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虎++金超
摘 要:隨著科學技術的突破,物聯網技術不斷發(fā)展,與人工智能技術相互結合以后,其發(fā)展前景以及應用前景將更加廣闊?;诖?,文章將分析物聯網技術與人工智能的結合,闡述兩項技術結合以后的實際應用,旨在為相關的技術人員提供參考,促進我國物聯網技術與人工智能技術的發(fā)展,推動社會的不斷進步。
關鍵詞:物聯網;人工智能;IBM;Google;百度
中圖分類號:TP18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2095-2945(2017)29-0032-02
前言
隨著對物聯網技術、人工智能技術研究的不斷深入,我國甚至全世界將逐漸形成智能化的物聯網系統(tǒng),同時也吸引了更多專家、學者的重視。面對ARM公司對手機芯片設計的壟斷,各個行業(yè)逐漸開展對物聯網的研究,其目的是為了拓寬物聯網的應用范圍,但其技術水平依然落后于ARM公司。對此,需要將現代的人工智能技術與物聯網技術相互結合,提高智能化物聯網水平。
1 物聯網技術與人工智能的契合
1.1 專家系統(tǒng)
物聯網的系統(tǒng)中,存在一種智能服務器或者一個智能化的計算機程序,無論是智能化服務器還是智能化程序都具有專門的經驗、知識,可以通過專家系統(tǒng)的網絡部署,對物聯網內部的數據進行初步處理。將物聯網與人工智能相互結合,使專家系統(tǒng)能為用戶提供更加智能化的服務功能,并且能夠增加用戶的數量,而這一功能的實現主要得益于物聯網的智能終端對相關數據的采集。
1.2 智能控制
在應用物聯網的過程中,其主要環(huán)節(jié)就是控制,因此實現對物聯網技術的智能控制是提高物聯網技術、擴大應用范圍的關鍵。為了能夠解決這一問題,可以將人工智能技術應用在物聯網領域中,最大程度的增加物聯網的使用價值,滿足用戶的不同需求。所有已經連接、安裝完畢的物聯網終端設備,可以接收控制中心發(fā)出的信號、指令,并依據相關信息開展自我操縱與自我管理,實現物聯網技術與人工智能技術的結合。應用物聯網智能控制功能時,其接收的信息、命令基本來源于同一類用戶或者同一個用戶,在此基礎上,應用人工智能技術能夠實現無人值守作業(yè)的目標,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時,降低工作人員的工作負荷[1]。
1.3 智能化模塊
智能模塊分為不同的信息層,在實現其各自功能的前提下,能夠提高物聯網技術的智能水平。具體分層如下:
(1)機器感知交互層。物聯網應用的基礎就是機器感知交互層,包括不同的數據接口、PLC以及傳感器,能夠快速、精準的獲取用戶所需的數據。
(2)通信層。通信層中包含遠程傳輸網絡以及一公里的接入通信設備,是用戶與用戶、用戶與設備、設備與設備之間實現信息、數據溝通、交流與傳遞的重要基礎。
(3)數據層。數據層是物聯網系統(tǒng)的核心,其中包括神經網絡、歷史數據庫、實時數據庫、知識庫以及模型庫。神經網絡上具有人工神經的行為特征,能夠對數字模型進行分布以及相關的信息處理;歷史數據庫重要儲存系統(tǒng)中過去的數據、信息以及處理的結果;實時數據庫即存放設備的狀態(tài)參數;知識庫主要存放解決不同問題的方式與經驗;模型庫為存放處理、解決事件的數據模型。每個模塊執(zhí)行自身的職能,進而完成數據層在物聯網中的作用,更加強了智能化水平。
(4)智能處理層。智能處理層具有非常強大的處理數據的功能,主要包括數據查詢、數據分析、數據預測、下達指令以及生成報告。智能處理層的智能化水平直接影響整個物聯網系統(tǒng)的智能層次,其技術核心與運行狀態(tài)也直接影響物聯網與人工智能相互結合的發(fā)展。
(5)人機交互層。在人機交互層中,工作人員能夠參與到智能化的物聯網中,監(jiān)視、處理、操作物聯網的窗口,其層次包括指令控制、表格查詢、數據更新以及Web界面等部分。
隨著技術科學技術的進步以及技術人員的努力,目前物聯網中智能化的模塊的范圍逐漸擴大,包括NLP、智能汽車、醫(yī)療和智能助理、語音識別、智能家居以及人臉識別等,并逐漸成為智能化物聯網的研究熱門[2]。
2 物聯網技術與人工智能的應用
2.1 IBM的應用
