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自語法隱喻這一重要概念問世以來,許多學者對其做了不同研究。本文基于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擬對英漢名物化語法隱喻現(xiàn)象異同做簡單的對比研究,望對兩種語言的理解有所幫助。
關鍵詞: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英漢名物化語法隱喻,對比研究
【分類號】H314
1引言
名物化是語法隱喻中的重要現(xiàn)象,本文擬對英漢語的名物化現(xiàn)象進行簡單分析。本節(jié)是引言,簡單介紹論文結構,第二節(jié)對名物化現(xiàn)象簡單介紹,第三節(jié)分析英漢名物化現(xiàn)象的異同,第四節(jié)是總結。
2名物化簡介
韓禮德指出名物化是語法隱喻的主要來源[1]。名物化,可以簡單理解為用名詞詞組表達動詞詞組或形容詞詞組等要表達的命題意義。湯普森指出該現(xiàn)象會有不可避免的連鎖反應[2]。簡單來說,一個動詞會有參與者,名詞卻沒有,但是名詞可以有屬性。當過程通過名物化語法隱喻被表示為一個事物時,原參與者可表示為該事物的屬性。
3英漢名物化語法隱喻對比
本節(jié)第一部分簡單對比分析了英漢名物化現(xiàn)象,第二節(jié)說明了英漢名物化現(xiàn)象的相同之處,即話語功能大致相同。
3.1英漢名物化現(xiàn)象
英語句子結構除了使用謂語動詞以外,多使用名詞和名詞詞組,名物化語法隱喻現(xiàn)象在英語中很常見,,體現(xiàn)為以下幾種:
英語含有豐富的詞綴,其結果是,很多名物化形式是大量英語動詞和形容詞添加詞綴后構成的其相對應的同一命題意義的名詞形式。例如:(1a)If he decided it,he should accept the results.(1b)His decision will cost his something.(2a)He was uncomfortable because he shivered.(2b)That he shivered showed his uncomfortableness.(1b)和(2b)中的decision和uncomfortableness分別是動詞和形容詞名物化語法隱喻。這里,decision既有名詞事物參與者的特點,同時也隱現(xiàn)動詞過程的特點。同樣,uncomfortableness既表達了參與者,也有形容詞性狀的特點。
英語還有一些名物化形式是動名詞,即動詞+ ing形式。例如:(2a)He was uncomfortable because he shivered.(2c)His shivering showed his uncomfortableness.(2c)中的shivering是動名詞名物化語法隱喻現(xiàn)象。這里的動名詞更傾向于名詞范疇,擁有名詞的一些特點,如可在其前加限定詞his。
還有些名物化是一詞多詞類,無形式變化。如:(3a)He praised her highly.(3b)she got his high praise.(3b)中的praise是英語中無形式變化的名物化現(xiàn)象,其由(3a)中表達過程轉變?yōu)椋?b)中的參與者。
雖然一般認為,漢語有以動詞為中心的語法特征,但這并不意味著缺乏名物化語法隱喻。朱永生在分析漢語科技話語后提出,語法隱喻是漢語普遍存在的現(xiàn)象[4]。這是英漢兩種語言之間的共性,但是,因為兩種語言結構性差異,使名物化隱喻在漢語中有自己的特點。與英語相比,漢語缺乏屈折形態(tài)變化,一般而言詞本身無任何形式改變,是句法功能體現(xiàn)了漢語的名物化現(xiàn)象。漢語名物化語法隱喻主要以以下幾種形式體現(xiàn):
第一種,例如:(4-1)討論是必不可少的。(4-2)我們重視分析。(4-3)誠實是一種美德。這里的討論、分析和誠實都是名物化現(xiàn)象,是動詞或形容詞通過句法功能名物化,在句中做參與者。
第二種,例如:(5-1)他逃跑這事讓我們非常失望。(5-2)祖國需要大家的努力。(5-3)教育改革正在進行。這里的逃跑、努力和改革都是名物化現(xiàn)象,是動詞或形容詞通過句法與名詞或代詞結合后在句中做參與者。
3.2英漢名物化語法隱喻的話語功能
名物化語法隱喻,顧名思義,使其具備了名詞或名詞詞組的特征。這種特性使名物化現(xiàn)象出現(xiàn)在許多書面文本中,具有多種功能。雖然名物化在英語和漢語中的形式有這樣或那樣的不同,但其在這兩種語言中都取得了以下話語功能。
第一,可以使話語簡潔清晰,尤其是在科技文本中,這是由于科技文本多表達客觀、抽象和概念性信息,結構應緊湊,語言應簡潔。名物化語法隱喻可以使語法結構簡單,使話語更加簡練。具體體現(xiàn)了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中的級轉移,本應由小句表達的意義,現(xiàn)在由其下一級的名詞詞組來表達,這樣信息就壓縮了,而不是分散在各個小句中。第二,據范文芳指出,名物化隱喻在語篇銜接功能方面體現(xiàn)為建立主述位銜接,即前一句述位通過名物化歸納后可做后一句主位,從而實現(xiàn)這兩個句子之間的凝聚力[3]。因此,我們可以說名物化對語篇連貫起著重要的銜接作用。
4總結
通過上述分析,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名物化現(xiàn)象在英語和漢語中都普遍存在,不同的是,由于語言結構不同,兩種語言的名物化以不同的方式體現(xiàn)。不過雖然形式不同,但在這個過程中體現(xiàn)了相似的話語功能。
參考文獻:
1 Halliday, M. A. K. 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 (1st edition). London: Edward Arnold, 1985.
2 Thompson, G. Introducing Functional Grammar.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1996.
3 范文芳,名詞化隱喻的語篇銜接功能,《外語研究》第1期,1999。
4 朱永生、嚴世清,語法隱喻理論的理據和貢獻,《外語教學與研究》第2期,2000。
作者簡介:
陳倩,內蒙古大學 2013級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