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州
內容摘要:潮州是歷代粵東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是文物古跡薈萃之地,這里山清水秀,歷史悠久,人文底蘊深厚,潮州文化更是廣東省三大特色文化之一。其濃郁的鄉(xiāng)土氣息,具有很強的親和力、凝聚力和生命張力,是獨具優(yōu)勢的寫作資源。教師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去挖掘、利用,使學生文章無論從作品的內容,還是從語言風格上,體現(xiàn)了一種明顯的潮州鄉(xiāng)土氣息。
關鍵詞:鄉(xiāng)土文化資源 初中作文 開發(fā)與利用
· 【中圖分類號】G633.34
茅盾曾指出,“人物有個性,地方也有個性,地方的個性,通常稱之為‘地方色彩”。 一個人生活在特定地域,必然自覺不自覺地將自己所受的特定地域文化的熏染、體驗、感受和領悟潛存心中,當他創(chuàng)作文章時,他的主體意識就自然落腳于特定地域文化的根基上,把特定地域的文化結構、自然景觀、風土人情、信仰習慣、價值觀念等貫注其中并恰切地展示出來。
潮州是歷代粵東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是文物古跡薈萃之地,這里山清水秀,歷史悠久,人文底蘊深厚,潮州文化更是廣東省三大特色文化之一。其濃郁的鄉(xiāng)土氣息,具有很強的親和力、凝聚力和生命張力,是獨具優(yōu)勢的寫作資源。學生能在形式、構思、語言、表達等方面圍繞潮州的地域文化結合生活體驗來寫作,寫出的作品既要有一定的潮州鄉(xiāng)土氣息,又能被大眾所接受。這樣把“潮”字的印記寫進文章中本身就是一種特色、創(chuàng)新。
那潮州地區(qū)農村中學學生如何寫出具有濃郁潮州特色的文章。
一、讓學生充分認識獨特的潮州文化
潮州地域文化包羅萬象,形式多樣。許多學生對潮州本土人文風俗一知半解,而一些學生對身邊生活熟視無睹,沒興趣。而家庭在鄉(xiāng)土這方面對學生的教育也存在缺失。所以,學生在對于鄉(xiāng)土素材的運用寫作中出現(xiàn)片面、膚淺或張冠李戴的現(xiàn)象。無法寫出潮州鄉(xiāng)土的特點。調查中,相當一部分教師只將鄉(xiāng)土素材的調查、認識,當作學生的課外作業(yè),選做內容,既不作方法指導,在寫作中又缺乏引導學生運用到寫作中的意識,個別教師甚至認為鄉(xiāng)土素材可有可無。在這種思想導向下,鄉(xiāng)土素材在中學生寫作中的運用情況就可想而知了。因此,需要教師對學生加以引導,加深學生對家鄉(xiāng)的認識,增強對家鄉(xiāng)的情感。
1、利用現(xiàn)有教材,引導學生關注自己家鄉(xiāng)的鄉(xiāng)土文化
鄉(xiāng)土文化在作家作品中內容的體現(xiàn)也是非常豐富的,比如說屈原的《楚辭》中就蘊涵著大量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楚文化;沈從文的《邊城》展現(xiàn)了濃厚的湘西神奇優(yōu)美的民俗風情;老舍的《駱駝祥子》和《茶館》是以原汁原味的老北京文化為依托的。教材是農村學生接觸最多的有限的語文資源,對于閱讀課外書籍較少的農村學生來說更應充分利用。中學語文課本中有許多描寫農村生活的優(yōu)美篇章,例如《端午的鴨蛋》、《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春》、《社戲》、《云南的歌會》等等。如果在教學中能引導學生對這些作品內容進行原生態(tài)還原,相信學生反而會有意想不到的欣喜與收獲。這樣學生就會知道,有許多作家,他們常常把目光鎖定于那塊曾經哺育過自己的土地。鄉(xiāng)土文化賦予他們創(chuàng)作靈感并成為他們挖掘不盡的寶藏。
2、教師應該開辟潮州鄉(xiāng)土課堂
這樣做的目的是讓學生較全面系統(tǒng)認識自己的家鄉(xiāng)。雖然內容多,教師可以提綱式分門別類,把潮州的人文地理、民風民俗、名勝古跡等匯編成教材,通過課堂讓學生較為全面了解自己的家鄉(xiāng),引導學生了解潮州的民俗文化,學會欣賞民俗文化,幫助學生認識自己的家鄉(xiāng),培養(yǎng)學生對自己家鄉(xiāng)的熱愛和責任感。
本人在這方面實踐感觸良多,例如,介紹潮州廣濟橋,當談及該橋是古代四大名橋及相關的仙佛造橋的傳說時,引起學生濃厚的興趣。作為潮州文化特色之一的潮劇,很多學生并不感興趣,特別是男生。我從其感興趣的題材入手,介紹了人鬼的故事《柴房會》,帶喜劇色彩的《鬧釵》,并仿唱了其中一些經典的說唱名句,也引起不少的學生的好奇,有的回家后就去找相關的唱片去聽并學唱起來。還有潮州美食,當我談到外地游客在潮州的小食街流連忘返時,學生們也不禁要流口水了。
