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反腐倡廉關乎著黨執(zhí)政的合法性以及黨內政治生態(tài)的純潔性,關乎著黨執(zhí)政能力和公信力的提升。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在總結過去反腐倡廉實踐經驗的基礎之上,依據我國現階段的國情創(chuàng)造性地提出了許多反腐倡廉的新思想、新理念和新舉措,這些思想對于保持和發(fā)展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進一步鞏固黨的執(zhí)政地位、進一步提升黨的公信力具有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反腐倡廉;思想
古往今來,諸多政黨和國家的更迭與滅亡無不與腐敗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伴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fā)展以及物質的極大豐富,一些領導干部的思想“總開關”出現了銹蝕、控制力開始下降、理想信念被拋到腦后,在實際的工作中脫離了人民群眾甚至與人民群眾相背而行,工作作風逐漸不接地氣并開始飄飄然了,為人民服務蛻化為,為自己服務,假公濟私、以權謀私的現象時有發(fā)生,內心的使命感和責任感早已煙消云散,曾經一些擁有各種頭銜、光環(huán)的領導干部卻淪為人民唾棄的腐敗分子和階下囚,這些腐敗分子的危害是巨大的、影響是深遠的,自從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不斷地提升對腐敗的認識、加大反腐敗力度、深化反腐敗改革,腳踏實地地推進我國反腐倡廉體系建設,寄希打造一支經得起考驗人民和時代考驗的廉潔隊伍,為中國夢這座大廈提供堅實的四梁八柱。
一、習近平反腐倡廉思想的主要內容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化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進入發(fā)展的關鍵期,同時我國社會也處于矛盾突發(fā)和多發(fā)的關鍵的轉型期,如何實現我國經濟的健康持續(xù)發(fā)展、避免陷入“中等收入國家陷阱”、成功地實現社會轉型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夢是我黨在未來一段時間內面臨的歷史性任務,這一任務的關鍵在如何提高我黨的執(zhí)政能力,而執(zhí)政能力的建設則需依靠一支廉潔奉公、敢于擔當、勇于做事的干部隊伍,在這歷史性時刻為了提升我黨形象、提升公信力、避免陷入“塔西佗陷阱”顯得尤為重要和迫切,在新形勢下習近平同志為鏟除腐敗這顆毒瘤提出了一系列的思想和舉措。
(一)提升黨員干部對反腐倡廉的認識高度
在實際的工作過程中,一些黨員干部習慣了“辦事要收禮”的潛規(guī)則,自以為是地認為“拿點、吃點、貪點”不妨礙大體,這種行為其折射出的是部分領導干部缺乏憂患意識以及對腐敗的錯誤認識。“近年來,一些國家因長期積累的矛盾導致民怨載道、社會動蕩、政權垮臺,其中貪污腐敗就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大量事實告訴我們,腐敗問題愈演愈烈,最終必然會亡國亡黨,我們要警惕”[1]。其中“大量的事實”之一就包括蘇共亡黨的歷史教訓,習近平把腐敗問題同亡國亡黨聯系起來,通過這種擺事實、講道理的方式深入淺出地告誡廣大黨員干部腐敗的危害之大,并以此為抓手來增強領導干部的憂患意識,進而提升領導干部對腐敗認識的新高度。除此之外,習近平同志又提出了“堅決反對腐敗,防止黨在長期執(zhí)政條件下腐化變質,是我們必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務” [2]。把反腐敗視為重大的政治任務反應出我黨對于反腐敗的高度重視,同時也把反腐敗斗爭提升到了一個歷史的最高度。
(二)加強干部的思想建設
理論指導實踐、思想支配行動。領導干部只有樹立正確的執(zhí)政思想才有可能在行動上真正做到為人民服務。“政清則社稷興,腐敗則國家亡”,在這種形勢下以習近平為領導的黨中央在全國氛圍內開展反“四風”運動以及落實黨中央的八項規(guī)定和六條禁令,接著在全國范圍內開展“三嚴三實”和“兩學一做”主題教育活動,通過多種形式的學習和教育不斷強化領導干部的權力意識、責任意識、法制意識,及時糾正領導干部思想上的偏差。習近平同志作深刻總結時指出“在實現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上還沒有取得壓倒性勝利,腐敗活動減少了但并沒有絕跡,反腐敗體制機制建立了還不夠完善,思想教育加強了但思想防線還沒有筑牢”要想取得這場關乎黨和社稷生死存亡的攻堅戰(zhàn)就必須做好打持久戰(zhàn)的準備,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永遠在路上。
