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艷,黃禮華,石 云,陳小艷,羅慧珊,柯玲玲,何金玲
(柳州市中醫(yī)醫(yī)院,廣西 柳州 545001)
針刺治療對癲癇間歇期腦電圖背景的影響*
張 艷,黃禮華,石 云,陳小艷,羅慧珊,柯玲玲,何金玲
(柳州市中醫(yī)醫(yī)院,廣西 柳州 545001)
目的:觀察針刺治療對發(fā)作間期癲癇患者腦電圖背景的影響。方法:將40例間歇期癲癇患者隨機分為針刺組和單純西藥對照組,針刺組予腦電圖引導頭皮針配合體針治療,單純西藥對照組不進行針刺,評估臨床療效,并通過腦電圖及腦電地形圖檢測觀察治療前后α、β、θ、δ頻段功率值的變化情況,從而評估治療對腦電圖背景的影響。結果:針刺組能明顯降低發(fā)作間期癲癇患者致癇灶及周圍腦區(qū)的α1、α2、β2、θ和δ頻段的絕對功率(P<0.05),同時能增加健側腦區(qū)的α1、α2絕對功率,降低健側腦區(qū)β2、θ和δ的絕對功率(P<0.05),與單純西藥對照組比較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針刺治療癲癇療效確定,可能與其改善腦電功率譜、提高腦電基本頻率,使腦電圖背景漸趨穩(wěn)定和順應性相關。
針刺;癲癇;腦電圖;腦電地形圖
癲癇是一組以腦部神經元過度放電導致突然、短暫的中樞神經系統(tǒng)功能失常為特征的慢性病,也是腦部疾病的常見并發(fā)癥。癲癇反復發(fā)作會進一步加重腦損傷,也常常使患者產生羞辱感,極大地威脅著患者的身體和心理健康。對于反復發(fā)作的癲癇患者,不斷加量或聯(lián)合使用的傳統(tǒng)抗癲癇西藥會帶來明顯副作用,新型抗癇藥的價格昂貴并且不能同時改善癲癇患者的原發(fā)腦部疾病,因此針刺治療以其簡、便、廉、驗的特點愈來愈被患者所接受,具有較高的臨床價值。本研究通過腦電圖檢測引導頭皮針定位配合體針靶向針刺治療癲癇,臨床療效滿意,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間在我院腦病科、腦康科門診及住院確診且符合本研究標準的癲癇患者40例,根據(jù)腦電圖檢測結果,采用隨機數(shù)字法隨機分為針刺組和單純西藥對照組。針刺組中男性9例,女性11例,年齡最大70歲,最小1.2歲,平均年齡(44.86±5.44)歲,平均病程(20.70±3.71)個月。單純西藥對照組中男性10例,女性10例,年齡最大70歲,最小1.5歲,平均年齡(36.12±5.36)歲,平均病程(25.68±5.76)個月。腦部原發(fā)?。耗X癱6例,腦血管病13例,腦炎3例,腦外傷7例,缺血缺氧性腦病3例,未發(fā)現(xiàn)明確腦部原發(fā)病8例。針刺組與單純西藥對照組在性別、年齡、病程、基礎病情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
1.2.1 西醫(yī)診斷標準 全部病例的癲癇西醫(yī)診斷均參照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出版的《神經病學》確立。
1.2.2 中醫(yī)診斷標準 全部病例的癲癇中醫(yī)診斷標準均參照上??萍汲霭嫔绯霭娴摹吨嗅t(yī)內科學》(第6版)確立。
1.3 納入標準
①符合上述中、西診斷標準;②年齡在70歲以下,男女均可;③癲癇發(fā)作間期;④首次發(fā)病或既往有發(fā)作史;⑤同時服用的抗癲癇藥在觀察周期中無種類和劑量的改變;⑥觀察周期內避免接受影響腦電圖及腦電地形圖的其他藥物治療。
1.4 排除標準
①癲癇持續(xù)狀態(tài);②不能接受針刺治療者或屬于針刺禁忌癥者;③患有其他嚴重疾病,如惡性腫瘤、嚴重精神障礙、嚴重心、肝、腎、內分泌、造血系統(tǒng)功能異常、開顱手術、骨折等;④治療過程中,患者發(fā)生其他疾病,影響療效和安全性判斷者。
1.5 治療方法
