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敏榮
【摘要】長武方言屬古代西北官話,是關中方言的組成部分,又有和關中方言不同的一面??偨Y長武方言中的古漢語現象,體會長武方言中所體現的文化底蘊,很有意義。
【關鍵詞】長武方言 ; 古漢語現象
【中圖分類號】H109.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23-0261-02
長武縣,位于陜甘兩省交界處,處在古絲綢之路上,人稱“旱碼頭”,秦始皇二十七年在此置邊,得醇觚縣古稱,歷史悠久。自古是漢匈羌等民族居住地,歷代兵家必爭之地,長武即“長久治武”之意。所以形成了獨特的長武地方文化,其中長武方言就頗具特色。
長武方言屬古代西北官話,是關中方言的組成部分,因為其獨特的歷史淵源,又有和關中方言不同的一面。許多人認為長武農民說的話,比較土氣,難登大雅之堂,而實際上,它和關中方言一樣是活著的歷史,動著的歷史,是由長武土地上一代一代的農民傳承著的文化遺產,古老而文雅??偨Y長武方言中的古漢語現象,體會長武方言中所體現的文化底蘊,很有意義。
保留的古漢語字詞
1.溷:讀hùn指廁所。如“哎吆吆,你家的溷圈臟得很!”《古代漢語常用字典》解釋“溷,音hùn,廁所?!泵魅藦堜摺段迦四贡洝分杏小爸胸┠溆阡惴悦狻钡木渥?。
2.襲:指打,趁人不備偷偷攻擊。如“你娃小心著,看我襲你倘!”《左傳·礂公三十二年》:“勞師以襲遠,非所聞也”。這種用法和古漢語不謀而合。
3.逝:在長武方言中不指人去世(人去世常說歿了),而是指“往,去,離開”,長武人常常用來驅趕家禽家畜的,如驅趕雞群“逝——喔逝——”。這個用法和逝的本義一致,如《論語·陽貨》“日月逝矣,歲不我與?!薄妒酚洝ろ椨鸨炯o》:“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
4.殤:音shāng長武方言常常指年紀輕輕的就夭折了。如“他五個娃,把老大殤了。”《呂氏春秋·察今》:“病變而藥不變,向之壽民今為殤子矣”;屈原《九歌》中有篇《國殤》,國殤,指死于國事者,其實就是為國犧牲的年輕將士。
5.擩:音rǔ意為插;塞。如“一只腳擩到泥里了?!薄鞍堰@雙襪子擩到抽屜里?!?/p>
《禮記·公食大夫禮》:“取韭菹以辯擩于醢?!边@里“擩”指調拌。
6.瀽:音jiǎn指潑,倒。如“你吃不了一碗,給我瀽點”。關漢卿的《竇娥冤》中“婆婆,此后遇著冬時年節(jié),月一十五,有瀽不了的漿水飯,瀽半碗與我吃”。
7.避:指避開,走遠,常用于呵斥別人,含有輕蔑意味。長武人聲母b與p不分,將這個字讀為pì,這也來自古語,如《莊子·惡乎往而不可》中“叱,避,無怛化!”