(三)加強黨的紀律建設,建設黨內的監(jiān)督
國有國法、家有家規(guī)、黨有黨章黨紀,黨章黨紀對每個共產黨員都具有約束作用,同時也是每個共產黨員必須遵守的基本行為準則。習近平同志指出:“身為黨員,鐵的紀律就必須執(zhí)行。毛澤東同志說,路線是“王道”,紀律是“霸道”,這兩者都不可少。如果黨的政治紀律成了擺設,就會形成“破窗效應”,使黨的章程、原則、制度、部署喪失嚴肅性和權威性,黨就會淪為各取所需、自行其是的“私人俱樂部””[3]。各級領導干部對于黨的紀律不能玩笑對待更不能做樣子、走形式,制定紀律就是要執(zhí)行的,黨組織和黨員、干部必須遵照執(zhí)行,不能搞特殊、有例外。各級黨組織要敢抓敢管,使紀律真正成為帶電的高壓線。黨內監(jiān)督一直以來都是我黨保持純潔性和先進性的一大法寶,黨內領導干部通過發(fā)揚黨內民主、加強互相監(jiān)督,依靠自身力量不斷發(fā)現不足、彌補不足,這種方式已經成為領導干部解決內部問題的重要方式和途徑。
(四)加強反腐倡廉的法制化建設
一個國家的法制化水平在某種意義上代表著一個國家的現代化和文明化的程度。正如習近平同志指出的“各級領導干部要帶頭依法辦事,帶頭遵守法律,對憲法和法律保持敬畏之心,牢固確立法律紅線不能觸碰、法律底線不能逾越的觀念……更不能以言代法、以權壓法、徇私枉法,各級組織部門要把能不能依法辦事、遵守法律,作為考察識別干部的重要條件”[4]。領導干部要樹立法律意識和法律向導,把法律同實際的日常工作相結合,真正做到依法行政并起到率先垂范、以上率下的帶頭作用。隨著巡視工作的開展一大批貪污分子被揪出,對黨政部門已經形成了強有力的震懾,在選人用人制度方面,已經逐漸形成“能者上平者讓庸者下”的用人機制,憑關系升職逐漸成為了過去時,這一舉措極大地提高了行政人員的工作積極性。權力清單制度和責任終身制度從根本上杜絕了不作為和亂作為的不正之風,真正實現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以及執(zhí)政為民的宗旨。
(五)凈化政治生態(tài)營造廉潔良好從政環(huán)境
良好的政治生態(tài)有助于促進官民合作、提升官民之間的凝聚力,以此為基礎進一步提高政府公信力和社會資本的增量發(fā)展,降低我國行政運行和社會治理成本。2015年3月,習近平同志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江西代表團審議時指出既要自然環(huán)境的山清水秀也要政治生態(tài)的山清水秀。他在對江西的工作作出肯定的同時又提出了殷切的希望,希望江西能夠持之以恒,堅定不移的推動黨的作風建設,讓政治生態(tài)和自然生態(tài)一樣可以“山清水秀”,積極凈化政治生態(tài),營造廉潔從政的良好環(huán)境。凈化政治生態(tài)的提出可謂是習近平同志在反腐防變工作上的又一偉大的創(chuàng)新,其在反腐防變方面大有裨益。良好的政治生態(tài)不僅可以為行政人員提供一個良好的行政導向,而且有助于塑造行政人員良好的行政行為和行政觀念。從而有助于破壞腐敗分子滋生的土壤,從宏觀上摧毀腐敗分子的內生機制,為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創(chuàng)造良好的外部環(huán)境。
二、習近平反腐倡廉思想特征
習近平反腐倡廉思想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反腐倡廉理論體系的新突破,蘊含著全國人民對反腐建設的共識,同時更加推進著反腐工作的有序進行,其思想具有戰(zhàn)略性、科學性、全面性、創(chuàng)新性的主要特征。
(一)戰(zhàn)略性
習近平反腐倡廉思想的戰(zhàn)略性是指他高瞻遠矚,縱觀全局,把握了反腐倡廉工作的總體趨勢和方向。中國共產黨是一個擁有8700多萬黨員的政黨,肩負著實現13億人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重任。習近平同志具有深邃的目光,從崇高理想的角度分析了反腐倡廉對實現民族大業(yè)的戰(zhàn)略意義。一是他多次指出腐敗如果得不到遏制和治理,最終是要亡黨亡國的。這是對腐敗繼續(xù)放任其發(fā)展下去的科學研判,更是給各級領導干部潑了一盆冷水,有助于各級領導干部加強對腐敗的深刻認識;二是把工作作風同黨的根基和血脈同等起來。工作作風看似事小但其在根本上反映出了一些領導干部對于服務人民宗旨的漠視,這種漠視長久演化下去則會造成人民的不滿與反抗,最終與我黨長期以來堅持的群眾路線相違背,民心的喪失終將失去我黨生存的根基;三是習近平同志將反腐倡廉提升到國家戰(zhàn)略地位、視為一種重要的政治任務,這則意味著國家高度重視黨建工作,有信心、有決心、有能力完成反腐倡廉的根本性建設。
(二)科學性