針刺組取穴及針刺法:①腦電圖引導下頭皮針取穴:根據(jù)發(fā)作間期頭皮腦電圖記錄到的癇樣放電或異常放電區(qū)域,確定致癇灶,針刺取該區(qū)域上的頭皮針刺激線。致癇灶在左額部,頭皮針取左額旁一線、左額旁二線;致癇灶在左頂部,頭皮針取左頂旁一線、左頂旁二線;致癇灶在左顳部,頭皮針取左顳前線、左顳后線;致癇灶在左枕部,頭皮針取左枕上旁線;致癇灶在右側,則取右側相應頭皮針刺激線。②體針取穴:根據(jù)發(fā)作間期頭皮腦電圖記錄到的癇樣放電或異常放電區(qū)域,確定致癇灶,針刺取致癇灶對側肢體的內關、后溪、豐隆、照海、申脈,同時針刺百會穴。致癇灶在左側,針刺百會,右側內關、后溪、豐隆、照海、申脈;致癇灶在右側,針刺百會,左側內關、后溪、豐隆、照海、申脈。③針刺方法:頭皮針刺法:平刺,捻轉平補平瀉,留針30 min。體針刺法:百會逆督脈方向由前向后平刺8~13 mm,得氣后施捻轉平補平瀉法;內關直刺25~38 mm,施捻轉、提插平補平瀉法;后溪直刺4 mm,施捻轉平補平瀉法;豐隆直刺4~30 mm,得氣后施捻轉、提插瀉法;申脈、照海直刺5~8 mm,施捻轉平補平瀉法。留針30 min。④療程:針刺10次為1個療程,連續(xù)治療3個療程。
針刺治療期間,各患者原服用的降壓藥、降糖藥、腦血管病二級預防用藥均不變,原服用的抗癲癇藥物不作調整。觀察期間不使用任何影響療效評價的藥物。
單純西藥對照組:各患者繼續(xù)原服用的西藥抗癲癇治療,不作調整,不進行針刺。
各患者所服用的抗癲癇藥分別有:托吡酯片(西安楊森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20555)25 mg/次,2次/日;丙戊酸鈉片(成人)(湖南省湘中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43020873)0.2 g/次,3次/日;丙戊酸鈉口服溶液(兒童)[賽諾菲(杭州)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41435]30 mg/(kg·d),分2次服;左乙拉西坦片(成人)[優(yōu)時比(珠海)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J20160085]0.5 g/次,2次/日;左乙拉西坦口服液(兒童)[優(yōu)時比(珠海)有限公司分包裝,進口藥品注冊證號H20120224]20 mg/(kg·d),分2次口服。
1.6 療效評定和觀察指標
1.6.1 臨床療效標準 根據(jù)《中藥新藥治療癇證的臨床研究指導原則》的判定標準[1]:①近期治愈:發(fā)作完全控制1年,腦電圖恢復正常;②顯效:發(fā)作頻率減少75%以上,或與治療前發(fā)作間隔時間比較,延長0.5年以上未發(fā)作,腦電圖改變明顯好轉;③有效:發(fā)作頻率減少50%~75%,或發(fā)作癥狀明顯減輕,持續(xù)時間縮短一半以上,腦電圖改變有好轉;④無效:發(fā)作頻率、程度、發(fā)作癥狀、腦電圖均無好轉或惡化。顯效率為近期治愈、顯效病例數(shù)占總病例數(shù)的百分比。
1.6.2 腦電圖及腦電地形圖檢查 ①患者治療前后應用國產ZN8000型數(shù)字化視頻腦電監(jiān)護系統(tǒng)進行EEG、BEAM檢測,測定腦電地形圖α、β、θ、δ頻段絕對功率。②觀察治療對腦電圖背景的影響。
1.6.3 安全性觀察 全部病例均觀察治療期間是否出現(xiàn)不良反應,是否因不良反應影響療效觀察或造成病例的脫落。
1.7 統(tǒng)計學方法
2.1 臨床療效比較
全部病例接受治療3個療程后,根據(jù)《中藥新藥治療癇證的臨床研究指導原則》的評定標準進行療效評定:針刺組顯效率50%、總有效率95%,單純西藥對照組顯效率45%、總有效率90%,兩組比較針刺組顯效率高于單純西藥對照組,但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例(%)]
2.2 腦電圖及腦電地形圖主要檢測指標比較
2.2.1 對發(fā)作間期α1、α2頻段的影響 兩組病例致癇灶及周圍腦區(qū)的α1、α2頻段絕對功率均較治療前降低(P<0.05),其中針刺組改善的幅度較單純西藥對照組更顯著(P<0.05);針刺組健側腦區(qū)的α1頻段絕對功率較治療前增加(P<0.05),而單純西藥對照組健側腦區(qū)的α1頻段絕對功率改善不明顯(P>0.05);兩組健側腦區(qū)的α2頻段絕對功率均較治療前增加(P<0.05),其中針刺組改善的幅度較單純西藥對照組更顯著(P<0.05)。說明針刺治療可以改善癲癇患者發(fā)作間期的全腦α頻段功率,作用較單純西藥治療更明顯。見表2。
表2 治療對發(fā)作間期腦電α頻段功率的影響
