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633.91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對全面深化教育改革做出了戰(zhàn)略部署,明確要求“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立德樹人,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完善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教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具體內涵,即“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制,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愛國主義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組成部分之一。在生物學科教學中滲透愛國主義的教育是學科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
一、在新課教學過程中滲透愛國主義的教育
在新課的教學中,如何豐富教學內容,拓展知識往往決定教學的效果。愛國不用說教,只需把真實的科學家的故事融入課堂,就會取得應有的效果。比如:《生物的變異》這節(jié)課講到人類應用遺傳變異原理培育新品種,教師就可以把現(xiàn)代育種工作的杰出代表袁隆平院士的故事講給大家。袁隆平院士,自1960年受發(fā)現(xiàn)首株“天然雜交稻”的啟發(fā),1964年開始研究雜交水稻,1972年他和他的助手攻克重重難關,率先育成第一個實用的雄性不育系及其保持系,并于次年實現(xiàn)“三系”配套。1976年,一整套雜交水稻技術形成,并開始大規(guī)模投入生產。袁隆平沖破當時傳統(tǒng)理論“水稻等自花授粉作物沒有雜種優(yōu)勢”的束縛,敢于創(chuàng)新挑戰(zhàn)這一世界難題。雜交水稻的研究成功,大大豐富了作物遺傳育種的理論和技術。40多年來,他通過由品種間到亞種間再到遠緣雜種優(yōu)勢利用,取得三系法、兩系法雜交水稻成功,并將中國超級稻大面積產量從700公斤/畝提高到現(xiàn)在的900公斤/畝,現(xiàn)正朝畝產新目標邁進.由于在水稻育種方面的卓越貢獻,袁隆平院士先后獲得“國家特等發(fā)明獎”、“首屆最高科學技術獎”等多項國內獎項和聯(lián)合國“科學獎”、“沃爾夫獎”、“世界糧食獎”等11項國際大獎。他為為我國的糧食高產和糧食安全做出了突出的貢獻。他本人也被譽為“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的故事無疑會給學生們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他的工作為我們的國家、我們的民族爭得了崇高的榮譽,也會讓學生們對我們的國家產生自豪感,愛國主義在不經意中就融入了教學中。
二、把新聞大事件拓展到課堂滲透愛國主義的教育
當今社會是信息化時代,人們每天都會接觸到大量信息。其中新聞大事件人們關注度高,只要教師善于發(fā)掘,有很多可以拓展到教學活動中。比如:“瑞典卡羅琳醫(yī)學院10月5日宣布,將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yī)學獎授予中國藥學家屠呦呦以及愛爾蘭科學家威廉·坎貝爾和日本科學家大村智,表彰他們在寄生蟲疾病治療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新聞中的中國藥學家屠呦呦是誰?她研究了什么?她的獲獎理由是什么?這是學生們非常好奇的知識。教師要把相關知識介紹給學生們。
屠呦呦,女,藥學家。屠呦呦多年從事中藥和中西藥結合研究,突出貢獻是創(chuàng)制新型抗瘧藥青蒿素和雙氫青蒿素。1972年成功提取到了一種分子式為C15H22O5的無色結晶體,命名為青蒿素。2011年9月,因為發(fā)現(xiàn)青蒿素——一種用于治療瘧疾的藥物,挽救了全球特別是發(fā)展中國家的數(shù)百萬人的生命獲得拉斯克獎和葛蘭素史克中國研發(fā)中心“生命科學杰出成就獎。
瘧疾是危害嚴重的世界性流行病,全球百余國家年約三億多人感染瘧疾。自本世紀六十年代起,氯喹等原有抗瘧藥因瘧原蟲對此產生抗藥性而失效。時值越南戰(zhàn)爭,促使國際上迫切尋找新結構類型抗瘧藥。在國內、國外大量工作未獲成功的情況下,屠呦呦領導科研組以現(xiàn)代科學繼承發(fā)揚祖國醫(yī)藥學遺產為指導思想,從系統(tǒng)整理歷代醫(yī)籍、本草入手,收集二千多種方藥基礎上,歸納編篡成《抗瘧方藥集》,又從中選200多方藥,組織篩選。經研制380多個樣品,特別結合古代用藥經驗,從《肘后備急方》青蒿“絞汁”服用截瘧記載中,考慮到溫度、酶解等因素,不斷改進提取方法,終于在1971年獲得青蒿抗瘧發(fā)掘成功。
屠呦呦等自1972年分離得到青蒿素單體后即著手進行青蒿素的化學結構研究,先后與中國科學院有機所和生物物理所協(xié)作,最終用X—衍射方法確定了青蒿素的立體結構。
在研究青蒿素化學結構中,屠呦呦于1973年首創(chuàng)其還原衍生物—雙氫青蒿素。這在青蒿素類藥物研究上意義是很大的:
(一)確證青蒿素結構中羰基的存在;(二)由雙氫青蒿素結構中的羥基得以制備各類青蒿素衍生物,增效并擴大生物活性,促使當今國內、外對青蒿素類藥物研究不斷深入,更好為人類保健作貢獻;(三)經屠呦呦負責的科研組七年努力,得以創(chuàng)制出臨床藥效高于青蒿素10倍,又復燃率低至1.95%的新一代抗瘧藥,其片劑具有更突出的“高效、速效、安全、劑量小、口服方便、復燃率低、研制簡廉”等優(yōu)點,特別是經藥效學及臨床研究,證實最便于病人口服的片劑,在“安全、有效”上,勝于當前注射給藥的同類衍生物,被認為是當前青蒿素類藥物之優(yōu)選者!該藥于1992年獲國家“一類新藥證書”,已大批生產,經銷國際市場,反映良好,被認為是“國際上治療各型瘧疾的較理想口服治療藥”。
屠呦呦的獲獎理由是“有關瘧疾新療法的發(fā)現(xiàn)”。這是中國科學家因為在中國本土進行的科學研究而首次獲諾貝爾科學獎,是中國醫(yī)學界迄今為止獲得的最高獎項,也是中醫(yī)藥成果獲得的最高獎項。
女藥學家屠呦呦的獲獎經歷,會激勵學生們好好讀書,長大為國爭光。利用新聞大事件拓展知識到課堂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愛國的種子會深深埋在學生的心中,有一天定會生根發(fā)芽。
作者簡介:才福明,男,漢族1967年8月30日出生 ,吉林省四平市鐵東區(qū)教師學校生物學科教研員,1991年7月畢業(yè)于東北師范大學生物系,本科學歷。多年從事初中生物教學和教研工作。研究方向:生物學科教學、教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