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萍+李連富
【摘要】《在中國古詩的屋檐下》是詩人馬利軍對古詩詞的解讀集。作者根據(jù)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具體處境、文化素養(yǎng)等因素,以變化多樣的文體形式為載體,對33首古詩詞進行再創(chuàng)造的解讀,思維活躍、古今對接、標題新穎、觀點獨到,帶給讀者貼近心靈的別樣享受。
【關鍵詞】馬利軍 ; 古詩解讀 ; 評析
【中圖分類號】G229.27;H1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04-0036-01
詩人馬利軍《在中國古詩的屋檐下》是令人耳目一新、閱讀體驗奇妙的一部作品。作者以古今傳誦、耳熟能詳、清新雅麗的名篇佳作為賞讀對象,以詩意浪漫、引人想象的小標題為提領,以精靈般變化多端、創(chuàng)意非凡的文體形式為載體,以現(xiàn)實生活、人生體驗與古詩詩心相揉合為靈魂,以詩人特有的視角和語言,從“詩文本”本身出發(fā),與古詩詩心交流、碰撞、論爭,給予讀者貼近心靈的別樣享受。解讀中既有通俗、流暢、溫暖的可讀性,又有哲理闡釋蘊含其間,既保持原詩的氛圍和意味,又揉入作者的生命經(jīng)驗與感受思考,讀者讀來如沐春風,愉悅之情油然而生,掩卷之后,意猶未盡。
一、思維開放,觀點獨到,與今人商榷
閱讀此書最大的興奮點,就是作者思維開放,觀點獨到。作者不囿于哪怕是幾乎公認的已成定論的說法,在前人思考的基礎上再進一步,甚至提出質(zhì)疑,勇于說出自己的新觀點。
例如,柳宗元的《江雪》,歷來大都認為是柳宗元想借寒江獨釣圖,表達自己永貞革新失敗后被貶官至偏遠地區(qū),卻依然不怕嚴寒、不怕孤獨的傲岸性格及人格形象。作者卻提出“畢竟,‘獨只是一個數(shù)的概念,卻不是精神上的概念?!备镄率?,柳宗元被貶至永州任司馬,此時的他是孤獨的。但到永州后,遠離朝廷和官場的險惡勢力,開始與身邊的土地和百姓有了魚水一樣的共同命運。后改貶至柳州任刺史,他興辦教育,推廣醫(yī)學,開墾荒地,興修水利,植樹造林,“此時蓑笠翁的心中就不可能有寒冷的感覺或概念,蓑笠翁的內(nèi)心是平靜、自在的?!弊髡叩慕Y(jié)論是“簡潔畫面的背后并不一定是孤獨”,另辟蹊徑,觀點獨到。
二、古今對接,時空穿越,與先人促膝
此書最打動筆者的是,作者的解讀拉近了古詩和今人以及當下時代的距離。33篇短文多半談及作者本人經(jīng)歷,并從中抽取出與古詩人相同的體驗、相似的情感、相類的所處環(huán)境,設法達成與古詩意境的契合,從而產(chǎn)生共鳴。
1.穿越:由今到古
作者在現(xiàn)實生活中點點滴滴平凡之事,總能使他以不同的方式聯(lián)想到與之相關聯(lián)的古詩,如“在我家鄉(xiāng)黃河口,我常常一個人站在院子里,看那滿天星斗?!死敻缮衬钐帲蚁矚g一個人到附近走走轉(zhuǎn)轉(zhuǎn),……鄂爾多斯草原上,……當我抬起頭的時候,我面對的天空總是巨大的,而我總是顯得特別地小、特別地孤單?!保ā逗拼蟮挠钪孀屛覀儫o助》)這是作者對孤獨的把握和體會,由相似的體驗引出陳子昂的《登幽州臺歌》“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弊髡咔Х桨儆嬚{(diào)動自己生命歷程中體會過的孤獨,極力在心靈上貼近千年前的陳子昂,并聯(lián)系其當時的處境解讀這首詩,真可謂息息相通,心心相印。由于作者的勾連,讀者也會身臨其境地感受到古詩人迷茫悲愴之情,深感古詩離我們并不遙遠。
