活動結合在一起,策劃出既具趣味性,又有思想政治教育性的文化形式。幫助學生建立對思政學習的興趣,以及加深他們對思政教育的了解和認識。具體來說,可以將思政教育融入到各種形式的校園活動中,比如,歌唱比賽、文藝匯演以及演講比賽和征文活動等,讓學生在娛樂的同時還能加深對思想政治的認識,從而增加思政教育在高職院校中的時效性。
(三)創(chuàng)新宣傳途徑,拓寬宣傳渠道
增加高職院校思政教育的時效性,還要善于利用當前的新媒體技術,拓寬宣傳渠道和途徑,讓學生不僅在課堂上可以學習思政教育的有關知識,在生活中的各個角落也時刻受思政教育的熏陶,在無形之中,加深學生的印象,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利用校園廣播、學校報刊、學院微信公眾號以及學校微博等平臺,積極宣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馬克思主義以及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等,創(chuàng)新思政教育的宣傳途徑,以此來增強高職院校思政教育的時效性。
參考文獻
[1]陳慧軍.關于高職院校思政教育的必要性和時效性解讀[J].理論觀察,2016(08).
[2]夏甜.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學時效性提升的對策探究[J].經營管理者,2017(06).
作者簡介:劉洋(1988.12—),女,漢族,湖南寧鄉(xiāng)人,碩士,保險職業(yè)學院,助教,研究方向:高校思政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