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時期高職院校圍繞著提升管理效能進行了一系列理論上、實踐上的探索。學校管理效能提升的程度與水平如何,直接關系到辦學的質量與教育效果。為此,創(chuàng)新方式方法提升高職院校的管理效能意義尤為重大。本篇剖析了管理效能的內涵,指出了學校提升管理效能的價值所在。同時,在分析了高職院校自主辦學對辦學有效性影響的基礎上,從實現分權與集權的互補、創(chuàng)新管理機制、注重理論引導等方面提出了高職院校自主辦學中提升管理效能的實施舉措。
關鍵詞:高職院校;自主辦學;管理效能
高等職業(yè)院校發(fā)展到今天,已經將追求管理效能作為一個重要的管理目標與價值取向。自上世紀下半葉以來,對有效學校展開的研究,已經開啟了提升管理效能的進程。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飛速發(fā)展,高職院校辦學自主化進程亦相應加快。國家在相關的教育法規(guī)中已經有著明文的規(guī)定,允許包括高職院校在內的高校依法自主辦學,這種管制體制上的改革必將給高職院校在新的歷史時期創(chuàng)新辦學模式開辟了更加廣闊的空間。同時,如果更好地提升管理效能以適應教育改革的新形勢,已成為擺在各類高職院校面前的一項急需破解的課題。
1管理效能的內涵與提升高職院校管理效能的價值所在
1.1管理效能的內涵
所謂效能,亦即功能的有效性,是著眼于蘊含于事物中有利的、積極的作用而言的。效能是存在于管理系統(tǒng)之中的,是蘊藏于系統(tǒng)中的一種潛在的功效與能力。對效能的確認就要立足于蘊藏的主體,從該主體出發(fā)來研判效能的實際發(fā)揮狀況。效能的高低不同,與資源的優(yōu)化程度和管理系統(tǒng)的結構有著密切的關系。作為一個管理體系的核心要求,效能可以使一個管理體系行為更加規(guī)范、運轉更加協調、辦事更加高效。
1.2提升學校效能的價值所在
提升效率意識、強化管理效能是任何一所學校都應努力追求的目標,高職院校尤其如此。特別是在自主辦學背景下,提升管理效能就顯得特別重要。高職院校的管理效能不僅包括管理質量,也包括管理效率,是發(fā)展?jié)摿?、管理水平、工作作風、精神風貌的綜合反映。新的歷史時期,高職院校承載著極其艱巨的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的使命,這一使命完成得如何直接關乎到民族復興之夢的最終實現。這就需要高職院校在堅持自主辦學過程中,不斷提升管理效能。只有這樣才能完成好國家賦予高職院校人才培養(yǎng)的神圣使命。
2高職院校自主辦學對提升管理效能的作用分析
傳統(tǒng)的以政府管理為主,一切聽憑國家的計劃安排的體制,使得高職院校只能以對政府負責、服務計劃安排為辦學的原則。這種高職辦學完全由政府包辦的局面,嚴重影響了高職院校辦學的有效性的提高。而高職院校自主辦學作為一種新的體制,讓高職院校從政府的附屬者變成了擁有獨立資格的法人實體。這樣高職院校就有了拓展與發(fā)揮科研、教學、產業(yè)化與成果轉化等實際效能,以及對教育教學資源所具有的配置權力。
責任與權力是一對孿生兄弟,責與權必須相應,這是從事管理活動的基本原理之一。只有當高職院校擁有辦學自主性這一權力,它也才擁有了相對應的職責。新的歷史時期,這種職責又表現為它的使命性、多樣性、競爭性與復雜性。
現在,承載著知識的創(chuàng)新和人才的開發(fā)這一重要使命的高等職業(yè)教育,有著較為龐大的社會需求。其辦學的功能正不斷拓展與深化,高職院校決不僅僅是教學基地,更是研究基地,更是將科研加以應用的產業(yè)基地。市場經濟新形勢下,高職院校在自主辦學的過程中更多地融入了市場化因素。高職院校,要想更好地適應學校社會一體化的趨勢,就不能不吸納技術、資金與社會信息等資源,以不斷拓展其應用的效能。