這樣的解讀,由當代到古代,由作者到古詩人,今古相通,極易引起讀者的欣賞注意,展開想象與聯(lián)想,引發(fā)共鳴,完成自我凈化,實現(xiàn)提高審美能力,提升人格之目的。
2.穿越:由古到今
例如,《無可奈何花落去》中,“……我只感覺,這千年前的《浣溪沙》像是專門寫給我的?!边@篇小文字數(shù)本就不多,幾乎一半的文字,作者用來寫自己記憶深處的舊日亭臺——多年前的宿舍門前的一個荒蕪的花園,一個人在花園里走走轉(zhuǎn)轉(zhuǎn),看花開花落,燕子飛回,心中那種悵然若失的傷無以言表。筆者認為,在每個人記憶的深處,也應該有過這樣的花園、類似的舊日亭臺,它們可能是不同形式的存在,但歲月流失的感傷與哀愁卻是古今相通。這樣的賞讀,多了份真情實感,少了些客觀分析,由古到今,古詩在現(xiàn)實中復活,古今融通,借今賞古,時空距離不再遙遠,情感沒有老去,反而歷久彌新,讓人回味無窮。
三、標題新穎,形式多樣,與古詩對話
1.精彩詩意的文章標題
看書先看目錄,標題吸引人就成功了一半。此書計33個標題,個個美妙精彩,令人回味,原因有四:其一,緊扣被解讀的詩人及作品構(gòu)思標題,主旨突出;其二,文學色彩濃郁,詩意盎然;其三,富于想象空間,唯美浪漫;其四,引發(fā)意味明顯,開啟思考。如解讀《詩經(jīng)》中《蒹葭》篇,用的標題是《從伊人開始》,解讀《十畝之間》用的標題是《在遠古的田野上》,解讀《古詩十九首》中《行行重行行》,用的標題是《當游子的背影越來越遠》,諸如此類的標題很多,再如《生命在西部狂舞》(解讀王翰《涼州詞》)、《溪上青青草》(解讀辛棄疾《清平樂·村居》),讀之欣喜、愉悅、美好之情頓生,興致倍增,總覺得標題后應該是大大的冒號,有許多話在后面,又覺得應該是長長的省略號,有許多話作者還沒說完。
2.創(chuàng)意多樣的文體形式
此書最令人耳目一新的是,作者極富創(chuàng)意的多樣的寫作樣式,幾乎每篇都采用不同的文體形式,這對于讀者來說是一個又一個閱讀興奮點。
33篇短文,采用了多種文體形式,有學術(shù)筆法、戲劇筆法,有對話式、獨白式、詞典釋義式、主題詞式、導游式,甚至還有以原詩為基礎抒寫新詩的形式,寫作樣式多變帶來全新的閱讀感受。例如:《心靈深處的雷聲》一文,解讀孟浩然的《留別王維》,采用的是學術(shù)筆法。《七八五年和一九九0年》一文,運用的是戲劇筆法。解讀李白《將進酒》的《把萬古長愁釀成一杯酒》用的是對話式?!稄摹霸娦邸钡健霸姺稹薄罚ń庾x王維《使至塞上》)是獨白式寫作樣式?!秾ふ彝粋€月亮》(解讀張九齡《望月懷遠》)用的是詞典釋義式。《從伊人開始》、《江南的煙雨中》(解讀杜牧《江南春》)用的是主題詞式。而《走進<滁州西澗>之中的“西澗”》又用了導游式筆法,最后,還有一種以原詩為基礎抒寫新詩的寫作形式,如《最好的詩歌是黃河》(解讀王之渙《登鸛雀樓》)、《羈旅之愁的數(shù)學公式》(解讀張繼《楓橋夜泊》),后者結(jié)合自己的經(jīng)歷,套用從《楓橋夜泊》中推演出的數(shù)學公式,仿寫了兩首,其一:遠方+孤駝+胡楊林+井架燈火=對愁眠。塔里木河+大油田+夜半琴聲=滿沙山。
作者根據(jù)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具體處境、文化素養(yǎng)等因素,通過想象和聯(lián)想,對詩歌的形象進行加工、補充,使之成為自己頭腦中生動豐滿的藝術(shù)形象,這就是再創(chuàng)造活動,馬利軍的《在中國古詩的屋檐下》就是對詩歌“再創(chuàng)造”最好的實踐和最完美的詮釋。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