3、指導學生積累整理身邊的潮人潮風潮俗
當素材源源不斷來的時候,引導學生積累、整理素材至關重要。我引導學生堅持寫日記、做資料卡片等,以積累素材。日記和卡片是學生記錄素材的重要途徑,然后在期中或期末時做一次資料“匯編”,把鄉(xiāng)土素材匯編成“自然風光”、“古城名勝”、“民風民俗”、“家鄉(xiāng)記憶”、“吃在潮州”等類別。有了這些“素材庫”,就為學生的寫作儲備了豐富的“糧食”,學生不再因為“無米下鍋”而犯愁。總之,學生有了素材的“小倉庫”,就有了寫作之源,
總之,只有引導學生深入了解潮汕的民俗文化,才能讓學生發(fā)現(xiàn)潮州之美,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求知欲。
二、指導學生寫作運用好鄉(xiāng)土素材,突出“潮”特色
1、從選材到擬題,突出“潮”
選材時,多選擇潮州的風景名勝、特色產物、傳統(tǒng)民俗等作題材,以突出地方特點。如能把相應的寫作對象體現(xiàn)在題目上,更能讓讀者從文題上感受到潮州鄉(xiāng)土特色。如以家鄉(xiāng)美食為題《潮州甜粿》《我愛家鄉(xiāng)的“書冊糕”》等,以自然風景為題的《鳳凰山的早晨》《韓江水》等,以古城名勝為題的《廣濟橋》《北閣佛燈》等。
2、運用好素材,讓文章帶上“潮”的韻味
生活習慣和潮州的傳統(tǒng)習俗的影響,使我們的學生在寫文章上多少都流露出“潮州”的影子。老師只要指導好學生巧妙用好積累的素材,讓每一篇文章都有潮州鄉(xiāng)土的身影,文章的“潮”味自然濃起來。
如寫人敘事藏潮文化,例:一學生寫《我的爺爺》其中寫爺爺?shù)纳罴毠?jié),不管在田間農作還是家中干農活,有三樣東西是少不了的,一是煙袋,二是收音機,三是工夫茶具,休息時一邊喝著工夫茶,一邊抽著煙聽著潮劇。這一喝一聽流露出濃濃的潮味。
另一學生寫母愛,把母愛放在潮州農村習俗“出花園”(潮州成人禮,孩子到了十五歲,家長會為孩子舉行儀式)中,通過寫母親對此事的辛勞操辦,拜神虔誠祈禱,對女兒的教誨、祝福等,展示樸實感人的母愛。
學生先能寫好自己的家鄉(xiāng),再用好潮州鄉(xiāng)土這個大背景,讓潮的印記在一切寫人敘事中浮現(xiàn)。這樣對鄉(xiāng)土素材收放自如。
三、運用好獨特的“潮”域語言
用適當?shù)姆窖员憩F(xiàn)作品的地方特色。如在初中的語文課本中《端午的鴨蛋》“新腌不久,只有一點淡淡的咸味,白嘴吃也可以?!陛^為明顯地運用了江浙方言,顯得非常生動親切。再如《安塞腰鼓》課文里“咝溜溜”、“茂騰騰”,寫出方言特色。
作文中如能運用好獨特的潮域語言,就能使文章更好地體現(xiàn)潮州地域特色,讀起來也倍感親切。潮域語言主要指潮州方言、潮州俗語、農諺等。下面舉兩個運用潮域語言的例子:
例一:春節(jié)到了,我大哥和大嫂從外地回來,跟我們一家人圍爐過年。
例二:我一大早進教室,就見他面烏烏(生氣,一肚子火)地坐在那里。
例三:早上,我想今天該表現(xiàn)一下,就去市場幫媽媽賣菜,結果媽媽剛走開一下,我就賣錯了價錢,虧了好幾塊錢,真是“力唔著勢輸過惰”……
“圍爐”是潮州人過年夜的傳統(tǒng)習俗,其中吃團圓飯是主環(huán)節(jié)?!皣鸂t”二字讓人感受到一家人圍著熱騰騰的爐子有說有笑吃著團年飯這種其樂融融的溫馨畫面和親情?!懊鏋鯙酢边€有“面變變”、“面歆歆、“面臭臭”。表達的都是生氣的面相,但程度不同,感情色彩不同。面烏烏是一肚火,火氣很盛;面變變是有氣準備發(fā)作;面歆歆是有火氣,比面烏烏內斂一點;面臭臭則是對在場人有氣卻難以發(fā)作。上述四種,用普通話,就是黑著臉或陰著臉二種?!傲碇鴦葺斶^惰”、“破柴看柴勢”這類俗語,則表現(xiàn)一些生活智慧。讀起來通俗、生動、親切。
必須再強調一下是“適當?shù)倪\用”,而不是全篇用方言寫,如果全用方言會出現(xiàn)表達不規(guī)范,給外地讀者帶來釋意、理解的困難,影響表達效果。所以教師要對學生加以引導,使學生書面語言規(guī)范化,必要時應作相應的注釋。
諾貝爾文學獎得者莫言曾說:“20多年農村生活經驗是文學的富礦?!贝笞匀?、大社會都是活教材,潮州鄉(xiāng)土文化中蘊含著大量生動的寫作素材,教師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去挖掘、利用,使學生文章無論從作品的內容,還是從語言風格上,體現(xiàn)了一種明顯的潮州鄉(xiāng)土氣息。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