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德芳
摘要:閱讀從低段學生抓起,更有利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個性。依據(jù)他們的性格特點,培養(yǎng)他們的閱讀興趣,得注意課內(nèi)趣味閱讀形式的多樣性,與課外閱讀有機的結合。由可行計劃到有步驟落實,從無聲閱讀到有聲有形表演。興趣始終伴隨其中。
關鍵詞:小學;低段;閱讀;興趣
閱讀是了解人生和獲取知識的重要手段和最好途徑。大量的閱讀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能促進人的發(fā)展。閱讀從低段學生抓起,更有利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個性。因此,小學低段語文教師最重要的一項工作,就是培養(yǎng)學生閱讀的樂趣,從而形成良好的自覺的閱讀習慣。
一、注重課內(nèi)趣味閱讀形式的多樣性
低段兒童非常單純幼稚并且好勝好奇、樂于表現(xiàn)自己。老師在指導學生閱讀時可采用多種形式進行趣味閱讀引領。朗讀的形式多樣,有自由讀、分角色讀、競賽讀、表演讀、接讀、教師示范讀??無論采取哪種方法,重要的是教師能針對學生實際因勢利導,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朗讀,使之成為學生的迫切需要。
1、創(chuàng)設恰當?shù)那榫?,激發(fā)學生閱讀欲望。教師創(chuàng)設恰當?shù)慕虒W情境,激發(fā)學生朗讀的興趣,讓學生迅速進入角色而興奮,爭取達到欲罷而不能的效果。教師在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能夠帶領學生進入到情境中時,如果能充分與學生一起朗讀、表演,那學生越讀越想讀,越讀越愛讀,快樂閱讀不再是子虛烏有了。
2、依靠角色扮演,促進學生愛讀。喜愛表演是低段學生的天性。教師在創(chuàng)設情境、感情朗讀的過程中因勢利導,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體驗表演的樂趣。教學一年級《大樹和小鳥》一課時學生提出喜歡讀,教師就讓分男女賽讀,男生讀大樹,女生讀小鳥,學生開始只是平淡地讀,教師就進行引導:“小朋友,我有個問題不明白?誰愿意幫幫我?”學生都表示愿意幫忙。教師問:“高高的大樹上還會住著誰呢?”“為什么松鼠也喜歡大樹?”為什么大樹和小鳥快樂陶陶呢?當學生幫助老師解決了問題時,學生已經(jīng)知道大樹和小鳥互相幫助,互相友愛所以它們生活在一起很快樂,很高興,很自豪,應讀出既高興又自豪的語氣。學生試著讀,當教師發(fā)現(xiàn)有的學生邊讀邊做出了小鳥的動作時,就說:“這個小鳥不僅讀出了高興、自豪的語氣,還加上了動作,好美呀!哪個小鳥還想讀?”又有孩子帶動作讀得很好,這時許多孩子都想邊讀邊演,于是老師就順水推舟說:“小鳥們一起帶動作美美地讀一讀吧!”此時此刻所有的學生都站起來,邊讀邊和老師一起雙手合掌做起了動作,又拍拍胸脯,豎起了拇指說“我們也要互相幫助”。這時的學生好像都成為了小鳥,已經(jīng)完全沉浸在快樂之中了,讀書成了學生的一種美妙的享受。不知不覺中全詩已經(jīng)全會背了。表演把學生帶入了情境,表演融入了學生的感情,表演陶冶了學生的情操,表演使學生喜歡上了閱讀,表演幫助學生積累了語言。
3、適時指導,教學生會讀。要使學生讀好,必須體現(xiàn)三性,即是指目的性、針對性和層次性。因為課文的不同,每一次讀書的要求、讀書的目的都應該有所不同。有的課文只需要一課時,有的需要三課時,還有的課文不太適合有感情朗讀。對此,教師可以不提感情朗讀這一要求,著重引導學生學習默讀。每次確定朗讀指導的句子或段落時一定注意要體現(xiàn)出層次性,由不會讀到會讀,由初讀到熟讀或感情朗讀。針對性是說指導朗讀要根據(jù)學生情況,在學生有問題的地方再加以指導,可以范讀、可以引導讀、可以分角色讀??總之,通過教師有目的有針對性的指導,使學生真正讀好書!
