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軍英,,
腦心通膠囊對腔隙性腦梗死病人血小板功能的影響
王坤,段毅,薛新秦,王軍英,陳立峰,張云書
目的觀察腦心通膠囊對腔隙性腦梗死病人血小板功能的影響。方法連續(xù)入選2015年6月—2016年10月于神經(jīng)內(nèi)科門診就診,并診斷為腔隙性腦梗死的初診病人260例為研究對象,根據(jù)治療方案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130例。對照組給予腔隙性腦梗死常規(guī)方案治療,觀察組在腔隙性腦梗死常規(guī)治療方案的基礎上加用腦心通膠囊,每次口服膠囊4粒,3次/日,療程12周。觀察兩組血小板功能指標,即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與CD63,單核細胞血小板聚集體(MPA)陽性表達率,GPⅡb/Ⅱa受體復合物水平,血漿可溶性白細胞分化抗原40配體(sCD40L)等治療前后的變化。結(jié)果治療前,與正常參考值比較,腔隙性腦梗死病人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與CD63、MPA陽性表達率、GPⅡb/Ⅱa受體復合物和sCD40L水平升高。治療12周后,腔隙性腦梗死血小板功能各項指標的水平均下降;與對照組比較,觀察組上述指標水平改善程度更為顯著(P<0.05)。結(jié)論腦心通膠囊有助于改善腔隙性腦梗死病人的血小板功能。
腔隙性腦梗死;腦心通膠囊;血小板功能;單核細胞血小板聚集體;血漿可溶性白細胞分化抗原40配體
近年來心腦血管病已成為嚴重威脅我國人民群眾身心健康的主要慢性病。流行病學調(diào)查數(shù)據(jù)提示,腔隙性腦梗死在腦血管疾病中占20%~80%,是一種臨床常見的中老年多發(fā)性疾病,其臨床表現(xiàn)癥狀較輕,病灶小,病人常以癥狀較輕的腔隙性腦梗死就診,給家庭和社會帶來較重的負擔。腔隙性腦梗死的特點是高發(fā)病率、高致殘率、高死亡率,其發(fā)病機制復雜,可能的發(fā)病因素有腦動脈粥樣硬化、高血壓病、血流動力學異常及微循環(huán)障礙等。腔隙性腦梗死單發(fā)灶預后較好,多發(fā)性恢復較慢,因此腔隙性腦梗死的防治是當前重要的臨床課題之一[1]。研究顯示,老年人群常常伴有多種腦卒中高危因素,如高血壓、高血脂、高尿酸、高同型半胱氨酸、糖尿病、動脈粥樣硬化病變等,與同齡人群比較,腦梗死病人往往具有更高的血小板活化比例,而腔隙性腦梗死發(fā)病之后,血小板活化更明顯,且與病情嚴重程度和疾病進展狀態(tài)有關[2]。因此,血小板活化是腔隙性腦梗死發(fā)生發(fā)展重要病理機制之一[3]。
腔隙性腦梗死屬祖國醫(yī)學“中風”范疇,從臨床證候分析大多為中經(jīng)絡,病理關鍵是“瘀血阻絡,氣不行血”,主要病因是正氣虧虛、脈絡瘀阻、腦失所養(yǎng)[4-5]。腦心通膠囊具有降低血漿黏度和血小板黏附率的作用[6-7]。本研究觀察腦心通膠囊對腔隙性腦梗死病人血小板功能的影響。
1.1 研究對象 入選2015年6月—2016年10月收治的260例腦梗死病人,根據(jù)治療方案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130例。對照組男83例,女47例;年齡51歲~77歲(62.4歲±6.3歲);發(fā)病就送診時間3 h~49 h(19.5 h±5.6 h);合并疾?。焊哐獕?2例,冠心病31例,動脈粥樣硬化30例,糖尿病17例。觀察組男80例,女50例;年齡50歲~78歲(64.5歲±6.8歲);發(fā)病就送診時間2 h~50 h(21.3 h±5.8 h);合并疾病:高血壓病56例,冠心病32例,動脈粥樣硬化27例,糖尿病15例。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腔隙性腦梗死診斷通過CT和MRI等影像學方法,標準參照全國第四屆腦血管病會議修訂的《各類腦血管疾病診斷要點》[8]:①發(fā)病多由于高血壓動脈硬化引起,呈急性或亞急性起病;高血壓診斷標準參照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修訂委員會制訂的《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10》[9];②多無意識障礙;③臨床表現(xiàn)都不嚴重(NIHSS≤3分);④均經(jīng)頭顱CT 或MRI 檢查證實,梗死病灶最大直徑<1.5 cm,無局部的神經(jīng)系統(tǒng)定位體征。排除標準:繼發(fā)性高血壓、腦出血、嚴重心肝腎等功能不全、甲狀腺功能亢進、精神類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肥胖癥、急慢性感染性疾病病人、吸煙和酗酒者。
1.3 方法 對照組實施腦梗死的常規(guī)治療方法,包括控制血糖、抗血小板、管理血壓、降顱壓及脫水等治療措施。觀察組在常規(guī)治療方案的基礎上加用腦心通膠囊(步長公司生產(chǎn)),口服膠囊4粒/次,3次/日。兩組療程共12周。
1.4 檢測指標 血小板功能指標[2,5],血小板膜糖蛋白CD 62p與CD 63,單核細胞血小板聚集體(MPA)陽性表達率,GPⅡb/Ⅱa受體復合物水平,血漿可溶性白細胞分化抗原40配體(sCD40L)。檢測由醫(yī)院檢測科執(zhí)行。
