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珩
【摘要】隨著時代的不斷發(fā)展,社會環(huán)境也日趨復雜化,從學生的行為、話語、情緒等方面可以看出,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問題正在逐漸顯現(xiàn)出來,學生很容易被當代電視機、手機、電腦等先進技術(shù)所吸引而迷失方向。為了避免情況日益嚴重,教師要及時采取措施,在教學過程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讓學生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共同發(fā)展,有利于提高他們的抗壓能力,直面挫折時心理承受能力。本文就如何在小學德育教學中充分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相關(guān)的措施。
【關(guān)鍵詞】素質(zhì)教育 ; 小學德育 ; 心理健康
【中圖分類號】G62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04-0080-01
在注重素質(zhì)教育的今天,教師不僅要關(guān)注學生的學習成績,更要注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積極向上的心理素質(zhì)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利于提高學習效率,有利于學會良好的交流方式,有利于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因此在小學德育教學中,教師要充分挖掘書本中能夠體現(xiàn)心理健康的知識點,時刻關(guān)注學生的心理變化,然后適當融入心理健康教育。
1.增加師生交流,經(jīng)營良好的師生關(guān)系。
小學生的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都還處于幼稚的階段,小學生的內(nèi)心還比較脆弱,每當在學習或生活中遇到障礙就很容易產(chǎn)生心理壓力,因此教師要擔當傾聽者的角色,耐心聆聽學生的傾訴。這就說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授予學生豐富的專業(yè)知識的同時,也不能忽視心理健康的教育,應樹立正確的教學觀、師生觀,尊重學生、平等對待學生,利用課間時間增加與學生的交流,了解不同學生的性格特征、學習習慣、心理壓力等,從而制定有針對性、科學的教學方法。教師要注重在交流過程中說話的方式和語氣,一位整天高高在上、趾高氣揚的教師以僵硬的口吻與學生交流,會給學生帶來交流負擔,難以讓學生完全敞開心扉說自己內(nèi)心的想法,因此師生之間要遵循相互理解、相互包容、相互平等的原則,才能與學生進行心與心的交流,消除師生之間的代溝,同時也可以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以提高課堂效率。
2.挖掘教材中的真善美,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小學生的第一要義就是學習,學生每天的大部分時間毋庸置疑是用在學習上的而往往容易忽略學生的心理健康建設,因此教師要學會抓住一切有利的時間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教材本身就蘊含著豐富又深刻的道理,在學習過程中,教師接觸最多、鉆研最深的就是課本,而課本知識是學生必學的環(huán)節(jié),因此教師要充分挖掘書本知識中富含心理健康教育的內(nèi)容融入到教學環(huán)節(jié)中。例如:黃繼光為了戰(zhàn)爭的勝利,不惜犧牲自己,用自己的身體去擋子彈。教師可以牢牢抓住這個事跡,向?qū)W生講述戰(zhàn)爭給人們帶來的苦難,如今幸福的生活來之不易,我們每天都要微笑面對每一天、珍惜現(xiàn)在幸福的生活。像這樣由書本實例因素的心理健康教學,既可以幫助學生理解文章內(nèi)容,自己也能深入感悟。另外,在枯燥乏味、壓力過大的學習過程中,學生會有復雜的心理壓力,教師也可以通過典型事例來幫助學生在無形中疏通思想。
3.創(chuàng)設積極向上的班風,適時疏導學生心理壓力。
