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娜
摘要:信息技術課是一門實踐性、概念性與技巧性極強的學科,它的教學方法與設計要結合此課程的特點,并與學生實際緊密相連,因此無法與數(shù)學、英語、語文等一些傳統(tǒng)課程相類比,一般說來說授課形式主要是以集體講授式(包括多媒體大屏幕演示)為主,教學方法任多以務驅動式、小組協(xié)作式、案例分析式、自主交互式、教師講解式完成教學環(huán)節(jié),遵循的原則是學生練習-老師答疑式及啟發(fā)式、欣賞式等應用的比較多。
關鍵字:教學;信息技術;學生;目標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7)07-0021-01
我擔任的主要教學工作是信息技術和通用技術學科。通過這兩個學科教學設計的對比,同時也與其他學科進行交流后,我對于一些有關信息技術教學設計的特征,做一些總結。
教學設計第一要明確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總體目標和階段目標。教學目標是通過教學使學生發(fā)生行為變化的期望和追求,這種行為變化指"在教學后學生必須能做以前不能做的事情",這里就要提到最近發(fā)展區(qū)的概念,最近發(fā)展區(qū)是皮亞杰提出的一個心理學名詞,是學生盡最大能力能夠理解和接受的知識水平。比如猴子摘桃子,它不用跳就能摘到,則這棵樹低于它的能力水平,它使勁地跳,剛好能摘到則說明它最大的能力剛好能摘到桃子,而無論它怎么跳都摘不到,說明桃子的高度超出了它的能力范圍,那么猴子剛好能夠摘到桃子的高度就是它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如果教師設置的教學目標低于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那么學生就沒有學習本節(jié)課的必要,這節(jié)課對于學生來說就是浪費時間;而高于最近發(fā)展區(qū),則學生不知老師所云,對于所學知識沒有能力去理解和接受,這樣對學生來說,其一會制造挫敗感,打擊自信心,另外會導致學生對此門課程失去興趣。所以教學目標的確定是教師教學的首要環(huán)節(jié),也是教學活動的起點和歸宿。
第一,教學目標確定,教學目標主要分為知識與技能,是讓學生掌握信息科學和信息技術的基本知識,并培養(yǎng)學生采集、加工以及發(fā)布信息等能力;過程與方法目標,教師通過特定的教學手段,使學生確切掌握有關信息獲取、加工等技能方面的能力,能夠自主地進行先關實踐;情感貪瀆與價值觀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明確并接受參與未來信息社會特有的道德規(guī)范和法律法規(guī),在生活和學習中能夠利用信息工具和信息資源,通過評價信息、應用信息解決實際問題。
第二,制定教學內容,在確立教學目標后,教學內容是教師實現(xiàn)教學目標的載體,那么關于信息技術的教學內容,要包括信息科學、信息技術、信息倫理道德等,而將重點內容確定為信息技術,因為作為中學生,掌握信息技術,擁有動手操作的能力,是最基本的;其次要培養(yǎng)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對信息科學有一定的理解和認識,這對他們學科之間的融會貫通很有幫助。
第三,選擇教學方法。在大學就讀的時期,就學到過關于教學方法的知識,比如講授法、演示法、舉例法等,但是在教學實踐過程中發(fā)現(xiàn),教學方法也需要老師認真努力地學習,才能給真正掌握,才能起引領學生的作用,千萬不能隨意地講課,導致課堂沒有章法,知識沒有層次,學生不能夠信服老師。在信息技術的教學中,一定要多種教學方法相結合,并且集中講授不能占去太多的時間,老師要在知識點都講透的基礎上,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操作能力、自主探究能力,并且要照顧到個別操作很生疏的學生,在我本學期的教學中,兩三周以后,我發(fā)現(xiàn)有一個班級只有三分之一的學生能夠完成課堂練習,有學生注冊不上moodle,有學生因為不會最基本的操作而導致無從下手,甚至有學生不會打開、新建文件等,這些問題可以在一開始就能夠被發(fā)現(xiàn),應該得到合理地解決,讓那部分因為小問題、生疏導致跟不上進度的學生盡早地練習、熟悉,利用每天都進不去moodle的時間,去解決新的問題,一步一步熟練起來,消除"我不會、我不能"的心理……
第四,教學過程的設計。整個教學過程可以設置為創(chuàng)設情境,問題提出,新課導入,重、難點的提出及講解,預設練習的完成(可以是小組合作,也可以是個別發(fā)言),最后歸納總結,強調重、難點。整個過程是師生互動、雙向地教學,讓每一個學生都主動參與課堂,教學過程的雙向性,要求教師必須在課前做足夠的準備,在課堂上有飽滿的熱情,因為整個過程是學生探索和思考的過程,學生會提出課本以外的問題,教師對這些問題盡量做出確切的回答,不能泛泛而談,讓學生失去繼續(xù)思考的信心。
第五,教學評價。主要以過程性評價、量規(guī)評價和試卷測評為主。過程性評價和量規(guī)評價可以并駕齊驅,對每一節(jié)信息技術課程的課堂效果做以細致了解,掌握學生的接受狀態(tài)和參與程度,我在這一評價中具體采用的方法如表1-1,而試卷測評只是對整個學期主要內容進行整合歸納,由組內富有教學經驗的的老師出題,上傳至moodle,學生答卷的形式就如同平時完成每一節(jié)課的課堂練習,這次不再贅述。
第六,教學反思。對于入職不久的教師,上完每一節(jié)課,應該有總結和反思,反思要從學生的參與度,接受情況,老師自身的駕馭能力,講解地是否清晰,能否激發(fā)學生的思維等方面進行,不斷發(fā)現(xiàn)問題,不斷尋找改變策略,讓自己的教學能力得到提高,不論是課堂教學還是師生關系方面,都要提高老師的洞察力和反思習慣,使負責成為習慣,使優(yōu)秀成為能力。
信息技術教學設計,在彰顯其學科特性的同時,一定不能脫離中學教學的基礎性。以上是我對信息技術教學設計的理解和認識,但真正要做到諸多,還需要不斷地努力,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