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時期的大學生處于互聯(lián)網(wǎng)+信息爆炸的大環(huán)境下,這一時期的大學生自身又極為敏感,他們自主意識非常強烈,對于師長多抱有抵觸心理。溝通是高校輔導員工作的主要形式,通過一對一或者一對多的交流,了解學生當前的思想狀態(tài)以及可能存在的問題,進而從專業(yè)的角度給出意見,幫助學生度過困惑時期。因此新時期高校輔導員要從當代學生的特點出發(fā),利用新媒體等學生易于接受的方式,以學生感興趣的形式,順利進行思政教育工作。本文以溝通的重要作用為出發(fā)點,分析當前高校輔導員思政教育工作的方式以及存在的問題,進而從溝通的角度針對性的提出加強高校輔導員工作效率的幾點舉措,提高輔導員思政教育工作效率。
關鍵詞:新時期;溝通;輔導員
一、溝通的重要性分析
溝通是發(fā)送者憑借一定的渠道將信息發(fā)送給既定對象,并尋求反饋以達到相互理解的過程。溝通問題是一個多學科共同關注的問題,心理學、社會學、傳播學、教育學等諸多學科領域都有涉及。溝通在思政教育工作中之所以重要,是因為思政教育是對學生心理活動、思想狀態(tài)的教育。雖然高校大學生掌握了一定的專業(yè)知識,但是走入社會當中還需要正確的價值觀念的引導,強烈責任心的驅動才能夠成為一個合格的職業(yè)人。高校輔導員在實際思政教育工作當中,應當讓學生把自己看作良師益友,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以他們能夠接受的方式,在輕松的聊天氛圍中,完成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二、當前高校輔導員思政教育工作方式
1.單向溝通為主
單向溝通在當前的高校輔導員思政教育工作中尤為常見,指的是以輔導員為主導地位,籠統(tǒng)的對學生進行思政教育。這樣的教育方式使得學生以及輔導員自身都不能正視思政教育的地位,輔導員往往面對的是幾十人甚至上百人的大阪進行思政教育,缺乏重點缺乏個體之間的溝通。作為學生來講,當前大學生主要是以90后為主,而這批人中又多以獨生子女為主,他們自幼在家庭中被過分關注,過分寵溺,這就導致90后的大學生自我意識強烈,對于師長的建議不放在眼里。
2.虛擬溝通誘惑力大
新時期的大學生正處于網(wǎng)絡時代的發(fā)展潮流當中,各種社交媒體、社交軟件、網(wǎng)絡游戲的泛濫,使得許多自身就比較封閉的大學生更加依賴于網(wǎng)絡世界。在虛擬的世界里他們充當著不同的角色,跟不同的人進行溝通和交流,無障礙的暢所欲言往往使許多身心尚未成熟的大學生沉迷于此不能自拔。虛擬溝通最大的特點就是人與人之間看不到摸不著,大家可以把自己設定為各種角色。例如在現(xiàn)實生活中長相一般不善言辭的大學生,可能利用虛擬世界的特點,把自己包裝成為言語活躍、積極向上的形象,從而跟異性進行溝通交流,極大的刺激了大學生的自信心。
三、加強溝通的幾點創(chuàng)新舉措
1.縮短溝通距離
高校輔導員在于大學生進行溝通時,可以多利用當前在學生中流行的社交方式、社交工具。例如:輔導員可以開設個人微博,以學生喜愛的語言形式,輕松詼諧的與學生進行交流。還可以多逛論壇、貼吧等學生集中發(fā)言交流的地方,觀察學生之間的交流形式,以及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多以學生的角度出發(fā),在對學生進行思政政治教育時,緊跟時代發(fā)展的步伐,采用當前流行的交流工具,在網(wǎng)絡環(huán)境下,縮短與學生的溝通距離。
2.平等交流
新時期的大學生是自我意識強烈的一代人,他們往往對于個體獨立有著強烈的愿望,自我意識的表達也十分強烈而豐富。他們最求平等、自由,因此高校輔導員在面對新時期的大學生進行思政教育時,一定要采取正確的方式方法,讓他們感受到平等交流,讓他們認識到輔導員是站在自己的角度,為了幫助解決自己的問題出發(fā),真誠的進行雙方面溝通。這樣大學生才能夠敞開心扉,把當前自己在學生生活中的困惑告之輔導員,進而輔導員根據(jù)學生的情況,針對性的提出合理化的建議,幫助學生提高思想意識。同時,輔導員也要將自身角色從單一的傳授者轉變?yōu)槎嘟巧男睦碜稍儙?、合作者、學習者。當學生在班級孤立,出現(xiàn)溝通障礙時,輔導員要充當心理咨詢師的角色,幫助學生找到問題所在原因,使其從新回到集體中。
3.善做“傾聽者”,改善師生關系
傳統(tǒng)思想上的師生關系是嚴肅且認真的,這就讓學生對老師心生畏懼,不能很好的將自己的心聲吐露給輔導員。輔導員在大學生學習生活中又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相比于授課老師而言,他們不僅僅在學習方面關心大學生,更關注大學生的生活以及思想狀況。輔導員應該充分利用溝通的機會,把每一次溝通看作是與學生進行面對面的“談心”,真誠的溝通能夠讓學生感受到輔導員的關心,能夠讓學生知道輔導員是真切的在為自己著想,因此良好的溝通還可以在一定意義上改善傳統(tǒng)的師生關系,讓輔導員在學生學習生活中亦師亦友,共同進步。
4.整個輔導員資源,加強團隊建設
以往的高校輔導員都抱著“誰家孩子誰負責”的心態(tài),成立輔導員思政教育團隊能夠更好的發(fā)揮團隊的作用,各自發(fā)揮特長,以經(jīng)驗豐富、個人談話能力強的輔導員為主體,定期開展“今日話題”欄目,讓有需求的學生在陌生、信任、可選擇性的環(huán)境下找到真正交談的對象,提高交談有效性。
四、結論
新時期的高校輔導員多以80后為主,而他們面對的學生又以90后居多,雖相差不到10歲,但是成長環(huán)境與時代背景都決定了他們是不同的兩代人。在認識問題等方面也有巨大的不同,高校輔導員在進行大學生思政教育時,應該重視“溝通”在整個大學生思政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有一句名言:“先生不應該只教書,他的責任是教人做人。教人做人就是要在思想層面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行為規(guī)范和價值觀念,以正確的思想為主導,提高思想道德水平。
參考文獻
[1]黃瑋石,江素華.思想教育工作中不容忽視的形式.北京:當代世界出版社.
[2]馮萍.心理咨詢在高校師生談心活動中的運用[J].銅陵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6(3).
[3]蔡雪寒.淺談新時期高校師生談心活動的方法和藝術[J].學術論壇,2008(8).
[4]唐丹.高校輔導員談心之我見[A].高等教育學報,2012(9).
[5]尹文雯.淺析新時期高校輔導員思政教育工作中的溝通問題[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13,(16):235-236
作者簡介
要笛(1983.01-),女,講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作者單位:河北地質大學華信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