習近平的反腐倡廉思想體現著科學性,一是緊抓工作作風不放,工作作風其實質是一個人內心精神世界的外在體現,折射出的是一個人的內在品質和道德修養(yǎng),工作作風是什么樣,我黨和政府在人民群眾心中的形象就是什么樣,因此習近平同志號召全黨深入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要對作風之弊、行為之垢來一次大排查、大檢修、大掃除,是我黨對作風問題由表及里認識的升華,是一次志在標本兼治的重大政治行動”[7]。二是反腐倡廉要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相結合,在加強反腐敗立法的同時著重對領導干部進行思想和道德教育,不僅重視黨紀法規(guī)等外部硬性規(guī)制而且也強調內部自覺自律,通過多種形式、多主題的教育實踐活動不斷提升領導干部的思想素質,提高領導干部遵紀守法的“內功”;三是凈化從政環(huán)境、營造良好的政治生態(tài),“習近平總書記基于歷史經驗和科學精神,首次提出了“從政環(huán)境”和“政治生態(tài)”的重要命題,強調“加強黨的建設,必須營造一個良好的從政環(huán)境,也就是要有一個好的政治生態(tài)”[8],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環(huán)境對人的影響就像溫水煮青蛙一樣,看似不動聲色實質則是由表及里的潛移默化的影響,沒有一個風清氣正的從政環(huán)境,無論是廉潔的干部還是優(yōu)越的制度都難以“出淤泥而不染”,古代“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就是對政治環(huán)境的真實寫照。
(三)全面性
習近平的反腐倡廉思想的另一大特征就是全面性,這種全面性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反腐的對象、領域實現全覆蓋,反腐的對象并沒有選擇性,無論是基層的“蒼蠅”還是高層的“老虎”都堅持一起打,反腐領域囊括了黨政機關和企業(yè)事業(yè)單位,不管任何人不管位居何處,都沒有特權,也沒有特區(qū);二是反腐體系的全面化,目前我國已經初步形成了懲罰、監(jiān)督、預防三位一體的反腐防變制度體系,這三個環(huán)節(jié)之間相互補償、相互鼎撐,從不同的維度彌合了反腐敗體系的漏洞和不足;三是反腐力度的全面化,習近平同志已經把反腐敗斗爭列為一項常態(tài)化的政治任務,并堅持長期、大力度地反腐,而不是把反腐作為一場作秀活動,更不是蜻蜓點水式的選擇性反腐,反腐斗爭應當在“?!焙汀伴L”兩字上做足文章,對腐敗分子形成持續(xù)不斷地高壓態(tài)勢。
(四)創(chuàng)新性
時代在不斷地向前推進,新問題和新矛盾也將不斷涌現,單純依靠舊思路和老方子是無法應對未來的反腐敗挑戰(zhàn)的,習近平同志打破了傳統的反腐思維定式,在反腐敗斗爭方面依據我國腐敗現狀和現有國情,審時度勢地提出了許多創(chuàng)新性的思路和方式,推動我國的反腐水平又上了一個新臺階。其創(chuàng)新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反腐語言的創(chuàng)新性,習近平同志摒棄了許多反腐專業(yè)性詞匯,例如,如果共產黨員思想不堅定就是思想上的“軟骨病”,精神上缺“鈣”,完善制度時強調制度不是“紙老虎”、“稻草人”,在懲治違法亂紀時強調任何人都不能“抱大腿”,促使我國的反腐斗爭更加大眾化、更接地氣;二是反腐文化和制度上的繼承創(chuàng)新,習近平同志博覽群書、以古鑒今,多次以引經據典的方式告誡廣大的領導干部、指導反腐倡廉的各項工作,例如,“欲下廉者先之身,修己以安百姓”、“物必先腐,而后蟲生”、“禍患常積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等。中央監(jiān)察機構對地方及地方監(jiān)察機構巡視,習近平同志對古代巡視制度加以創(chuàng)新利用,建立了符合我國國情的現代化巡視制度;三是豐富和創(chuàng)新了黨內監(jiān)督,《中國共產黨黨內監(jiān)督條例》和《關于縣以上黨和國家機關黨員領導干部民主生活會的若干規(guī)定》兩個文件的出臺,從不同的側面豐富和發(fā)展了黨內監(jiān)督。
三、習近平反腐倡廉的意義
習近平同志高度重視黨的腐敗問題,在立足于治國理政的基礎上,提出了黨的反腐廉政建設是中國共產黨必須要抓的一項政治任務,圍繞著反腐倡廉的主題發(fā)表了一系列的重要講話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觀點,新時期持續(xù)推進反腐敗工作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和時代意義。
(一)豐富和完善了治國理政的思想體系
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反腐防變提出了許多新的思路和措施,從懲治、治理和預防腐方面都有所建樹和創(chuàng)新,充分體現出我黨對于反腐倡廉的認識得到了進一步深化,黨的腐敗及廉政建設直接關乎著國家的生死存亡,因此習近平總書記嚴厲要求黨員及領導干部必須要有明確的歷史責任感和強烈的憂患意識,一系列的講話、會議、政策和法律從不同層面完善反腐敗體系的同時,也是對于我國治國理政思想體系的一種補充和優(yōu)化,反腐防變體系的建設對于政府其他方面的改革和完善同樣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二)保持和發(fā)展了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進一步鞏固黨的執(zhí)政地位
