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斌 李慧
摘要:志愿服務是現(xiàn)代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大學生是當代社會志愿服務的主力軍。如何正確地激勵和引導大學生參與志愿服務活動已成為一個社會熱點話題。本文從梳理大學生青年志愿者的需求動機入手,分析當前大學生青年志愿者激勵管理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激勵大學生青年志愿者參與志愿活動的有效對策和措施。
關鍵詞:需求動機 大學生青年志愿者 激勵 研究
需求引起動機,動機支配行動,行動指向目標。需求是人的一切行動的原動力,動機是推動和維持人的某種活動滿足一定需求的內驅力。高校要有效激發(fā)大學生青年志愿者長期參與志愿活動的動機,構建大學生志愿服務的長效機制,促進志愿活動深入人心,就要使自己的激勵對策和措施符合大學生青年志愿者的需求。因此,從研究大學生參與志愿活動的需求動機人手,分析當前大學生青年志愿者激勵管理存在的問題,進而提出激勵大學生青年志愿者的有效對策顯得非常必要。
一、大學生參與志愿活動的需求動機
大學生青年志愿者是我國志愿者群體的中堅力量,一直扮演著志愿活動先鋒的角色。高校組織、動員、引導大學生參與志愿活動,是時代發(fā)展和社會進步的要求,是高校立德樹人的職責所在,也是大學生在實踐中經受鍛煉、完善自我,實現(xiàn)全面發(fā)展的重要途徑。大學生志愿者作為青年志愿者中思想活躍的特殊群體,擁有專業(yè)知識技能和較高文化素質,其參與志愿活動的需求動機首先具有純潔性、無償性的特征。受教育程度的影響,大學生青年志愿者對更高層次的需求更為強烈。大學生積極參與校內外各類志愿活動的動機來自于對社會責任感、成長成才和自我實現(xiàn)等的追求,很少有與物質報酬相關的動機。同時,大學生青年志愿者參與志愿活動的需求動機具有多元性的特征。具體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1.提升綜合素質的需要。大學生志愿活動既是一項社會實踐活動,又包含了豐富而深刻的思想政治教育內涵,具有“服務他人、教育自我、優(yōu)化社會環(huán)境”的功能。大學生期望通過參與志愿活動積累經驗、豐富閱歷、鍛煉能力、磨礪意志、健康身心,實現(xiàn)全面發(fā)展,提高綜合素質。
2.履行公民責任的需要。高等教育不僅要使大學生“成才”,更要使大學生“成人”。高校在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過程中,首先要將大學生培養(yǎng)成為合格的“國家公民”。大學生期望通過參與志愿活動,以實際行動改變社會問題,增強組織歸屬感和社會認同感,培養(yǎng)公民意識。
3.培養(yǎng)價值觀的需要。志愿活動因其公益性、利他性,很多時候服務對象都是弱勢群體,如孤寡老人、殘疾人、困難家庭、問題青年等。大學生青年志愿者期望通過對弱勢群體的幫扶和關心,不僅可以貢獻個人的力量,而且可以在服務中形成積極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4.拓寬社會交往的需要。隨著現(xiàn)代網絡技術和通訊技術的快速發(fā)展,世界在變小,人際關系的冷漠和隔閡卻在拉大。大學生青年志愿者寄希望于通過志愿活動的平臺接觸社會、了解社會,結交朋友、收獲友誼,相互學習、共同成長。
5.規(guī)劃職業(yè)生涯的需要。未來的就業(yè)方向和工作機會的獲取是大學生青年志愿者考慮的重要方面。大學生往往期望通過志愿活動,豐富個人簡歷、嘗試不同職業(yè)、明確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提升自身綜合素質,從而為畢業(yè)求職奠定堅實基礎、提高就業(yè)籌碼。
二、當前大學生青年志愿者激勵管理存在的問題
1.活動內容陳舊。如今的大學生志愿者,他們喜歡追求新潮,熱愛挑戰(zhàn),不安于現(xiàn)狀,但是大學生志愿服務內容較傳統(tǒng),創(chuàng)新性服務內容缺失。以滁州學院為例,大學生志愿服務內容主要集中于愛心助學、環(huán)境清理、助力養(yǎng)老院、孤兒院等福利機構。由于組織開展的志愿活動沒有挑戰(zhàn)性、創(chuàng)新性,大學生青年志愿者的專業(yè)知識和技能得不到發(fā)揮,個人能力得不到鍛煉,很多志愿者加入組織后產生了深深的失望,導致志愿者的積極性隨時間的增加而降低。
2.激勵手段單一。大學生思維活躍,樂于挑戰(zhàn),渴望成功,既希望幫助他人、服務社會,又希望實現(xiàn)自我價值;既希望掌握更多的知識與技能,又希望鍛煉社會交往能力;既希望得到經濟上的資助和物質方面的保障,更希望得到精神激勵和機會激勵。當前單一的物質激勵或者精神激勵方式已以難以適應大學生青年志愿者社團的管理。當前,部分高校青年志愿者的主要激勵措施是頒布榮譽稱號或德育加分,這對生活費用主要來源于父母的大學生來說,無償志愿服務不免會打擊其參與志愿活動的積極性。