2.1 兩組臨床資料 兩組年齡、靜息心率、收縮壓(SBP)、舒張壓(DBP)、體重指數(shù)(BMI)、空腹血糖和血脂,總膽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各項目指標差異比較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資料比較(±s)
2.2 兩組血小板功能指標的比較 治療前,與正常參考值比較,腔隙性腦梗死病人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與CD63、MPA陽性表達率、GPⅡb/Ⅱa受體復合物和sCD40L水平升高。治療前兩組病人的血小板功能指標水平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12周后,腔隙性腦梗死病人血小板功能各項指標水平均下降;與對照組比較,觀察組上述指標水平的改善程度更為顯著(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血小板活化功能指標的比較(±s)
腔隙性腦梗死是一種常見和多發(fā)的腦血管病,其發(fā)病率在人群中逐年升高,病人多存在認知障礙,影響了病人的正常生活[1],腔隙性腦梗死多在動脈粥樣硬化基礎上發(fā)生,病人出現(xiàn)動脈粥樣硬化后,腦部動脈血管粥樣硬化,血液黏稠度增加,血小板進一步聚集,血栓形成,堵塞血管,腦供血不足,引起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缺血和壞死,病人出現(xiàn)機體的功能性障礙[2-3]。因此,調(diào)節(jié)血小板功能對腔隙性腦梗死的治療十分重要。
祖國傳統(tǒng)醫(yī)學認為,人體是一個有機整體,機體各器官生理上相互聯(lián)系,病理上相互影響。中醫(yī)通過望聞問切,全面系統(tǒng)地了解病人的病情,辨證施治,平衡氣血,維護機體的正常運行[4]。氣虛血瘀證在腦卒中的證候分類中占主導地位,其比例超過70%。腔隙性腦梗死為血瘀阻塞腦絡,但此血瘀是因虛致瘀,氣愈虛則血瘀愈甚,氣虛血瘀也是腔隙性腦卒中重要的病因[10-12]。因此,補氣逐瘀、活血通經(jīng)是治療腔隙性腦梗死的關鍵。傳統(tǒng)中醫(yī)學將腔隙性腦梗死歸屬于“中風”“癲癇”范疇,陰寒、痰瘀相互搏結(jié),為本虛標實證候,氣血虧虛、痰熱集結(jié)等,在機體勞損過度、情志失常等內(nèi)傷的基礎上,加之膳食過于肥膩,這些因素共同作用導致機體氣血陰陽虛衰、心神蒙蔽,血脈失養(yǎng),脈絡瘀阻,進而病邪侵入腦脈阻痹血管而致病,引發(fā)病人意識喪失、偏癱、口眼歪斜、失語等臨床特征,治療上應通補兼施[4]。
腦心通膠囊是一種復方制劑,行西醫(yī)標準與中藥辨證方劑結(jié)合治療,綜合“腦心同治”和“供血不足乃萬病之源”兩大重要醫(yī)學理論,其藥方組成為地龍、紅花、水蛭、川芎、全蝎、赤芍、紅花、丹參、牛膝、桃仁、桂枝、當歸、桑枝、黃芪、雞血藤等中藥成分,主要臨床藥理作用有活血化瘀和益氣通絡,具有滋補肝腎、益氣活血、化瘀通絡,臨床上主要用于中醫(yī)中風所致肢體麻木、半身不遂、舌強語塞、口眼歪斜、胸痹等所致的胸悶、心悸和氣短等癥狀的防治[6-7]。腦心通膠囊復方制劑中多個成分協(xié)同作用,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各自的藥理作用,是一種對腔隙性腦梗死具有較好臨床療效的中成藥。腦心通膠囊中紅花、川芎等具有活血化瘀作用,能防止血栓的形成;黃芪能降低病人的血液黏度,降低病人升高的血壓;地龍還可溶解血栓,減少栓塞和梗死[13]。同時,能防止動脈粥樣硬化的形成,改善腔隙性腦梗死病人神經(jīng)功能缺損的臨床癥狀[14]。腦心通膠囊還可保護腔隙性腦梗死病人受損的神經(jīng)細胞,抑制神經(jīng)細胞的凋亡,降低血液黏度,改善腦部的血液循環(huán),增加腦血流量,降低腦血管阻力,延長凝血時間,提高血供和氧供[15]。腦心通膠囊可改善血小板流動性,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增加腦部局部梗死區(qū)的血供,相對西藥來說,腦心通膠囊的藥理特點有:藥性溫和、不良反應小,在機體內(nèi)多途徑多靶點治療疾病,適合病人長期服用[16]。
本研究結(jié)果表明,在腔隙性腦梗死常規(guī)治療方案的基礎上加用腦心通膠囊,治療12周后,觀察組病人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與CD63、MPA陽性表達率、GPⅡb/Ⅱa受體復合物和sCD40L水平顯著低于對照組,腦心通膠囊有助于進一步改善腔隙性腦梗死病人的血小板功能。
[1] 中華醫(yī)學會神經(jīng)病學分會腦血管病學組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診治指南撰寫組.中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診治指南(2010) [J].中華神經(jīng)科雜志,2010,43(35):1-8.
