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繼崗
摘 要:朗讀在小學各個年級的語文閱讀教學中都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書聲瑯瑯應當成為一堂好課的首要特征。因此,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應該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yǎng)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朗讀能力;培養(yǎng)
小學語文教學的目的是:指導學生正確理解和認識、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使學生具有初步的聽說讀寫能力。朗讀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朗讀存在于每一天的語文課堂教學中,而如何在閱讀教學中讓學生入情入境,把抽象生硬的文字符號變成靈動鮮活的具體形象,引領學生通過讀來調動他們的各種感官,獲得初步的整體感知形象,進而利用聯想和想象的方式促進學生的思維,進入形象化、有感染力的情境之中,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朗讀能力,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是我們每一位語文教師必須予以重點關注的課題。
一、借助范讀激發(fā)學生的情感
小學語文課文大都是音韻和諧,瑯瑯上口的,許多學生讀起來容易,但是如何讀得更好,讀出課文中所蘊含的情感、哲理、意境及弦外之音卻不容易。因此教師可用范讀的方法,繪聲繪色的作示范,突出重點,在學生朗讀時給他們相應的點拔。例如《桂林山水》是一篇優(yōu)美的寫景課文,文中最大的特點是運用了兩組排比句,突出了水的靜、清、綠;山的奇、秀、險。教學時我重點針對這兩組排比句進行分析,帶感情的范讀。同時交給學生評價的任務,讓學生在教師的范讀中找出課文中表達的情感。學生在反復的聽讀、朗讀中,腦海中會勾勒出一幅優(yōu)美的畫卷,使學生深刻感受桂林山水的獨具特色和作者描寫的傳神。此外,我還個別指導學生,教會學生“捕魚之法”“成金之術”,再讓學生發(fā)揮情感來體會課文。
二、創(chuàng)設氛圍,渲染情感,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讓學生在愉快的心境中高質量的學習,我們稱之為學習的高峰體驗。那么學生為什么會愛上一些老師的課,覺得學起來輕松有趣,恐怕就是該教師善于激發(fā)學生的這種課堂學習高峰體驗。朗讀就是激發(fā)學生興趣的有效途徑之一。課堂上,學生的情緒易受教師感染,特別是范讀時,聲情并茂,有時加上自創(chuàng)的動作,以豐富的表情,優(yōu)美的聲音去感染學生,這樣自然就容易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讓他們樂于模仿教師的言行。對于一些文質優(yōu)美的詩歌散文,老師聲情并茂地范讀無疑是一種有效的引領。老師本來對學生就有示范的作用,老師的范讀恰恰可以創(chuàng)設濃濃的教學氛圍,迅速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教學《長江之歌》一課時,我提前兩分鐘走進課堂,在多媒體上播放了一首輕音樂,在音樂背景下,我旁若無人地大聲朗讀著:“你從雪山走來,春潮是你的風采。你向未來奔去,驚濤是你的氣概……”盡情表達我對長江的贊美和依戀之情。鈴聲響起,同學們激情飛揚,高舉著小手,爭先恐后讀課文,讀出不解,讀出爭議,讀出共鳴,讀出驕傲和自豪!
三、分角色朗讀讓學生更好地體會情感
朗讀不能片面的只齊讀、個別讀、小組讀,這是行不通的,至少效果不明顯,形式乏味,而分角色朗讀正好填補了這一缺陷。在分角色朗讀中學生群體由整體分為個體,每人扮演一角色,分細了目標與任務,學生能更好地發(fā)揮情感,體會也更深了。如果說朗讀是一種學習形式,那么分角色朗讀就是一種簡單而有趣的學習形式。通過這種簡單有趣的形式,可以表達出學生的喜、怒、哀、樂,能深刻地體會課文的中心。當然我們還可以用比賽的方法進行朗讀評價,再層層反饋和激勵,發(fā)揮學生的自主性,教學效果更好。例如:在《小英雄雨來》的教學中,我讓學生分角色朗讀,要求學生讀出鬼子的狡猾與兇惡,雨來的鎮(zhèn)定和勇敢。在賽讀的過程中學生很快地體會到了兩種絕然不同的情感。一是對雨來的贊美和敬佩;二是對鬼子的痛恨。連成績較差的同學也顯示了極高的學習熱情,練習起來一絲不茍。
四、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把握朗讀技巧,豐富情感
多媒體、電子白板等電教設備的發(fā)展與普及為小學語文朗讀課提供了諸多的便利。語文教師可以在這期間為學生提供真實的視聽情境,以此為學生的朗讀奠定基礎。以《憫農》《楓橋夜泊》等古詩為例:在朗讀之前,我們可以將原聲朗讀音頻播放給學生,讓學生在視聽結合的基礎上體會這些古詩。比如在《楓橋夜泊》這首古詩中,當朗讀到“月落烏啼霜滿天”時,可以要求學生在聽的基礎上觀看視頻中的畫面,然后體會一下朗讀者在朗讀這部分的時候為何是這樣的語氣,為何要如此抑揚頓挫,由此引發(fā)學生的思考。在不斷的思考和探索中掌握朗讀技巧,為他們之后的朗讀奠定基礎。此外,我們也可以定期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一些童話古詩的朗讀視頻,讓學生在反復的聆聽中把握朗讀技巧,豐富他們的情感,繼而讓他們懂得如何去利用情感豐富自己的朗讀。
五、注重對學生朗讀表現的評價
當學生朗讀完畢之后,要對學生進行恰當的評價。教師要注意改變以往單一的由教師進行評價的方式,提倡評價主體的多元化。除了教師評價之外,還需要將學生評價、自我評價結合起來,提高評價的科學性和合理性。在小學語文朗讀教學中,讓學生評價教師,能夠提高學生的注意力,有利于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教師評價學生,能夠指出學生閱讀中的不足,并提出改正意見,有利于學生改正和進步;學生評價學生,能夠形成競爭,也可以相互學習,提高朗讀能力;自己評價自己,能夠建立起自信。因此,在評價的時候,要將上述評價方式結合起來,提高評價的科學合理性,促進學生朗讀能力的提高。
綜上所述,朗讀是有聲的語言藝術,培養(yǎng)學生的朗讀能力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我們必須認識到學生朗讀能力在小學語文教學和學生學習中的重要作用,并根據教學的實際情況,積極采取相應的策略,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