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建蘭
摘要:青少年違法犯罪問題,已經成為全社會共同關注的問題,其被稱為世界三大公害之一,近年來,我國青少年違法犯罪呈現上升趨勢,預防和減少青少年違法犯罪既重要、又必要,同時還很緊迫。導致青少年違法犯罪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青少年自身的原因,也有家庭的原因;既有社會的原因,也有學校的原因。學校,作為青少年最為集中的地方,應該充分發(fā)揮其對青少年進行法制宣傳和教育的主陣地作用,發(fā)揮其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導向、啟迪作用,發(fā)揮其心理教育的疏導作用。
關鍵詞:學校;青少年;違法犯罪
中圖分類號:G625.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7)07-0228-01
從2000年以來,我國青少年犯罪呈現明顯的上升趨勢,且向低齡化方向發(fā)展,青少年違法犯罪已經成為我們面臨的非常嚴重的全球性社會問題,與環(huán)境污染、吸毒販毒并稱世界三大公害。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是家庭的希望,要想使社會能夠進步、國家能夠發(fā)展、家庭能夠幸福,就必須對青少年的違法犯罪問題進行有效的規(guī)制、控制,以期預防和減少青少年違法犯罪。
1.導致青少年違法犯罪的原因
1.1 青少年自身的原因。青少年處于成熟與不成熟的過渡期,其閱歷尚淺,缺乏必要的是非觀念,不能堅持自己的原則和底線,加上社會消極因素的影響,部分青少年形成了"老實吃虧"、"法不責眾"等錯誤的價值觀,這種錯誤的價值觀必然表現在其行為上,久而久之,就為其違法犯罪埋下了禍根。
1.2 家庭的原因。從我自己所帶的班級來看,家庭不完整的孩子,違反紀律的情況較多,由于家庭的破裂,缺乏父母關愛,給孩子的身心造成了極大的傷害,難以形成健全的人格,感情脆弱、情緒不穩(wěn)、無敬畏之心。
1.3 社會的原因。在我國社會轉型的關鍵時期,各種思潮、觀念相互并存,青少年獲取信息的渠道增多,速度加快,而他們又缺乏"免疫力",導致各種信息不加篩選地一并吸收,最后迷失自我,不惜以身試法,最終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
1.4 學校的原因。有些學校對青少年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法制教育重視不夠,許多青少年學生缺乏正確的理想信念。學校由于沒有明確法制教育的職責和目標,形成學生接受法制教育效果不明顯。同時,在教育管理中缺乏學校、家庭、社會教育的有機結合,因此,造成法制教育脫節(jié)、死角現象突出。
2.學校如何在預防和減少青少年違法犯罪中發(fā)揮重要作用
學校是青少年的集中地,又是思想文化教育的主陣地,預防和減少青少年違法犯罪,學??梢源笥凶鳛?,可以充分發(fā)揮其教育引導作用,"教育、感化、挽救"一大批青少年。
2.1 充分發(fā)揮學校對青少年進行法制宣傳和教育的主陣地作用。隨機調查發(fā)現,許多青少年學生對《未成年人保護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刑事訴訟法》、《義務教育法》等法律法規(guī)并不熟悉,很多時候,青少年違法犯罪后才來悔恨,很多違法犯罪青少年均表示自己當初并不知道自己的行為已經觸犯了法律。這充分說明學校的法制宣傳和教育還比較缺失,需要進一步加強。
(1)將法制教育課納入教學大綱、教學計劃、學校德育工作計劃之中,完善計劃、教材、課時、師資、考核等。
(2)加強教師法律素質和職業(yè)道德建設?,F在很多學校法制宣傳和教育的老師由德育處的老師和思想政治課老師兼任,他們沒有接受過專業(yè)的法律知識教育培訓,開展起來困難重重,難見成效。教師只有擁有發(fā)自內心的博大的愛,才能最有號召力地使學生醒悟,為學生走向社會提供有益的幫助。
(3)主動聯系司法部門,開展法制宣傳教育活動,做到送法進校門,拓寬預防渠道。要把幫教工作納入日常工作中,并強化父母對未成年子女的監(jiān)護責任和學校預防未成年人犯罪的責任,對容易產生違法犯罪的不良行為及時進行教育和矯治,及時解決問題,不要出了問題再去教育、管理。
2.2 充分發(fā)揮學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導向、啟迪作用。頻發(fā)的青少年違法犯罪現象與青少年個人素養(yǎng)的高低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文化素質、政治素質、心理素質、道德素質、身體素質等通常認為是青少年素質教育的主要內容。學校教師務必要加強德育的導向作用,"就是運用啟發(fā)、動員、教育、監(jiān)督、批評等方式,把人們的思想和行為引導到符合社會發(fā)展要求的正確方向上來。"德育中的導向作用重在激發(fā)青少年的潛能,從而促使青少年有效發(fā)揮其主觀能動性。
2.3 充分發(fā)揮學校心理教育的疏導作用。從對違法犯罪青少年個體的具體分析,我們發(fā)現,絕大部分違法犯罪青少年在心理上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問題。那么發(fā)揮學校心理教育的疏導作用對于預防和減少青少年違法犯罪案件可以起到巨大的作用。學校心理教育可以分為兩個部分,一個是心理教育課,學校要利用好心理教育課,學校還應該幫助學生培養(yǎng)和提高人際溝通能力、受挫能力和調節(jié)能力等,切實提高其心理素質。另一個學校應建立心理專家咨詢點,密切掌握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及時對有心理障礙、不良行為的學生進行心理和行為矯治,幫助他們建立健全、健康的人格,將有可能違法犯罪的不健康心理從源頭上消除。
預防和減少青少年違法犯罪,不僅關系到青少年的發(fā)展、家庭的穩(wěn)定和社會的安定,而且直接關系到祖國的發(fā)展和未來,是全社會共同肩負的一項重要歷史使命。預防和減少青少年違法犯罪問題的解決,需要青少年自身、家庭、社會、學校的密切配合,作為學校,更要發(fā)揮學校的優(yōu)勢和獨特作用,為預防和減少青少年違法犯罪做出應有的貢獻,隨著中學對法制教育的重視、法制教育基地的建成以及法制教育軟、硬件的改善,中學必將在預防和減少青少年違法犯罪中,發(fā)揮更大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張晨.青少年違法犯罪社會控制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D].內蒙古科技大學,2010.
[2] 陳健梅.青少年人格教育初步研究[M].南京: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30.
[3] 張耀燦.陳萬柏.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