習近平指出,“反腐倡廉必須常抓不懈,拒腐防變必須警鐘長鳴。要牢記“蠹眾而木折,隙大而墻壞”的道理” [9],這是習近平引用來警示中國共產黨要時刻保持黨風建設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同時要以高壓態(tài)勢決不放松的姿態(tài)查懲腐敗行為,對各類腐敗現象要保證嚴格按照法紀進行處理,鏟除黨內的腐敗分子、改正黨內的不正之風、凈化黨內的政治生態(tài),腐敗是人民群眾深惡痛絕的事情,腐敗從根本上決定了人心背向、挑戰(zhàn)著我黨作為執(zhí)政黨的合法性和合法地位,通過嚴懲腐敗并建立反腐防變的治理體系,有利于爭取人民的信任和支持,進一步鞏固黨的執(zhí)政地位。
(三)有助于匯聚民心和凝聚民力,提升我黨的形象和公信力
水可載舟,亦可覆舟。防腐倡廉最初在社會各界引起了很大質疑和擔憂,有些人認為反腐是選擇性反腐、局部性反腐,他們自以為是地認為反腐領域廣、涉及人數多則是等于把我黨的負面形象展示給了廣大人民群眾,這將會引來人民群眾對我黨的質疑,然而事實證明反腐不僅沒有失去民心,恰恰相反,人民群眾對于習總書記的反腐可謂是盛贊有加,廣大的人民群眾對于反腐呈現出全力支持的態(tài)度,“群眾對2015年廣西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的“滿意度,”從2014年的78.7%上升到2015年的82.27%,上升了3.57個百分點”[10],全國人民群眾無不對習總書記的反腐斗爭“點贊”,反腐倡廉不僅贏得了廣大人民群眾的支持更是匯聚了民心、凝聚了民力,進而提升我黨的形象和公信力。
反腐倡廉建設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民之大計,“兩個一百年”目標以及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離不開一支清正廉明的干部隊伍,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以及實現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同樣需要建立在干部清明、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政治生態(tài)基礎上,從某種層面上審視反腐倡廉,其實質就是在實現好、維護好、發(fā)展好廣大人民群眾的最根本的利益,新時期反腐敗斗爭為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掃清了障礙,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以及黨的發(fā)展具有劃時代的政治意義。但是反腐敗不是一勞永逸的、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隨著我國社會的發(fā)展新的問題和新的挑戰(zhàn)也將隨著而來,相信我們的習近平總書記一定能打贏這場戰(zhàn)爭。
參考文獻:
[1]《緊緊圍繞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2012年11月17日),
[2]《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中央文獻出版社2014年版,第81頁。
[3]《在第十八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上的講話》(2014年3月18日)
[4]《嚴明政治紀律,自覺維護黨的團結統一》(2013年1月22日),《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中央文獻出版社2014年版,第134頁。
[5]習近平:《在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四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2013年2月23日)
[6]習近平:《十八屆中央紀委五次全會上的講話》
[7]習近平:《在十八屆中央紀委二次全會上的講話》
[8]習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
[9]《中國青年報》(2016年01月21日04版)
[10]習驊.中國歷史的教訓[M],中國方正出版社,第184頁。
作者簡介:
宋摩西(1979-),男,漢族,河南人,西華師范大學研究生,專業(yè):科學社會主義與國際共產主義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