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辛佩+丁正祁+王健
摘要:近年來青少年的生命教育問題引起社會各界的重視,本文通過問卷調查對阜陽市中學生生命質量狀態(tài)及生命教育的整體情況進行全面的了解分析,并針對有關問題提出建議。
關鍵詞:生命質量;生命教育
學校、家庭和社會長期以來往往只重視學生的文化知識學習,忽視了對學生進行生命教育的人文關懷,校園暴力、自殺或他殺等事件時有發(fā)生,這些事件的背后無不折射出當代青少年生命意識淡薄,不懂得珍惜和尊重生命,給學校教育提出了新的課題。
一、中學生生命質量及生命意識基本情況
為整體把握阜陽市中學生生命質量基本情況,了解他們對生命意識的認知情況,更好地為實施生命教育提供依據,筆者以阜陽師范學院附屬中學、阜陽市第十七中學、阜陽市紅旗中學等六所中學的學生為調查對象,開展中學生生命質量隨機問卷調查,共發(fā)放問卷900份,回收有效問卷821份,有效率為91.2%,樣本基本情況見表1。
從問卷調查的結果分析來看,全市中學生生命質量狀態(tài)整體較好,呈現出積極的生活學習狀態(tài)和有效的情感溝通。絕大部分中學生擁有比較和諧的家庭氛圍和一定的自我保護意識,與父母、朋友、老師和同學之間能夠有效溝通;對生命價值有所認知,具有強烈的生命意識,認為生命極其寶貴和脆弱,對自殺有比較正確的認識;但也有極小部分中學生對生命的意義理解不夠深刻 ,生命意識與價值觀念有不夠積極的反映 ,甚至有漠視生命的隱患存在。
二、中學生生命質量與生命教育當前存在的問題
1.中學生對生命價值有所認知 , 但生命意識程度仍有待提升
為了解中學生對生命的認知狀況 ,問卷中我們設計了這樣兩道題 :“你能時常感受到生命的寶貴,體會到生命的快樂嗎?”和“在你遭遇人生重大不幸的時候,你想過放棄生命嗎”。615人選擇“時常感受和體會到”,170人選擇“沒有什么感受和體會”,36人選擇“感覺自己很不快樂”;有460人選擇“從沒想過放棄生命”,273人選擇“偶爾會想”,88人選擇了“經常想過”??梢姡?4.9%的學生認為生命是寶貴的,對生命意義的理解是正確的,但44%的學生對生命認知持模糊態(tài)度甚至漠視態(tài)度。這反映了中學生在主觀上有珍惜生命的意識,但整體上又有很大程度的缺失,需要利用生命教育相關方法進行干預矯正。
2.學校對生命教育重視程度不夠,生命教育內容缺乏
從調查中我們了解到全市目前沒有中學專門開設生命教育相關課程,學校還沒有成為生命教育的主陣地,僅有部分學校利用班會或其他形式涉及到了生命意識和生命教育,由于缺乏系統(tǒng)的培訓教材,也僅限于教育學生要預防自殺、珍惜生命的層面上,片面的把生命教育僅僅看成是“預防自殺的教育”,沒能從更深層次上去理解生命教育的含義和內容。
3.家庭教育環(huán)節(jié)中生命教育缺失
家庭是孩子生命教育的根本所在,家庭生命教育在學生人格、性格、心理健康成長過程中發(fā)揮著基石作用。針對問題“父母對你的教育方式是?”,只有52.3%的學生選擇了“經常與你談心并尊重你的意見”,47.7 %的學生選擇了“很少談心,有時批評或體罰”、“經常辱罵或體罰,從不考慮你的想法”和“不管不問,自己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父母在學業(yè)上期望過高,無形中加重了青少年自身的壓力,很容易產生逃避和逆反心理,再加上不良網絡文化的乘虛而入,最終致使他們對生命存在價值產生懷疑,甚至破滅。
4.生存自救能力急需提高
在問題“遇到地震、火災、車禍、溺水等災難時,是否具備最基本的自救和他救能力”時, 選擇“具備”的僅為41%,災難中自救或他救的生存技能上明顯存在不足。這個結果反映出中學生在應對突發(fā)事件或災難環(huán)境中生存自救能力很不理想,普遍缺乏保護生命的有效手段,也從側面反映出當前學校和家庭對孩子生命教育的內容不夠廣泛。
5.中學生情感傾訴渠道不暢
青年時期是一生中情感最激蕩的時期,而由于這一時期的心理特征,他們不愿過多的向老師或同學傾訴,而家長由于諸多原因往往疏于對孩子的情感交流。針對問題“當你遇到不開心的事,通常你會?”,只有46.7%的學生選擇了“找老師、父母談心或同學、朋友聊天”,53.3%的學生選擇了“生悶氣,責怪自己或發(fā)脾氣,責怪別人”或“上網游戲或看電視”。內心的矛盾和迷惘無處發(fā)泄時,極易誘發(fā)一些心理障礙和困惑,選擇過激的行為,給自身、他人或社會造成危害,當這種心理障礙和困惑強度較大或持續(xù)時間過長,往往會導致心理異常,乃至精神疾病或漠視生命的發(fā)生。
三、針對當前中學生生命教育存在問題的建議
生命教育的實施是一個復雜的系統(tǒng)工程 ,需要家庭 、學校和社會全力配合,才能構建完善的生命教育體系,可從以下幾個方面予以加強:一是政府要重視并積極推動生命教育實施和理論研究,借助政府的力量合理地整合社會資源來加強生命教育的發(fā)展;二是學校應重視和加強學生生命教育工作的開展,應開設專門的生命教育課程和實踐活動,大力營造良好的生命教育校園環(huán)境 ;三是要革新教師生命教育觀念,鼓勵教師積極探索生命教育工作模式和教學方法;四是父母要為子女營造積極生命觀的家庭氛圍,讓孩子從中體驗生命的珍貴、快樂和幸福,感受活著的美好;五是動員社會力量支持生命教育的開展,全方位利用新聞、出版、廣播、電視、互聯(lián)網等大眾傳媒,倡導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弘揚百折不撓、自強不息精神,對青少年生命意識的發(fā)展產生潛移默化地影響;六是要加強中學生的自我教育,引導青少年不斷了解自我、積極評價悅納自己,培養(yǎng)青少年自知、自信、自立、自理、自強意識,增強青少年克服困難、承受挫折的能力,從容應對壓力和競爭,以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來笑對人生的一切磨練。
生命教育始自家庭,加強于學校和社會,是一項復雜的系統(tǒng)工程,只有多方面相互支持,相互配合,相互作用,青少年的生命教育才能取得積極理想的成效,使其形成正確的生命價值觀,不斷提升生命質量。
參考文獻:
[1]傅偉勛.生死的尊嚴和生命的尊嚴[M].臺北:正中書局,1993
[2]劉濟良.生命教育論[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
[3]鄭曉江.生命教育的概念、內容和原則[J].中國德育,2007(3):30-32
[4]鄭彬.國際視野下我國中小學生命教育的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3.04
阜陽市教育科學規(guī)劃課題(項目編號:FJK1601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