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亞中
【關鍵詞】 朱自清;《背影》;文化內涵
【中圖分類號】 G633.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7)15—0086—01
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是一篇典范的現(xiàn)代白話散文,其質樸老練的文風和包蘊其間感人至深的父子之情,自發(fā)表以來,感動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正如許多名作一樣,《背影》也是說不盡的?!侗秤啊分栽谧x者中廣泛產生影響,不只是拳拳的父子之情,《背影》在現(xiàn)代文學史上首次以抒情筆墨揭開了千百年來國人心中哽噎的父子關系,體現(xiàn)了對封建禮教的反叛。
《背影》所寫的父子關系是簡單的,情感是普通的,甚至在今天的讀者看來有些不值一提,小得到了微乎其微的地步,然而正是這小,越發(fā)見出其深刻來。文章最后一段中有這樣的話:“他待我漸漸不同往日”,“他終于忘卻了我的不好”。從這些言詞里可以看出,父親對兒子曾抱有一定的不滿和怨氣,作為兒子,“我”的表現(xiàn)也有距離,“總覺得他說話不大漂亮”,“我心里暗笑他的迂”,兩代人之間的隔膜是比較明顯的。這種疏遠在文中還有表現(xiàn),比如父子的對話,文中有兩處是直接往來對話,其余都基本上是父親唱獨角戲,而且語言非常稀少,似乎臨別也到無話可說的尷尬地步,境況很不和諧;雖然是分別,卻不是離別之苦,有點“例行公事”的感覺。既如此,情從何來呢?筆者認為主要有個兩方面:一是兒子對父親的理解?!敖鼛啄?,父親和我都是東奔西走,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他少年外出謀生,獨立支持,做了許多大事。哪知老境卻如此頹唐!”已為人父的我,把自己放在和父親一樣的境遇中去衡量,找到了可比點,一切盡在不言中了,原來那歷歷在目的細節(jié)竟是如此催人淚下。文章開頭說:“到徐州見到父親,看見滿院狼藉的東西,又想起祖母,不僅簌簌地留下眼淚。”更是再現(xiàn)了父親的真實境況,原來父親的生活竟是這般不如意,甚是凄涼。這種禍不單行的落魄狀況,使我的感情一下子與父親站到了一起。父親是平凡的、萎縮的,但更是真實的。二是自我反思。理解父親,審視自己,才能找到情感的平衡點。文章說:“我那時真是聰明過分”,“唉,我現(xiàn)在想想,那時真是太聰明了!”明顯的是正話反說,作者對自己進行了深深的自責,這自責的過程,本身就是重新認識父親,重新估量自我的過程。作者在另一篇散文《兒女》中寫道:“去年父親來信,問起阿九,那時阿九還在白馬湖呢。信上說,‘我沒有耽誤你,你也不要耽誤他才好。我為這話哭了一場,我為什不像父親的仁慈?我不該忘記,父親怎樣待我們來著!人性許真是二元的,我是這樣地矛盾,我的心像鐘擺似的來去。”換個位置思考,父親的良苦用心一下子置若面前,這淚能不來嗎?這淚幾乎打破了橫在父子面前的壁障。
正因為有以上兩點的存在,作者與父親之間灌注了些許溫情,盡管關系很微妙,但在那個年代已邁出艱難的一步。這種敢于在文學中毫不虛夸地表現(xiàn)父子之情,不帶任何綱常倫理的表現(xiàn)形式,恰好就是朱自清的貢獻。魯迅在《我們現(xiàn)在怎樣做父親》一文中說:“沒有法,便只能先從覺醒的人開手,各自解放了自己的孩子。自己背著因襲的重擔,肩住了黑暗的閘門,放他們到寬闊光明的地方去;此后幸福的度日,合理的做人?!币鲆幻细竦母赣H也不容易,要經得住被顛覆的危險和來自外界的輿論。魯迅認為,一方面,依照進化論的思路,以幼者為本位,父母一改長者的本位的權力思想。用“愛”而不是用“恩”或“孝”來作為子女間的維系紐帶?!案改笇τ谧优?,應該健全的產生,盡力的教育,完全的解放?!绷硪环矫?,做父母的,也應預備一種能力,做一個現(xiàn)代人?!氨闶亲约弘m然已經帶著過去的色彩,卻不失獨立的本領和精神,有廣博的趣味,高尚的娛樂?!濒斞傅恼f法是相當深刻的,中國要建立新的父子關系,首先是做父親的要做出改變。朱自清在《兒女》中也有類似的觀點:“實際上,我是仍舊按照古老的傳統(tǒng),在野蠻地對付著,和普通的父親一樣。近年差不多是中年人了,才覺得自己的殘酷,想著孩子們受過的體罰和叱責,始終不能辯解——像撫摩著舊創(chuàng)痕那樣,我的心酸溜溜的?!敝袊且粋€以家庭為本位的國度,家長的態(tài)度決定了民族的命運,因此,這是一個嚴肅而又要緊的事。朱自清以自己的筆墨將這一問題攝進文學作品中,引起廣泛的關注。因此,絕不是什么資產階級思想情調,其深刻之處值得我們認真反思。
編輯:馬德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