注:與治療前比較,※P<0.05;功率差與單純西藥對照組比較,△P<0.05
2.2.2 對發(fā)作間期β1、β2頻段的影響 兩組病例致癇灶及周圍腦區(qū)的β1、β2頻段絕對功率均較治療前降低(P<0.05),其中針刺組改善的幅度較單純西藥對照組更顯著(P<0.05);兩組健側腦區(qū)的β1頻段絕對功率均較治療前降低,但改善程度并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健側腦區(qū)的β2頻段絕對功率均較治療前降低(P<0.05),但改善幅度兩組間比較差異并不顯著(P>0.05)。說明針刺治療可以減低癲癇患者發(fā)作間期致癇灶及周圍腦區(qū)的β頻段功率;針刺治療同樣可以降低健側腦區(qū)的β2頻段功率,但對β1頻段的影響尚不確定,且與單純西藥治療相當。見表3。
表3 治療對發(fā)作間期腦電β頻段功率的影響
注:與治療前比較,※P<0.05;功率差與單純西藥對照組比較,△P<0.05
2.2.3 對發(fā)作間期θ、δ頻段的影響 兩組病例致癇灶及周圍腦區(qū)的θ、δ頻段絕對功率均較治療前降低(P<0.05),其中針刺組改善的幅度較單純西藥對照組更顯著(P<0.05);兩組健側腦區(qū)的θ頻段絕對功率均較治療前降低,其中針刺組的改善程度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單純西藥對照組θ頻段的改善程度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各組健側腦區(qū)的δ頻段絕對功率均較治療前減低(P<0.05),其中針刺組改善的幅度較單純西藥對照組更顯著(P<0.05)。說明針刺治療可以降低癲癇患者發(fā)作間期的全腦區(qū)θ、δ頻段功率,作用較單純西藥治療更明顯。見表4。
表4 治療對發(fā)作間期腦電θ、δ頻段功率的影響
注:與治療前比較,※P<0.05;功率差與單純西藥對照組比較,△P<0.05
2.3 伴隨癥狀改善情況比較
針刺組患者療程結束后,腦部原發(fā)病的神經功能缺損等伴隨癥狀也有不同程度改善。單純西藥對照組患者療程結束后,伴隨癥狀無改善。
2.4 安全性評價
在治療期間,各組患者均未出現(xiàn)不良反應。
癲癇屬中醫(yī)學“癇病”范疇,古代醫(yī)家多認為癲癇的病因為痰,病位在腦?!兜は姆ā氛f:“(癇)無非痰涎壅塞,迷蒙孔竅”;《醫(yī)學綱目》亦云:“癲癇者,痰邪逆上也”;《雜病廣要》認為:“凡癲癇……皆由邪氣逆陽分,而亂于頭中也……其病在頭巔”。本研究的針刺處方是由定向頭皮針配合以交會穴為主的特定穴位組成。定向頭皮針的取穴法是根據(jù)致癇灶的頭皮投射區(qū)而定,也位于足三陽經、督脈以及陽維陽蹺脈的循行路線上,因而主治癇病等腦疾。百會為手足三陽經與督脈交會穴,后溪為八脈交會穴通督脈,《脈經》云:“督脈為病……大人癲疾,小人風癇疾”,故針百會可調理一身之陽氣,開竅定癇,針后溪可寧心安神,主治癲癇。申脈為八脈交會穴通陽蹺脈,照海為八脈交會穴通陰蹺脈,內關為八脈交會穴通陰維脈,《奇經八脈考》載:“邪在陰維、陰蹺則發(fā)癲,邪在陽維、陽蹺則發(fā)癇”,故針申脈、照??尚袣庋?、調神定癇,針內關寧心安神以治癲病。豐隆是公認的治痰要穴,《玉龍歌》載:“痰多宜向豐隆尋”,取之可化痰通絡、醒腦安神。諸穴配合,共奏通達氣血、止痙定癇、醒腦開竅之功。
癲癇的治療目標是控制臨床發(fā)作和消除腦電圖癇性放電。腦電圖不僅用以明確癲癇診斷,還可用于定位致癇灶指導治療[2],腦電地形圖能清楚地反映腦電能量的變化,因此有研究認為腦電圖癇性放電和腦電功率譜是評價抗癲癇療效的重要客觀指標,并與臨床有效率基本一致[3]。已有的研究還表明頭皮針能夠改善腦組織氧代謝[4];針刺百會可以明顯降低癲癇患者血清泌乳素水平[5],通過調節(jié)下丘腦-垂體-性腺軸有效改善癲癇癥狀[6];針刺治療有可能通過競爭性拮抗Ca2+的大量內流[7-9],抑制神經元陣發(fā)性去極化、保護神經元[10-12],從而起到抗癲癇的作用。