其次,閱讀評價富有激勵性、指導性、針對性,不僅能激發(fā)閱讀興趣,而且能夠教學生真正學會朗讀。當學生讀書聲音很大但缺乏感情時,教師適當鼓勵,你的聲音真洪亮,如果感情再投入些就更好了。當學生讀書感情很投入,聲音很美但是聲音太小時,教師也鼓勵說:你的聲音真好聽!如果聲音再大一些就更好了”??老師適當?shù)墓膭罴缺Wo了孩子的自尊心,又增強了自信,也給孩子指明了努力的方向。其他的孩子也明白了應該怎么做。平時只要學生讀得好,教師就真誠地地給予贊揚。品嘗到了成功的快樂,學生讀書的熱情就更高了,因為讀書給他們帶來了被賞識和超越別人的心理滿足。
二、豐富課外活動保持閱讀興趣
得法于課內(nèi),增效于課外。課堂上通過各種手段激發(fā)學生的讀書興趣,教給學生讀書方法。課外開展各種閱讀活動保持閱讀興趣。
1、用好摘抄本。為了進一步激發(fā)和保持學生的閱讀興趣。教師應抓好大量閱讀和背誦。指導學生充分利用好摘抄本。摘抄本包括閱讀篇目,背誦篇目、講故事內(nèi)容以及完成這些內(nèi)容的時間等。那些剛剛入學不會寫字的學生可以先有家長或教師幫忙記錄,隨著學生識字量的增大,學生就可以自己摘抄了。通過各種激勵手段,不斷展示背誦成果,慢慢的學生就會養(yǎng)成自覺背誦、自覺摘抄好詞好句好段的習慣。小小摘抄本妙處多,一舉多得。一能記錄背誦、閱讀量便于統(tǒng)計;二能擴大識字、閱讀量;三能培養(yǎng)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四能使孩子體驗到閱讀成功的快樂!保持學生在課內(nèi)形成的閱讀興趣。為以后寫作文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2、多給學生展示的機會。因為兒童好勝、好強、樂于表現(xiàn)自己。教師要用好小本本,必須多給學生展示的機會。讓學生收獲更多成功的快樂!
第一,引導學生有感情、表演著背誦。課堂上教師教給學生帶動作表演讀書的方法,學生喜歡。在背古詩或名家名篇時教師繼續(xù)引導學生有感情的表演或背誦。最初是教師教他們,其次是學生自己教,輪流的到臺前教,慢慢的全班學生都成了小老師。學生們就像一個個小先生,搖頭晃腦,津津有味地深情表演,在興趣的驅動下,學生越來越喜歡背誦和閱讀。
第二,激勵學生大量背誦。在校期間,教師要給學生提供展示的時間。早晨上課前5分鐘,教師從上面隨意抽查,讓學生當堂背誦,肯定鼓勵學生。背得多的、講得多的、記錄很好的??多得紅五星。學生都不甘示弱,很快形成比學趕幫超的熱潮。
第三,讓學生充分體驗成功的快樂!利用課余時間,全班間周搞一次古詩擂臺賽或者講故事比賽、朗讀比賽等,由此評出小詩人、故事大王、讀書狀元??在班級明星榜上貼上他們榮耀的大照片。還可以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綜合評比。促使同學之間相互督促,培養(yǎng)集體意識。各種競賽活動給學生提供了成功展示的平臺,保持了了學生的閱讀興趣,也讓學生體驗了成功的快樂!
總之,我們應該本著為學生發(fā)展的目的,努力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閱讀欲望。從而真正的讓我們的課堂更活躍起來,讓學生的課外生活更加豐富起來,讓學生在生活中更加自信。
參考文獻
[1] 李雪菲. 打好人生底色,潤澤綠色童年——低年級學生的閱讀教學之我見[J]. 學苑教育, 2014(3):73-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