3.崗前培訓欠缺。大學生青年志愿者參與志愿活動,旨在通過社會實踐提升綜合素質、學習社交禮儀、培養(yǎng)專業(yè)技能、明確未來職業(yè)發(fā)展方向等。但現(xiàn)實中管理者往往對大學生青年志愿者重使用、輕培訓,疏于周密細致的職前培訓,導致志愿服務過程中志愿者工作職責不明確、工作規(guī)范不熟悉和工作缺乏溝通協(xié)調等。不充分甚至缺失的崗前培訓無法讓大學生青年志愿者從中學習到足夠的知識、技能,也與他們所期待的提升綜合能力的需求有差距,導致無法發(fā)揮激勵的作用。
4.反饋機制缺失。當前大學生青年志愿者參與志愿活動絕大部分是學校各類社團組織的。在這類志愿活動中,包含四個主體,即組織者、志愿者、接收機構、服務對象。在現(xiàn)代化管理中,反饋是一種激勵因素,當意見及建議得不到有效反饋時,會削減活動參與者的積極性。但在現(xiàn)實中,一項志愿活動結束后,組織者很少再去調查服務對象、接收機構對大學生青年志愿者服務過程及效果的評價,而僅僅關注志愿者在活動中“做了什么”和“是否長期堅持”。對組織者來說,沒有反饋就不能正確評價活動開展的效果,無法及時提出下一步的改進措施和方向,志愿活動也就會失去吸引力和生命力。對大學生青年志愿者來說,沒有反饋就無法知道自己在活動中的具體表現(xiàn),容易在心理上造成認同感缺失,從而導致逐漸減少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和熱情。
5.情感交流不暢。作為大學生青年志愿者個人,在沒有薪酬激勵,僅靠無償奉獻的情況下,他們的情感慰藉和心靈溝通就顯得愈加重要。然而現(xiàn)實中,組織者與大學生青年志愿者之間、大學生青年志愿者之間以及大學生青年志愿者與外界之間的溝通往往出現(xiàn)障礙,導致大學生青年志愿者缺乏足夠的情感交流,對組織歸屬感不強,甚至組織成員之間相處不融洽。這對抱著拓寬社會交往、尋求同道中人心理的大學生青年志愿者來說,無疑是一種負激勵,必然導致一些大學生青年志愿者在活動途中選擇退出。endprint
三、大學生青年志愿者的激勵對策分析
1.創(chuàng)新活動設計。大學生對于參與志愿活動、豐富人生閱歷、提升個人價值方面具有較高的積極性,但往往由于志愿活動流于形式、內容單一、效果不佳,極大影響了大學生青年志愿者的激情。通過從技能多樣性、任務完整性、工作自主性、加強反饋環(huán)節(jié)等方面創(chuàng)新活動設計,使大學生青年志愿者提高參與志愿活動的積極性,這樣既可以讓志愿者在活動中增長見識、提高能力、收獲感動,又可以讓志愿者體驗到工作的意義,進而解決志愿者流動性大的現(xiàn)狀。
2.完善組織建設。由于大學生青年志愿者都是自愿無償參與志愿服務活動,如果志愿者組織沒有健全的內部結構和管理制度,那么這個志愿者組織就會沒有凝聚力,形如一盤散沙,因此健全志愿者組織的構架以及完善內部規(guī)章制度是很有必要的。一方面,要通過健全組織構架,加強組織管理,建立工作協(xié)調機制,提高志愿者工作管理水平,提升志愿活動的效果;另一方面,要通過加強志愿者組織團隊文化建設,凝煉志愿服務理念,培育志愿精神,增強大學生青年志愿者的組織歸屬感和認同感,從而提高大學生志愿者的滿意度。
3.優(yōu)化培訓體系。在大學生青年志愿者需求動機體系中,學習知識和技能、提升綜合素質和能力占有重要地位。給大學生青年志愿者提供完整的培訓是提升志愿者滿意度和激勵效果的重要途徑。一是要提供志愿活動項目有關的培訓,讓志愿者系統(tǒng)了解志愿活動的內容、工作流程及相關注意事項。二是要提供服務技巧與禮儀培訓,讓志愿者真正獲取課堂教學所無法傳授的社會知識。三是要提供溝通技巧與危機處理等的培訓,全面提高志愿者的綜合能力。
4.健全激勵機制。生理需求是最基本的需求層次,是實現(xiàn)其他需求層次的基礎和前提。因此,對于沒有收入來源的大學青年志愿者,首先應該提供必要的餐飲服務,并落實相應的工作補貼,給予他們一定的報酬。使得大學生能夠心無旁騖地投身到志愿服務中去,有物質保障的志愿活動也倍受大學生的青睞。其次考慮到志愿者組織作為一個公益性組織,其激勵就應更加注重公眾尊重、榮譽等精神激勵。最后,大學生青年志愿者組織可以通過各種活動,搭建交流平臺,加強組織成員之間的互動與了解,形成志愿者之間的情感紐帶,培養(yǎng)志愿者的團隊歸屬感,滿足志愿者的情感需求,使他們能夠長久保持志愿服務的飽滿熱情。
5.加強考評監(jiān)督。完善考評監(jiān)督體系對于促進大學生青年志愿活動的開展具有重要意義。當前很多高校簡單地將志愿活動經歷與評獎評優(yōu)工作聯(lián)系在一起,這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大學生志愿服務的功利化傾向,這種強行掛鉤的做法也引起了一些大學生的反感。因此,建立評判標準,加強監(jiān)督反饋,完善考評體系,做到公平公正、完整客觀地評價大學生青年志愿者服務的效果,志愿者激勵管理亟待解決的問題。對于大學生青年志愿者表現(xiàn)優(yōu)秀的及時發(fā)現(xiàn)并表揚,對于表現(xiàn)不佳的及時提出改進意見,不僅能夠激勵和提醒大學生青年志愿者,而且能夠發(fā)揮榜樣的力量,形成志愿者相互之間比學趕超、爭當先進、共同進步的良好局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