早在2011年,IBM的沃森在美國《危險地帶》的智力搶答游戲中,就以自身的優(yōu)勢戰(zhàn)勝了人們選手。2012年期間,IBM沃森逐漸應用在歐美的商業(yè)化項目中,并明確了IBM在政府公共事業(yè)、醫(yī)療事業(yè)、呼叫中心、金融行業(yè)等領域發(fā)展方向。基于IBM沃森的成功,在2015年IBM技術轉向云平臺以及認知計算,并且放棄咨詢業(yè)務。對此,建立了沃森IOT總部,進而實現人工智能技術與物聯網相互結合的目標。
科學、有效的使用自然語言、人工智能的處理技術,充分理解、掌握現實世界中的不同語言信息,保障IBM沃森能夠全面的滿足用戶的需求。為了能夠實現IBM沃森的這一目標,IBM在云平臺中加入數據,充分發(fā)揮認知計算的作用,促進物聯網技術的發(fā)展,從而識別不同語義所表達的內容,實現上下文語義的交互。在這一過程中,認知計算的基礎是實時、高效的處理數據與技術,與路網、交通、天氣以及地圖等信息相互融合,利用人機對話、知識學習、認知建模等不同的方式,為交通運輸、保險以及汽車等行業(yè)的實際需求提供“車聯網”服務。例如:使用智能手機或者車載監(jiān)測設備,采集汽車的駕駛數據、行車狀況以及車輛出行等數據。如果能夠將路況、天氣等數據科學的融合在一起,以地圖中的圖像為基礎,及時向用戶發(fā)送駕駛風險預警,并提出具體有效的解決檢疫,進而為保險公司、車主提供有價值的參考。
2.2 Google的應用
自建立Google公司開始,其工作、研究核心就是人工智能,到現在為止,Google在研究人工智能方面,其研究結果是最充分的。作為一家搜索引擎公司,其本質就是將理解自然界的語言、語義作為技術研究與發(fā)展的核心,以此為基礎對龐大的數據、信息進行實時分析與處理,并為用戶提供智能化、相關性的服務。目前,人類對大數據、云計算的使用便得以于Goole的研究與改善。Google公司收購DeepMind以后,更加提倡“深度學習”,加大對物聯網與人工智能的研究力度,使物聯網逐漸具備人類的“思維能力”。2012年,Google公司內部研究了近100個人工智能項目,直至2015年的第三季度,其研究成果已經超過2700個,這樣的方式極大的促進了物聯網技術的發(fā)展,在人機交互方面的研究更是領先于世界水平[3]。endprint
對于Google公司來說,另一個重要的智能物聯網研究就是開發(fā)了Brillo的操作系統(tǒng),該系統(tǒng)能夠在64MB或者在32MB內存的物聯網設備中運行。在未來一段時內,Google技術將以自身的搜索引擎為基礎,不斷積累研發(fā)技術以及人工智能技術,提高物聯網的智能水平以及識別不同語義的能力,進而滿足用戶的不同需求。
2.3 百度的應用
在物聯網智能化的領域中,百度自然希望像Google一樣能夠依靠人工智能技術、數據處理技術充分理解物聯網中的語義、內容。例如:在“車聯網”領域中,百度汽車已經能夠監(jiān)測汽車行駛的路況。在物聯網領域中,百度的開放重點就是百度云,融入大數據分析、設備安全管理、實施數據處理、海量數據儲存以及多協議高速接入等功能,進而更好的為用戶服務。在百度云的整個運行體系中,百度分析引擎就是整個系統(tǒng)的核心,進行形成了上傳信息、分析數據、應用支持的架構。2013年百度研制了語音識別平臺,支持19種語義的解析,其中包括地圖、音樂以及視頻等,同時該重視對Deep Learning的研究。直至2015年,百度推出了機器人助理——度秘,而度秘的實質就是將服務功能、交付功能、智能交互、自然語言理解等功能項結合,以此實現物聯網與人工智能的相互結合。采用虛擬助理模式,百度為用戶與機器人之間的建立了緊密的聯系。
3 結束語
綜上所述,物聯網與人工智能的相互結合是時代進步的趨勢,更是人類發(fā)展的需求,因此物聯網行業(yè)中需要重視對人工智能技術的研究。以此為基礎,物聯網技術能夠更多的將人類“思維”融入系統(tǒng)中,并將其廣泛的應用在各個領域,更好的滿足了用戶的不同需求。所以,可以加大對物聯網與人工智能結合的研究,最大限度提高物聯網的智能水平。
參考文獻:
[1]賈潤亮.面向物聯網應用的人工智能相關技術研究[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6(30):194-195.
[2]劉春杰.AbleCloud將建物聯網人工智能平臺[J].計算機與網絡,
2016(11):14.
[3]楊清清.聯想押注人工智能及物聯網擬4年投資12億美元[N].21
世紀經濟報道,2017-04-19(017).
[4]劉海妹.物聯網信息感知與交互技術探究[J].科技創(chuàng)新與應用,2015(27):7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