[2] 吳雪華,程曉娟.腔隙性腦梗死患者血小板總數(shù)和血小板平均體積的相關探討[J].河北醫(yī)學,2016,22(5):796.
[3] 徐士欣,布曉坤.活化血小板參與腔隙性腦梗死炎癥反應機制初探[J].中華神經(jīng)醫(yī)學雜志,2010,9(6):126-127.
[4] 李俊藝,梁暉,陳甦,等.中藥方劑對缺血性卒中患者血小板活化、內(nèi)皮功能、炎癥反應的影響研究[J].中外醫(yī)學研究,2014,14(36):38-40.
[5] 胡文娟,吳銳.炎癥損傷、血小板活化與血瘀證的關系[J].南昌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12,52(4):165-166.
[6] 楊福泰,李向東,周曉燕.腦心通膠囊治療腔隙性腦梗死40 例臨床分析[J].中西醫(yī)結(jié)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04,2(2):78-79.
[7] 衛(wèi)明圣.腦心通與阿司匹林聯(lián)合治療腔隙性腦梗死的療效觀察[J].臨床合理用藥,2012,5(11B):53-54.
[8] 中華醫(yī)學會全國第四屆腦血管病學術(shù)會.各類腦血管疾病診斷要點[J].中華神經(jīng)科雜志,1996,29(6): 372-381.
[9] 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修訂委員會.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10[J].中華高血壓雜志,2011,19(8):701-743.
[10] 陳善,周曉秋,葉梁,等.辛伐他汀對輕中度高血壓合并高血脂癥患者血清炎癥介質(zhì)、血小板活化功能和血液流變學的影響[J].中華高血壓雜志,2015,23(5):477-481.
[11] 陳小明,曾道亮,陳奇堅,等.丹參粉針劑對高血壓患者凝血功能的影響[J].中西醫(yī)結(jié)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12,10(11):1306-1308.
[12] 陳松芳,邵勝敏,何志勇,等.阿托伐他汀短期治療對高血壓合并腔隙性腦梗死伴血脂異?;颊哐鍍?nèi)臟脂肪特異性絲氨酸蛋白酶抑制劑水平的影響[J].中華高血壓雜志,2016,24(5):477-480.
[13] 王愛,王成.腦心通膠囊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后心IC 肌灌注和血P 小板活化功能的影響[J].中國藥房,2016,27(27):3800-3802.
[14] 史德海,張卉田,趙夢楊,等.腦心通膠囊聯(lián)合阿托伐他汀在急性腦梗死二級預防中的作用[J].中國全科醫(yī)學,2011,14(23):2699-2700.
[15] 朱偉,趙合慶.腦心通膠囊治療腦梗死及對血液流變學和血脂的影響[J].中國血液流變學雜志,2007,17(4):552-553.
[16] 李雷.腦心通膠囊佐治老年腔隙性腦梗死39例[J].浙江中醫(yī)雜志,2015,50(6):424.
R743.3 R255.2
B
10.3969/j.issn.1672-1349.2017.18.035
1672-1349(2017)18-2331-03
2017-06-12)
(本文編輯 王雅潔)
河北省石家莊市第三醫(yī)院(石家莊 050011),E-mail:WK9703820821@126.com
信息:王坤,段毅,薛新秦,等.腦心通膠囊對腔隙性腦梗死病人血小板功能的影響[J].中西醫(yī)結(jié)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17,15(18):2331-2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