8.燠:熱或暖,今音讀yù,古音讀òu,長武方言將悶熱叫做“燠”(òu)。例句:“呀,今天后晌燠的,人啥都不想干!”在《詩經·唐風·無衣》“不如子之衣,安且燠兮”
9.癯:長武方言讀quē,普通話讀qú,瘦的意思。長武方言把清瘦叫癯。如:這娃這么癯,像是有病一樣。在《韓非子·說林下》中有“于是乃相與聚嘬其身而食之,彘癯,人乃弗殺?!钡木渥樱惶屏谠秶铀緲I(yè)陽城遺愛碣》中有“癯者既肥”的句子。都是指變瘦,清瘦的意思。
10.囂:在長武方言里形容紙、布很薄。這種用法來自淮揚方言,是由在此駐防的淮揚籍士兵帶來的。《金瓶梅》多處出現“囂”,如“囂紗片子”。
11.餳:音xíng,長武人把和好的面團放置一段時間,讓其變軟叫做“餳”,如“面硬得很,餳尕(音ga)子”?!侗静菥V目·谷部》:“飴即軟糖也,北人謂之餳”,這里“餳”,是指軟糖。
12.罡:音讀gāng,古時,佛家語有罡風一詞,意為天空極高處的強風;罡的本意是指北斗星的斗柄,所以罡風中的“罡”含有高和強的意思。長武人將這個字讀為“gáng”,取其高而強的意思,將大風吹的塵土飛揚,稱為“罡”,如“快走,罡的很?!碧K軾《紫團參寄王定國》:“罡風披草木”,范成大的《古風上知府秘書》:“身輕亦仙去,罡風與之俱。”
13.苫:讀音為“shan”,苫房,指蓋茅草房?!稄V韻》:“苫,草覆屋。長武人常說“苫了”即“苫著”,即蓋著,“苫住”即蓋住。
14.搋”:chuāi長武方言讀cāi,家鄉(xiāng)人常說“搋面”表示和面時用力揉?!毒劳ㄑ浴酚校骸爸灰娞砧F僧欒了四五十錢,鷹覷鶻望,看布簾里面,約莫沒人見,把那見錢懷中便搋?!边@里是藏物于懷的意思。 15.鋬”pàn,器物側邊供手提拿的部分:“周鳧尊……有流有鋬“。長武人常用來表示筐、籃的提梁,如“籠鋬壞了?!?/p>
16.黡”yǎn,表示黑痣。長武方言這個字用的很古典,例如“你臉上長了個黡子”?!墩f文》解釋為“黡,申黑也”?!稄V韻》解釋為“黡,面有黑子”。
17.“雊”ɡòu,長武人將小雞稱做“雊雊”或者“雞雊雊”。王維《渭川田家》:“雉雊麥苗秀,蠶眠桑葉稀”中“雊”應為“雄野雞叫”。
18.靸:即趿(讀tā)字,讀sǎ:長武人把鞋后幫踩在腳后跟下走叫作“靸”。杜甫《短歌行贈王郎司直》:“西得諸侯棹錦水,欲向何門靸珠履。”
19.犟;普通話讀jiàng:不柔和、固執(zhí)、倔強、拗??捎糜谌?,也可用于牲口。如:“崽娃子犟得很,不聽話/牛犟的很,不好使喚”?!瓣瘛弊珠L武方言音讀“qiang”?!都t樓夢》第55回:“和他一犟,就不好了。”
20.撂:讀liào,丟,扔的意思。長武方言中的常用詞。明代馮夢龍《醒世恒言》中第三十七卷“杜子春三入長安”就有這樣一句話:“我何不把銀子撂在水里,也呼地的響一聲?”長武話又將“扔”說成“佴”,但現在已經不常用。《司馬遷·報任安書》:“李陵既生降,聵其家聲;而仆又佴之蠶室,重為天下觀笑。”其中“佴”字有人認為是“恥”,有人有譯作“次”(編次)。其實,這就是長武方言中的“佴”,“扔”的意思。這句應該解釋為:“李陵已經活著投降了,敗壞了他家族的聲譽,而我又被扔在蠶室(剛受過宮刑的人怕風寒,必須住在嚴密、溫暖的屋子里,它像養(yǎng)蠶的房子一樣,所以稱蠶室)之中,深為天下的人譏笑?!眅ndprint
21.壯:讀zhuǎng,長武方言中是粗大的意思,如“我小腿壯的,穿不了鉛筆褲?!睗h代揚雄《方言》:“秦晉之間,凡人之大謂之奘,或謂之壯”。
22.渾:全,整個。渾身:全身。渾全:完滿,整個。俗語云:渾瓜爛柿子。還有娃娃把學的知識未理解,人常說“渾拿(hà)著哩?!碧啤ざ跑鼹Q《傷病馬》:“至今筋骨混全在,春暖莎青放未遲?!痹じ呙鳌杜糜洝返?7出:“孔子顏子是大圣大賢,德行混全。”
