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富香
摘要:教學是一門藝術,是一種創(chuàng)造性的勞動。作為一名教師要真正做到"傳道有術、授業(yè)有方、解惑有法",課堂教學就會產生事半功倍的效果,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掌握知識。下面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談談小學數學教學的點滴體會: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學生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7)07-0156-01
1.挖掘生活素材,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意識
所謂數學意識,是指能用數學的觀念和態(tài)度去觀察、解釋和表示事物的數量、空間形式和數據信息,以形成量化意識和良好數感。新修訂的《小學數學教學大綱》十分強調數學與現(xiàn)實生活的聯(lián)系,在教學中增加了"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現(xiàn)實生活的聯(lián)系。"要做到這一點,就要在教學中把教材與生活實際緊密結合,把教學情境生活化。首先,挖掘教材中的生活化資源,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著名數學家華羅庚說過:"人們對數學早就產生了枯燥乏味,神秘難懂的印象,原因之一便是脫離實際。"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觀察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善于挖掘生活資源,采擷生活數學實例,通過數學活動,深切體會到原來數學就在自己身邊,身邊就有數學,使學生增強數學學習興趣。其次,結合生活實際,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意識。作為數學教師,我們要結合生活實際,使學生養(yǎng)成主動地從數量上觀察、分析客觀事物的習慣,認識到數學符號、公式、圖表是表示、交流和傳遞信息的工具,使他們有更多的機會從周圍熟悉的事物中學習數學和理解數學,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使學生善于將實際問題轉化成數學問題,感受數學的趣味和作用,體驗數學的魅力。例如:在有關數學概念的教學中,可以引導學生觀察實際的事物,分析它們的共同特征,讓學生從熟悉的具體的事物中理解一些數學概念。這樣,可以使學生從抽象的概念學習中解脫出來,不僅提高了學習興趣,而且增強了學習效果。最后,創(chuàng)設"生活數學"情境,提高學生解決實際應用問題的能力。創(chuàng)設"生活數學"情境就是模擬生活,再現(xiàn)生活,使課堂教學更接近現(xiàn)實生活,使學生如臨其境,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加強感知,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激發(fā)思維。
2.合理組建合作學習小組
合理分組是合作學習取得成功的關鍵,目前有人提出4人小組比較適合我國人多、空間小的教室現(xiàn)狀,4人小組除不用走動外,也是培養(yǎng)學生合作技能初期的最佳組合人數,既兩兩相對,又便于四人集中交流。
如果安排各小組合作解決的是同一個問題,則合作小組應按"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組建。所謂"組內異質"就是學習小組在構成上應體現(xiàn)班級的縮影,以保證組內各成員的差異性和互補性,保證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組內各成員的主動參與與互助合作;"組間同質"是各小組的總體水平要基本一致,從而保證各小組之間公平競賽的展開。具體來說,分組時應考慮學生的成績水平、能力水平、工作態(tài)度、性格(外向或內向)等因素,盡量體現(xiàn)差異,實現(xiàn)互補。合作小組的成員應定時更換,以利于學生與不同的人一起工作,培養(yǎng)他們的合作技能。
3.在數學情境中,趣味盎然地學習
數學源于生活,生活中到處充滿著數學。教師應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數學學習氛圍,讓學習陶醉于數學情境之中,樂不思蜀。這里的"情境"主要指教師通過講故事、創(chuàng)設生活場景、多媒體課件等教學手段使學生置身于學習數學的氛圍中。小學低年級的學生愛聽故事。根據學生的這一心理特點,我常把書上的數學知識和生活實際聯(lián)系起來,編成一個個故事,以引起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習興趣,啟迪學生的思維,以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如,在"復習10以內的加減法"時,我利用故事的形式出了一道題:小兔子的好朋友給他過生日,小熊住在森林深處,一大早就趕來了。他帶了2桶最好的蜂蜜送給小兔子???,隔老遠,他就喊起來了,"小兔,小兔,快開門,你看我給你送什么來了?"小兔子早就聞到蜂蜜的甜味了,她趕忙迎出來,"謝謝、謝謝,快屋里坐吧!"不一會兒,小花貓也來了,送給小兔5個蘋果,小猴也趕來了,他從果園里摘了6桃給她。小雞也趕來了,但她什么也沒送,還偷吃了3個蘋果,小兔子不高興了,請小朋友們算算看,小兔共收了多少水果?最后還有幾個蘋果?學生們聽完了這個故事,學習積極性可高了,很快他們就列出了算式,算出了結果:5+4=95-3=2教后,我又鼓勵學生用編小故事的方法,利用書上的圖片編故事,學習算術,學生們學得興高采烈,主動積極。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課堂教學仿佛套上了枷鎖。因此只有創(chuàng)造輕松的學習環(huán)境,使學生從應試中解放出來,才能活潑主動地學習。盡可能創(chuàng)造輕松、愉快、和諧的學習環(huán)境,使學生輕松地掌握所學知識。
4.德育是數學教學中不能忽視的東西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知識技能、數學思考、解決問題、情感態(tài)度是義務教育階段數學課程的總目標。"從一定意義上說,情感是課堂教學的靈魂,是信息傳遞的傳送帶、催化劑。它不直接參與數學的認知活動,但對數學學習起著推動、調節(jié)等作用。如在教學《加減法》的時候,我除了帶領孩子們到操場上撿小石頭學數學外,我還給學生們布置了課外教學任務,回去幫父母洗菜,在洗菜的過程中,學習數學加減法,還讓學生體會了幫父母做事情的喜悅之情。在《認識紙幣》教學中我教會孩子體會父母辛苦賺錢來之不易,學會節(jié)約用錢,并且要愛護紙幣等知識。把德育貫穿于教學之中,是各科教學工作的要求,也是素質教育的需要。
總之,重視情感教育不僅能提高課堂的學習效率,而且對學生的能力和素質的培養(yǎng)也是非常有益的。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