學生的心理素質(zhì)狀態(tài)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學生所在的環(huán)境,良好的心理素質(zhì)也會根據(jù)環(huán)境而發(fā)生變化。班主任要充分利用課間時間、班會課、早讀課等方式開展一系列以心理健康為主題的研討會,通過講小故事、看視頻、表演話劇等方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增加講堂的趣味性,活躍課堂的氛圍。例如:在期末考試前期,學生的壓力肯定有明顯的增加,教師可以講解俄國作家托爾斯泰的事例,從小時候經(jīng)歷的天花和猩紅熱等病到長大后妻子、良師去世的悲哀,托爾斯泰沒有一蹶不振,而是堅持不懈通過自己的努力和頑強的毅力而成為文學界的泰斗。這樣通過實例激勵學生,讓學生相信“堅持就是勝利的真理”,讓他們明白每個人的生活中都會存在磕磕絆絆,不會很順利地一路走到底,一帆風順的人生是不完整的,讓學生正視成功與失敗,不因為一次進步而得意忘形,也不因為一次退步而從此不相信自己。讓學生明白“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從而減輕學生學習的壓力。
心理健康教育是當今社會的熱點問題,是指學生在復雜的社會環(huán)境下,時刻保持一種積極向上的樂觀心態(tài)來面對生活中的坎坷。面對不同的心理健康問題,教師要注意疏導學生的方式方法,對不同性格的學生采取有針對性的解決方案。在此過程中,教師要發(fā)揮自己的積極作用,引導學生直面苦難,在小學德育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將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小學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提升自己的心理素養(yǎng)。
4.班主任的特別輔導不可或缺。
班主任工作在教育的第一線,每天和學生朝夕相處,是對學生進行心理輔導的最佳輔導員。班主任在教育工作中應當注重以下幾個方面:
當好傾聽者,讓孩子們盡情地傾訴委屈。當一個人心里有委屈、憤怒時,傾訴是一種最好的宣泄方法。老師要以親切的態(tài)度認真傾聽并安撫“受委屈”的學生。他們發(fā)泄完心中的不滿后就會很高興地走開,而并不看重“告狀”的結(jié)果。
適時疏導,幫孩子們打開心結(jié)。當一個人心理不平衡時,往往容易做出失控的事情來。如今的孩子在家中大多是嬌生慣養(yǎng)的,稍有不滿就不樂意,常與周圍的人發(fā)生矛盾。教師要適時地引導他們多進行換位思考,多為他人著想,真誠地與人相處。同時教給他們進行自我心理調(diào)適的方法:暫時離開引起自己不快樂的人、事和環(huán)境,唱唱歌、聽聽音樂、看看書報或找親近的人傾訴等。
開展趣味活動,在潛移默化中引導孩子。小學生由于心理認識水平有限,也不認識自身的心理現(xiàn)象,更怕別人知道自己的心事。教師可引導他們寫“心里話”日記、周記,設置“悄悄話信箱”等,與孩子進行心理交流,完成心理輔導。
在贊美中讓孩子們快樂起來。在生活中要多贊美孩子,使他們覺得自己的優(yōu)點越來越多,以增強他們積極學習和生活的心理動力。同時還要教會他們?nèi)フ嬲\地贊美周圍的人和事,幫助他們形成良好的人際關(guān)系。
用理解和尊重滋潤孩子們的心田。教師要理解和尊重孩子,成就他們的滿足感,使他們看到自身的價值,告別自卑、懦弱的心理,增強戰(zhàn)勝學習和生活中困難的勇氣和力量。
5.結(jié)束語
總之,小學階段是習慣養(yǎng)成階段,這是漫長的過程,甚至會出現(xiàn)多次反復。但孩子的任何行為都是有原因的,只要老師與家長不急躁,有恒心、有耐心、有愛心,就一定可以發(fā)現(xiàn)癥結(jié)所在,并對癥下藥解決問題。一句話,家長及老師一定要用積極的態(tài)度面對學生及其問題,要始終相信自己、更要相信孩子內(nèi)在是具有向上、向善的本心。
參考文獻
[1]唐訊.現(xiàn)代教師心理素質(zhì) [J].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5):23
[2]葉一舵.現(xiàn)代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J].開明出版社.2003(2):141
[3]胡志仙,雷宏俊.小學生的常見心理問題及教育對策[J].小學德育 2003(5):6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