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樹林
摘要: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一切課堂活動都應圍繞著學生這一主體開展,然而在農村小學語文教學中,常常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本文就如何適時農村小學語文學科主體性教學談幾點看法。
關鍵詞:小學語文 主體性 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2
當前,很多專家學者認為中小學語文教學質量不高的癥結在于語文教學存在著一個長期性全局性的失誤,那就是“以學生研究語文取代了學生學習語言”,把語文當做一門知識性和純理性學科來教。因此,人們呼喚語文教學回歸本體,讓學生學習語言,教師少做知識的灌輸,少做理性的分析,把教學的重點轉移到指導并幫助學生“感受、領悟、積累、運用”語文上來。
一、轉變觀念,提高對主體性教學的認識
學習是一種培養(yǎng)能力、發(fā)展智力的腦力勞動,只有讓學生自己覺得很需要,在很情愿、很樂意的情況下進行學習,才能有效地進行教學話動,使學生牢固地掌握所學的知識,并做到靈活運用。相比之下,農村語文教師因為覺得語文的學習效果不像其他學科反映得直接,因而在課堂上對學生左不放心,右不放心,覺得要講的東西太多,怕學生不懂,講了一遍又一遍,結果學生仍茫然不知所措,不是自己努力得來的,印象不深,學得死氣沉沉,效果甚差。
教師真正要做的事,是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師自己做一個引導航向的人,引導學生自己全身心地去讀書,去思考,去探究,而不是—個演說家。
二、投入教改實踐,將主體性教學落到實處
1.創(chuàng)設輕松和諧的課堂氣氛
要營造輕松和諧的課堂氣氛首先得靠教順注意平時的言行舉止與情感流露。教師平時是否和學生打成一片,除了是孩子們的教師這個身份之外,還是不是他們的朋友?學生如果從心底里接受了你,喜歡了你,那么面對任何時候的你,他們都會有話要說。他們會來問你學習上的問題,也會跟你談些在你眼中幼稚得可笑的生活瑣事。自然,當你走向課堂的時候,他們會覺得輕松愉快。而且,這些“無稽之談”也常常會成為他們生活作文的素材。
其次是課堂上教師的教學藝術。學生的說話有時是雜亂無章的,特別是新接一個班級,學生常常說話不完整,或者說了一點就說不下去了,這是很正常的,因為他們的思維能力不強,不可能把話想周到了娓娓道來。這時,教師不厭其煩的引導、及時的幫助、適當?shù)墓膭钆c表揚都會讓學生膽子更大,更有話要說。
2.樹立正確的教師觀和學生觀,讓學生自信地面對學習
教師不是純粹的知識傳授者,而是學生學習知識的引導者,是學生發(fā)現(xiàn)知識、創(chuàng)造知識的過程中的點撥者。因此,在現(xiàn)代化的教育中,教師要用現(xiàn)代教育觀念指導學生學會學習。在學生的整個學習過程中,教師不僅要培養(yǎng)學生會學習的能力,更要培養(yǎng)學生主體參與的習慣,努力使學生在學會知識的基礎上能遷移知識,并創(chuàng)造出新知識。
正因為學生學習的過程是一個不斷發(fā)現(xiàn)、不斷創(chuàng)造的過程,需要學生主動地參與,樂意去參與,因此,教師更應注重讓學生樹立學習的自信心。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你在任何時候也不要給學生打不及格的分數(shù),請記住,成功的歡樂是一種巨大的情緒力量,它可以促進兒童好好學習的愿望?!眱和加斜憩F(xiàn)自我和得到別人賞識的欲望。在教學過程中多讓他們參與,教師經常鼓勵與肯定,讓他們不斷嘗到成功與滿足的喜悅,那么孩子們以后會學得更自信。農村的孩子更顯天真,他們的向師性和依賴性更重。我常常鼓勵學生,課堂上對所學問題的看法盡管提出來,說錯了或說得不好沒關系,虛心接受別人的意見,相信自己慢慢地會進步的。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我們班的學生對學習信心十足,課堂舉手發(fā)言的人明顯增多,課堂氣氛相當活躍。
3.強調教學過程中的師生互動,分組討論
首先,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中,師生間的交流比較多,但顯得不夠平等。諸如老師問學生答,學生有問題,教師幫幫忙等等。如若教師能放下架子,與學生間平等地進行探討,商量著學習,學生的優(yōu)缺點才會更自然地流露,師生間交流定會取得更好效果。
其次,農村孩子同樣有自己的主見,教師應當把這個學習主動權交還給學生,讓他們成為課堂的主人。在平時的教學中,我主要通過小組學習、同學間討論、交流、比賽等形式,增加學生間反饋的機會。學生間的交流比師生間的交流更顯平等,孩子們膽子更大,更能暢所欲言。教師應重視這種學生間相互交流的機會的創(chuàng)設。
4.課堂教學不應讓學生有束縛感
語文教學中,閱讀不是一個被動地機械地吸收課文里信息的過程,而是積極地主動地從課文里吸收各類信息的過程?!獋€班級那么多學生,即使是同一篇課文,其認識與感受也不會是相同的,因而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應該追求統(tǒng)一的標準的答案,意思相近或有道理就行。又如對課文的感情朗讀,因為感情是建立在學生對課文理解的基礎上;受到課文的感染油然而生的,不是靠老師統(tǒng)一調控指揮的,指令的語氣不能使每個學生都由衷地讀出來。
在平時的教學中,我經常要求學生不要人云亦云,鼓勵他們大膽提出不同看法,有時學生還真會提出一些連教師都想不到的但也蠻有道理的意見或看法。其實,這不僅能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也潛意識地訓練了他們的思維能力,何樂而不為呢?
三、提高教師素質,創(chuàng)新教學形式
1.確立科研興課的理念就要求教師通過理論學習,教育思想的建設來更新觀念,形成適應教育現(xiàn)代化發(fā)展要求的課堂教育思想。
2.營造課堂教改氛圍。要引導教師深入開展課堂教學研究,形成“人人在研究課堂教學,個個在探索課堂教學規(guī)律”的研究氛圍。
3.開展科研興課活動。
4.強化課堂教改的運行機制。
當然,我想人們也不應忽略語文教師教育思想和觀念以外的因素對教改的制約作用,例如教育心理學家們認為:教師的教學品質就是影響學生學習成就的決定性因素。
在素質教育實施了幾年后的今天,在農村的語文課堂教學中,全面實施主體性教學已迫在眉睫,教師們不但要有這種意識,更要以實際行動去改革實施,要想方設法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主動探求知識的空間,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讓他們人人參與教學全過程,。
參考文獻
[1]李華明.農村小學語文學科主體性教學的創(chuàng)新與實施[J].內江科技,2015(S1):174.
[2]張雪枝.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創(chuàng)新改革[J].中國科技信息,2012(04):32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