鑒于高職自主辦學功能與目的的多樣性,高職必須面對新的市場環(huán)境,強化開放、競爭、主體、市場意識,不斷創(chuàng)新運行模式與辦學機制,也就是說必須不斷地提升管理的有效性。在這方面有著全國示范性職業(yè)技術學院之稱的廣東輕工職業(yè)技術學院,不斷創(chuàng)新自主辦學的模式,已經成為全國高等職業(yè)院校自主辦學的一面旗幟。這所學院充分發(fā)揮輕工領域的專業(yè)優(yōu)勢,實施特色辦學,開辟了以自主辦學服務地方經濟、以服務地方經濟促進自主辦學的新模式。
這種管理的有效性,是通過對各類教育資源進行開發(fā)與利用,以促進物質的循環(huán)與能量的流動。通過這種能量的流動,以形成辦學的效能達到最佳水平。所以,高職院校自主辦學過程管理效能的提升,是高職院校實施自主辦學的必然趨勢與客觀要求。
3提升高職院校自主辦學管理效能的實踐路徑
3.1實現權力的集中與分散相結合
在自主辦學的過程中,高職院校的權力支配首先呈現出過于集中的特點。學校對各分院、各系控制有余、彈性不足,分院與系的積極性與主動性難以發(fā)揮。改革開放的推進雖使這種權力在一定程度上有所下放,但是這種集權的局面并未從根本上改觀。而從嚴格意義講,這種集權又沒能真正集中到位,而權力的下放又沒有放下去。為確保學校辦學能夠有序進行,就必須對各層權限規(guī)定出相應的邊界,做到職責清晰、權責明確,既相互銜接,又有效關聯。學校校部必須努力減少自己直接插手的具體事務。要將精力用于監(jiān)督評估、目標管理與統(tǒng)籌決策上來。要真正實現管理重心的下移,還權力于各分院和各系,充分發(fā)揮基層的管理職能。在各個不同的層面都建立起相應的制約與支持體系,既各盡其責,又優(yōu)勢互補。
3.2促進學術權與行政權的有效整合
高職院校的自主辦學是以教學和科研為主導的,因而其行政管理人員的職能只能是服務服從于教學活動。以往學校教師對教學管理參與度有限、知情權有限,而這些權力基本上都集中在了少數行政部門及其管理者手中,這與以教學為中心的經營理念是背道而馳的。業(yè)務精英本來應該按學術領域里的專家來管理,然而因為學校的行政化情結,使得這些人也變得更加官員化和行政化。高職院校是傳授技術知識的場所,這是高職院?;镜娜蝿?。
為此,當前的高職院校必須真正改變憑長官意志來替代學術的現象,實行好學術帶頭人負責的制度。要將治學的精英吸納進學術管理機構,讓他們在科研、教學、發(fā)展規(guī)劃等方面真正參與進來并發(fā)揮其應有的作用。確保教學活動與科研活動的自由才是高職院校實施自主辦學和實施富有特色的辦學活動的基本前提。
因此,提倡高職院校的辦學自主性,就必須首先保證學術研究的自主性。要充分拓展教學人員參與學校管理的空間,要使他們在招生、分配、財務管理、隊伍建設、重大決策等方面加大參與力度。教師對行政事務的參與可以實現行政權與學術權二者協調運用,共同完成組織目標。
廣東輕工職業(yè)技術學院組建起了一支由企業(yè)一線的工程技術人員、高級經理人員組成的兼職教師隊伍。兼職教師數量之多,已經超過了本校的專業(yè)教師。對于這些專家型的教學人才,學校不僅在物質待遇上予以傾斜,而且還確保其擁有學校重大事項的參與權與決策權。廣東輕工職業(yè)技術學院自主辦學的效能之所以如此顯著,與學校這種對學術及學術權的尊重密不可分。
3.3注重機制改革與體制改革協同推進
高職院校實現自主辦學最根本的出路依然在于深化改革,而縱觀現有的改革舉措大多集中在對體制的改革方面,而對于機制方面的改革則效果不夠理想。因為機制改革進展乏力,與體制改革又不相匹配,致使高職院校的整體改革效果大打折扣。比方有的高職院校把系改成了分院,這姑且算是一種體制改革,但是在接下來對這種新設立的分院如何進行細致入微的管理,則又涉及到了機制改革的問題。而這種機制改革因缺乏實質性的技術措施,而顯得無能為力。
