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曉君
【摘要】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本文從語文教學的五個板塊,試談“語言文字運用”──“語用”教學的重要性。我們的教學主張是,讓“語用”根植于識字寫字教學;讓“語用”根植于閱讀教學;讓“語用”根植于口語交際和習作教學;讓“語用”根植于綜合性學習教學。努力打造高效課堂,大面積提高小學語文教育教學質(zhì)量。
【關鍵詞】高效課堂;小語教學;語用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05-0168-01
從一定意義上來說,語文學習的目的就是為了表達,就是為了進行聽說讀寫訓練。如果我們的孩子學完一篇課文或者一冊課本,不能獲得口語交際的能力,不能學到習作的方法,我們的語文教學就不能說是高效的?!罢Z用”,當是語文教學的“本然”,是其他學科無法替代的專屬語文學科的“獨當之任”?;诋斍案咝У恼n堂建構(gòu),在小語教育教學中大力推行“語用”觀,是語文課程的性質(zhì)決定的,是語文課程標準決定的,是語文回家的必由之路。筆者想從小學語文教學的幾大板塊層面,談談對“語用”的理解和運用,為高效課堂建設,提供一些膚淺的參考。
一、讓“語用”根植于識字寫字教學
(一)課程標準對各年段識字寫字的要求
第一學段: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寫字的愿望。努力養(yǎng)成良好的寫字習慣,寫字姿勢正確,書寫規(guī)范、端正、整潔。第二學段:對學習漢字有濃厚的興趣,養(yǎng)成主動識字的習慣。寫字姿勢正確,有良好的書寫習慣。第三學段:有較強的獨立識字能力。寫字姿勢正確,有良好的書寫習慣。
(二)識字教學與漢字文化的深度思考
1.熟知漢字造字法,感受漢字的溫度、深度
學習和研究漢字造字法,就能讓我們觸摸到漢字的溫度,感悟到漢字的深度,從而熱愛漢字,用漢字文化的內(nèi)涵進行教學,讓識字寫字教學體現(xiàn)語用性質(zhì)。
2.高度重視書寫,要在閱讀教學中體現(xiàn)滲透
在實際的閱讀教學中,我們要保證每堂課給學生十分鐘的書寫時間。教師精心指導,落實漢字的書寫方法,逐漸形成漢字書寫的指導序列,引領孩子們會在田字格中,按漢字筆順筆畫,把漢字書寫得規(guī)范、端正、整潔。引領孩子們會在具體的課文閱讀環(huán)境中,理解、書寫和運用漢字。同時,教會學生強化自我評價,形成良好的書寫習慣、賞析習慣和漢字的審美習慣,把漢字的書寫和審美滲透在閱讀理解過程中。
二、讓“語用”根植于閱讀教學
(一)課程標準對各年段閱讀的要求
第一學段:結(jié)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了解課文中詞句的意思,在閱讀中積累詞語。對感興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樂于與人交流。第二學段:能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意思,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表達情意的作用。積累課文中的優(yōu)美詞語、精彩句段。第三學段:能聯(lián)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積累,推想課文中有關詞句的意思,辨別詞語的感情色彩,體會其表達效果。
(二)在閱讀中挖掘和學習語用價值點
我們的閱讀歷程有三個構(gòu)件,即閱讀主體:學生;閱讀媒介:教師、教科書編者;閱讀對象:文本。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運用語言文字獲取信息、認識世界、發(fā)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教科書編者、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我們認為,語文教學就應該發(fā)掘讀寫結(jié)合點,課課落實語用觀。
(三)用“三看”來審讀文本
如何從眾多的語用點來決定屬于本文的語言文字運用價值點呢?我們不妨從這三方面進行審讀。一看哪個語言文字運用價值點最具個性。也就是說,最能鮮明地代表這篇課文的個性特征,而這個特征是這篇課文所獨有而其他課文所少見的。二看哪個語言文字運用價值點最為核心。也就是說這個價值點本身有統(tǒng)領全文的功能,又符合學段的目標要求,體現(xiàn)了教材的編排意圖,抓住它也就把握了單元訓練重點,達到綱舉目張的作用。三看哪個語言文字運用價值點最能遷移。只有把學到的最有用的價值點在新的語境中遷移運用,才能真正促進學生言語能力和語文素養(yǎng)的提升。
三、讓“語用”根植于口語交際和習作教學
(一)小學作文教學的課標意義和寫作素材
對于寫話和習作教學,低年段:樂于表達,把句子寫通順,寫連貫,學用逗號、句號、問號、感嘆號。中年段:樂于書面表達,不拘形式地寫下自己的見聞、感受和想象,有條理,有細節(jié)。愿意與他人分享習作快樂。高年段:學會書面表達,懂得寫作時為了自我表達和與人交流,要有意識地豐富自己的見聞和感受。作文內(nèi)容具體,條理清楚,感情真實。
作文內(nèi)容來自于學生的日常生活。我們的習作教學應根據(jù)不同年段習作要求和學生實際水平,確定不同層次要求的習作教學要點。低年級寫“看到”的內(nèi)容,中年級寫“看清”的內(nèi)容,高年級要寫“看懂”的內(nèi)容,不要渾水摸魚。
(二)小學作文教學的特殊性
我們認為,寫作是一種需要極強的動機、情感、意志參與的復雜的技能性活動?!翱谡Z交際語境寫作”是一種“讀者導向、交流驅(qū)動、語境生成”的寫作。小學生的習作不能從學寫回憶性作文開始教學。作文教學要做到觀察寫作同步進行,寫真作文。作文教學要具有語用訓練性質(zhì),它不是比賽作文也不是高考作文,要有作文過程指導。抓好閱讀教學這一有利契機,在閱讀教學中進行寫作教學,用“為讀者而寫”的語用理念,來指導我們的習作教學。
四、讓“語用”根植綜合性學習教學
語文綜合性學習是指在實施小學語文課程過程中,通過學生活動的設計和開展,引導學生運用已經(jīng)形成的聽、說、讀、寫等能力和各科知識,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等學習方式嘗試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問題,使學生在嘗試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歷練能力、獲得經(jīng)驗,逐步形成主動探究、創(chuàng)新學習的能力。是整體發(fā)展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的學習活動。是培養(yǎng)學生主動探究、團結(jié)合作、勇于創(chuàng)新品質(zhì)的重要途徑。綜合性學習主要體現(xiàn)為語文知識的綜合運用、聽說讀寫能力的整體發(fā)展、語文課程與其他課程的溝通、書本知識與實踐活動的緊密結(jié)合。因此,綜合性學習也是很重要的語用訓練的一方天地。
五、總結(jié)
我們的教學主張是讓“語用”根植于識字寫字教學、閱讀教學、口語交際和習作教學,根植于綜合性學習教學。努力實踐《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扎扎實實地進行語言文字運用教學,讓語文教學回家,從而打造高效課堂,大面積提高小學語文教育教學質(zhì)量。
參考文獻
[1]賈龍弟.對語文課堂文本迷失的理性思考[J].中國教育學刊.2015(1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