現(xiàn)代醫(yī)學已認可的癲癇非藥物替代治療法有深部腦刺激和迷走神經刺激[13]等,都是通過對神經的定向刺激使異常的神經放電或傳導得以控制,從而改善神經網絡的生理功能、控制癲癇發(fā)作[14]。本研究觀察到:①針刺治療能顯著改善癲癇患者發(fā)作間期全腦區(qū)的α1、α2及β2絕對功率,并且降低θ和δ功率值,這與林棟等[15]的報道有所不符,可能與入組患者情況、取穴方式、針刺方法、觀察時機、儀器分辨率等有關;②針刺組更顯著地降低癲癇患者發(fā)作間期的慢波和β2頻段功率、增高健側腦區(qū)α1、α2功率,其機制可能是通過針刺根據(jù)致癇灶確定的對應頭皮投射區(qū),產生感應電場來調節(jié)相應腦區(qū)的神經活動,進而影響腦功能[16-17];③針刺治療能顯著改善癲癇患者發(fā)作間期的腦電功率譜,提示針刺治療能提高腦電圖的基本頻率、改善腦電背景,使腦電圖背景漸趨穩(wěn)定和順應性;④針刺的臨床療效可能與抑制癇性放電、改善腦電功率譜從而改善腦電圖背景相關,但由于患者所服用的抗癲癇藥物不同對腦電圖背景的影響也不一樣[2],這有可能干擾對針刺結果的觀察;⑤針刺治療對于有神經功能缺損的癲癇患者,在控制癲癇的同時原有的神經功能缺損癥狀也可得到不同程度改善,因此這類患者可能具有更好的依從性。
綜上所述,在癲癇治療方面,針刺作為一種協(xié)同治療手段,既可以減少抗癇藥量不斷增加或多藥聯(lián)用帶來的副作用,又可以長期運用、互為補充,增加控制癲癇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腦電圖引導頭皮針配合體針干預治療癲癇能明顯地改善腦電背景和臨床癥狀,但仍需更多的臨床觀察驗證,許多問題如量化針刺強度、減少針刺頻率、具體作用機制等還有待進一步研究。
[1] 馬融,戎萍,李新民.中醫(yī)藥治療小兒癲癇療效評定標準體系的研究[J].天津中醫(yī)藥,2006,23(2):98-100
[2] 高俊淑,李娜,陳景紅,等.三種抗癲癇藥對癲癇患者腦電圖的背景影響比較研究[J].現(xiàn)代生物醫(yī)學進展,2011,11(23):4485-4487
[3]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wèi)生部.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93:179-180
[4] 葉天申,朱蓓蕾,韓釗,等.醒腦開竅針刺加頭針早期介入治療腦梗死的磁共振彌散加權成像對照研究[J].中國中西醫(yī)結合急救雜志,2008,15(2):95-97
[5] 肖飛,謝春郁,劉鵬,等.針刺百會、神門穴對原發(fā)性癲癇患者血清垂體泌乳素水平的影響[J].中醫(yī)藥信息,2015,32(3):60-62
[6] 肖飛,蔡宏宇,張旭,等.針藥結合對間歇期原發(fā)性癲癇患者血清孕酮及雌二醇水平的影響[J].中醫(yī)藥學報,2015,43(3):100-102
[7] 楊建花,楊潤成,鄭建平.針刺結合阿昔洛韋對單純皰疹病毒性腦炎患者腦電圖的影響[J].中國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1,31(1):123-125
[8] 楊帆,徐國龍,楊永清,等.電針對戊四唑點燃型癲病大鼠腦電及海馬神經元內Ca2+含量的影響[J].針刺研究,2009,34(3):163-166
[9] 張余山,張艷曉,黃靜波,等.艾灸關元和足三里穴對癲癇大鼠細胞因子IL-2影響的研究[J].針灸臨床雜志,2013,29(1):63-64
[10] 孫宏,吳海琴,張桂蓮,等.電針刺激癲癇大鼠“大椎”“百會”后對海馬小膠質細胞及神經保護作用的研究[J].中華中醫(yī)藥雜志,2015,30(10):3741-3743
[11] 楊春曉,梁慶成,吳云,等.電針對急性癲癇誘發(fā)海馬CA3區(qū)神經元超微結構的影響[J].哈爾濱醫(yī)科大學學報,2016,50(2):99-102
[12] 張麗芳,趙立新,倪文杰,等.針刺督脈穴位對癲癇大鼠海馬NF-κB表達的影響[J].世界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3,8(4):355-357
[13] Zhong XL,Yu JT,Zhang Q,et al.Deep brain stimulation for epilepsy in clinical practice and in animal models[J].BrainRes Bull,2011,85(3-4):81-88
[14] 王黎.深部腦刺激在癲癇治療方面的應用[J].立體定向和功能性神經外科雜志,2010,23(2):122-124
