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元雪
中圖分類號:G633.3
在語文教學中,現(xiàn)代文閱讀理解與作文兩大塊成為兩大難點。老師難教,學生難學。好多年了,新課改提倡讀寫結(jié)合。從前,有的學校將這兩塊分開,甚至是分別由兩位語文老師教。一個教語基,一個教作文。這就使得一個有機體被分開了。哪部分想動起來都很難。這幾年,嘗試讀寫結(jié)合的方法進行語文教學,也積累了點滴的拙見。
一、 鼓勵學生閱讀名著。
1、 講道理,動員學生開始閱讀行動。
讀名著是給閱讀理解之樹從根上施肥、澆水。學生喜歡讀作文選、讀現(xiàn)代文閱讀的卷子上的文章,讀后做題。他們覺得這樣來得快,有實效。可那就是手里拿個小噴壺,給樹的葉子噴水。想讓大樹枝繁葉茂,這種做法不解決問題。
很多家長也不理解這個問題,認為讀一本兩本好書,不能提高成績,不能學會寫作文。我覺得那是急于求成、是功利心在作怪。
一篇文章對學生的影響和一部作品對學生的影響那是截然不同的。一篇文章的閱讀,讓學生走近了一個人或者幾個人。而一部作品則可能讓學生走近了一個社會,走近了另一個世界。讀名著可能會改變一個人的思想。名著里面的營養(yǎng)太豐富了,如同給學生吃牛肉、喝牛奶。
給學生和家長講清楚道理,反復勸說、鼓勵。鼓勵家長去買名著,鼓勵學生拿起名著。開始閱讀行動。
2、 上名著導讀課誘發(fā)讀名著的興趣。
聽過名著導讀課,可是又有多少老師給學生上這樣的課呢?甚至是走進初中快一學期了,學生還不知道名著是什么。記得我曾聽同事講《亮劍》中的精彩片段,我當時就產(chǎn)生了一睹為快的想法。導讀用一課時,總覺得沒時間,可是磨刀不誤砍柴工!十分必要。
3、 交流讀名著的感受
交流過程,會讓學生有成就感。也充分感受到讀書給人帶來的快樂,讀書給人以智慧,讀書讓人有了談資。彼此勾起閱讀的興趣。鍛煉了表達能力。說的過程也是將閱讀、思考、總結(jié)、創(chuàng)作談話稿、表達綜合其來展示的過程。對于寫作大有助益。
二、 培養(yǎng)學生讀寫結(jié)合的意識。
在閱讀中學習寫作,這個理念不只是老師清楚,也要讓學生明白。從小學就開始講,到初中還要講。直到學生明白。我剛接了個初三的一個班的語文課,我發(fā)現(xiàn),很多學生還停留在小學生的作文水平上。
學生苦于不會寫作文。我感覺他們這三年來的語文課算是白聽了。肯能理解能力有所提高,但完全沒有在讀寫結(jié)合方面得到益處。學生如果沒有那份意識,老師喊破喉嚨也枉然??!明確讀寫結(jié)合的目的很重要。學生是這個學習過程的主體,一定要讓他們帶上明確的目的去學語文,在閱讀中學習寫作。
三、將讀寫結(jié)合用到實踐中
我無數(shù)次勸自己的學生,學會一點兒用一點兒。比如現(xiàn)代文閱讀理解題里有一個題型是賞析。通常,我們賞析的是詞語的運用、修辭方法的運用、情感的表達等等。那么,我們賞析到動詞運用的準確,就要在寫作實踐中去選擇、錘煉動詞,力求一字傳神。我們賞析到修辭方法的妙處,就要在作文后反觀自己的文章,其中用了幾句修辭、幾種修辭,有沒有達到最佳表達效果。這就在某種程度上實現(xiàn)了讀寫結(jié)合。
四、在閱讀中提升自己的思想
作文貴在表達自我,把自己的想法、感悟告訴別人。可學生的作文往往是因為沒有思想,或者是思想沒有深度而難獲得高分。那么,我們領(lǐng)著學生閱讀時,就要隨時引領(lǐng)學生邊讀邊思、邊感悟,比如,閱讀《孔乙己》中的肖像描寫,邊讀邊思,每一句描寫都透露出孔乙己怎樣的性格特點?再如,魯迅四次寫眾人的哄笑,有怎樣的用意?當我們?nèi)ゴФ茸髡叩乃枷霑r,自己的思想也得到了砥礪。思想是一篇文章的靈魂,沒有思想或思想沒有深度,絕寫不出好文章!
五、讀生活這本大書
讀寫結(jié)合,不只讀書,還要去讀生活這本大書。生活是寫作的源泉,要勸導學生,用作家的眼光去關(guān)注自己的生活。熱愛生活的人,會感召來陽光。自然會體驗到溫情。作家也是常人,我們也有和他們一樣的屬于自己的生活。為什么我們的筆下沒有生活呢?可能是我們還沒有用心去讀生活這本大書。所謂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行萬里路不如閱人無數(shù)!讀這本書時也也要讀思結(jié)合。用心去感悟??!
六、讀寫結(jié)合,貴在行動
讀書,讀生活。貴在行動起來,拿起筆來。寫寫自己讀到了什么,寫寫自己感悟到了什么。寫著寫著,從閱讀中學到的、積累的東西,自然會得到運用。寫著寫著,練筆的字數(shù)越來越多,量變自然推動質(zhì)變。
畢淑敏說,書是一座快樂的富礦,讀書使人優(yōu)美。我說,閱讀貴在與寫作相結(jié)合。這樣就會實現(xiàn)閱讀與寫作雙贏。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