要堅持機制的改革與體制的改革協調推進,同時注重前者對后者所具有的支撐作用。要真正構建起自我調適能力強、靈活應對社會變化的機制,這種機制包括自我發(fā)展、自我控制與自我激勵的活力迸發(fā)的內部機制。同時,要使這種機制很好地與體制的改革同頻共振。
還以廣東輕工職業(yè)技術學院為例,由于其體制順暢、機制靈活,學院的活力也前所未有地迸發(fā)出來。近10年以來,學院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項、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1項、廣東省項目30余項。同時,還與企業(yè)合作承擔省市工業(yè)攻關、農業(yè)攻關等項目30余項。所承擔的項目因具有明顯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tài)效益,而獲得多個獎項。
3.4注重理論創(chuàng)新對實踐創(chuàng)新的有效引領
改革開放使高職院校獲得了飛速發(fā)展,特別是在辦學基礎與規(guī)模方面表現極為明顯。但是高職院校在改革推進的過程中并沒有表現出發(fā)展策略上的創(chuàng)新,應該說這種發(fā)展本身是由于中國經濟的總體上獲得了空前的發(fā)展而得到相應的發(fā)展的。囿于管理科學發(fā)展的滯后,中國的高職院校的決策與管理方面仍然滯后,許多事情還依然是憑借著經驗決定一切。用先進的理念來引領自主辦學還未得足夠的重視,致使學校的發(fā)展沒有長遠規(guī)劃。比方學校發(fā)展戰(zhàn)略如何定位,這便是一個帶有根本性、全面性與前瞻性的問題,然而在這個問題的解決上一直不能令人滿意,這也進一步凸顯了理論創(chuàng)新的不足。要通過理論創(chuàng)新,對學校的改革準確定位,創(chuàng)設適宜的辦學環(huán)境,把握好教育教學規(guī)律,推進高職院校自主辦學。很多高職教師都對學校的規(guī)劃不夠滿意,因為規(guī)劃無異于“鬼話”,這就從另一個角度說明了理論引導的嚴重滯后。
高職院校的教師培養(yǎng)的學生是應用型人才,而這就要求教師本身就必須具備這種人才的培養(yǎng)能力??涩F實的情況是,高職院校已經把教師打造成了伏在案邊寫論文、編專著的純粹的學者了。這是因為學校沒有將實際科研開發(fā)能力作為對教師的評價標準,這同樣顯現了相應的評價制度存在著問題。置身于市場經濟的汪洋大海之中的高職院校,如果想突破自主辦學效能低下的瓶頸,就必須強化科學的理論對自身的引領,以科學的理論指導學校的各項改革,只有這樣才能少走彎路,使高職院校的自主辦學沿著科學的軌道運行,也才能提升辦學的有效性。
結論
高職院校在自主辦學過程中要徹底改革以往那種效率低下、人浮于事與機構臃腫的現象。要真正實現從對計劃經濟體制的依賴向對市場經濟新形勢的適應轉變,將高職院校建設成充滿生機與活力的新型院校。為此只要通過對自主辦學過程中的權力進行有序分配、對行政職能與學術職能進行有效整合、讓體制與機制的構建協同推進,同時充分發(fā)揮理論創(chuàng)新對高職院校自主辦學的引領作用,就一定能夠提升新時期高職院校自主辦學的管理效能。
參考文獻:
[1]仲泠然.論我國高校的自主辦學[J].理論觀察.2007(06)
[2]謝俊華,張耀平.基于管理學視角探討高職院校管理問題[J].河南商業(yè)高等??茖W校學報.2010(04)
[3]顏柯.高校自主辦學保障機制的完善[J].理工高教研究.2005(05)
作者簡介:
胡潔穎(1982-),漢族,女,廣東省廣州市人,廣西師范大學教育學部研究生(在讀),廣州華南商貿職業(yè)學院講師,研究方向: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