[15] 林棟,吳強,李成,等.電針及主動運動對卒中患者腦電地形圖的即時影響[J].中國針灸,2004,24(10):709-711
[16] 李波,丁達.頭皮針特針法治療腦卒中后癲癇療效觀察[J].新中醫(yī),2014,46(5):186-187
[17] 伊國勝,王江,魏熙樂,等.無創(chuàng)式腦調制的神經效應研究進展[J].科學通報,2016,61(8):819-834
EEGBackgroundduringEpilepticIntermissionInfluencedbyAcupunctureTherapy
ZHANG Yan, HUANG Li-hua, SHI Yun, CHEN Xiao-yan, LUO Hui-shan, KE Ling-ling, HE Jin-ling
(LiuzhouHospitalofTCM,Liuzhou545001,China)
Objective:To observe the changes of EEG background by the treatment of acupuncture for epilepsy patients during interictal stage.Methods40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treatment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given EEG-guided scalp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body acupuncture. The control group was only treated with western medicin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was evaluated after the treatment, and the changes of absolute band power(ABP) of α, β, θ and δ were observed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according to EEG and brain electrical activity mapping(BEAM).ResultsThe acupuncture treatment group could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the ABP of α1, α2, β2, θ, and δ in the focal zone and its surrounding areas(P<0.05); and it increased the ABP of α1, α2in uninjured brain regions and decreased the ABP of β2, θ and δ(P<0.05); there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compared to the control group(P<0.05).ConclusionAcupuncture has definite effect on treating epilepsy, which is possibly related to improving EEG power spectra and basic frequency, and stabilizes EEG background.
Acupuncture; Epilepsy; EEG; Brain electrical activity mapping
R246.6
A
1005-0779(2017)09-0009-04
柳州市社會發(fā)展科技計劃項目,編號:2015J030504;廣西中醫(yī)藥大學自然科學研究項目,編號:LX14029。
張艷(1975-),女,副主任醫(yī)師,研究方向:腦血管病、癲癇治療。
2017-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