23.諞:音piàn:閑談、聊天、談話?!墩f文》:“諞,便巧言也。”意即花言巧語,是貶義詞。長武方言中“諞”不一定屬貶義,帶贊嘆意味,特指那種不拘形式、開心盡心地閑談。如:諞傳(聊天)?!罢涢e傳”指說閑話?!按笳洝笔钦f大話、妄自吹噓之義;把一貫這樣做的人冠以姓叫作“王大諞”或“張大諞”;把健談叫“能諞”,如說某人能諞的很;把談論也叫“諞”,如“善諞三國”;把彼此敘談同樣叫“諞”。由此可以看出,在這個“諞”字里,還不時帶有一種享受的意味。長武的農人們一天到晚辛勤勞作,為生活勞碌奔波,帶著一天的勞累和疲憊,閑暇時找?guī)讉€友人大“諞”一通,便是緊張生活的一種緩沖。一個“諞”字,蘊涵著豐富的人生體驗,充分地表現了長武人性格中的奔放與豪爽,也流露出普通民眾在精神生活匱乏的環(huán)境下,對精神世界的一種渴望?!墩撜Z》:“孔子曰:‘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pián)侫,損矣。”按:“便(pián)”與“諞”通,為夸夸其談之義。
24.籪:讀:duàn,《辭源》:“漁具名,編竹為柵,置入水中以截斷魚之去路而捕取之者,皆稱籪?!边@里是名詞。在甘肅的隴南一帶把“籪”當動詞來用,當作攔住,攔截來用,從“籪”的功能來取義?!盎f”在長武方言中,也當動詞來用,一般意義是催促,趕跑,與隴南剛相反。如:“你把我籪的,我連飯都沒吃完?!痹偃纾骸耙坏酵砩希\娃子就到瓜地里踅摸這哩,你籪了就行了。”
25.甑的:甑,音zèng古代炊具,底部有許多小孔,放在鬲(lì)上蒸食物。家鄉(xiāng)人在“甑”之后加上“的”,指蒸食物用的籠屜,只不過在長期的發(fā)展中字音叫轉了,讀jìngdì.同理還將小吃“甑糕”讀作jìnggāo
26.笄發(fā):長武人把姑娘出嫁叫“笄(jì)發(fā)”,“笄發(fā)”與“結發(fā)”、“束發(fā)”是一個意思,是指男子二十歲、女子十五歲時把頭發(fā)挽起來,標志著成為成年人了。成為成年人就可以結婚了,又含有了成婚的意思,故有“結發(fā)夫妻”之稱,如《玉臺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里寫有:“結發(fā)同枕席,黃泉共為友?!?/p>
27.兵器:長武方言指東西,常常用于否定句,表示訓斥之意,如“你就不是個兵器!”這詞語可以說很好的印證了長武自古是軍事要地,常常駐兵,戰(zhàn)事不斷的歷史。
28.畢了:完了的意思。如:“我畢了,考這麼個成績!”來自古語,如唐杜牧的《阿房宮賦》中“六王畢,四海一?!?/p>
29.執(zhí)事:長武方言常把執(zhí)掌某事的人叫執(zhí)事,如紅白喜事的總負責人叫執(zhí)事,還如“你們這地兒誰是執(zhí)事?”,“你屋里誰執(zhí)事哩?”在《左轉·燭之武退秦師》有“敢以煩執(zhí)事?”的句子,這里“執(zhí)事”是對秦穆公的敬稱。“執(zhí)事”也寫作“知事”,知在古代有“主持,負責”之意。
30.撼東西:長武一帶至今把“拿東西”叫作“撼東西”,“撼”在古漢語中就是“拿”的意思?!稄V雅》中解釋:“撼,動也?!焙笥忠隇閾u動、拿動等意思,如韓愈《調張籍》中“蚍蜉撼大樹,可笑不自量?!蓖瑫r,“蚍蜉”現在漢語中叫“螞蟻”,長武人至今還在用這個古詞語,把“螞蟻”叫“蚍蜉螞”。(還有一種說法,認為長武方言中表示“拿”的意義的字應為“荷”,“荷”讀hè時就有擔負之意,在長期的生產勞動中,將字音叫轉了,讀成了hà.)
31.拾掇:音shiduo:“拾”與“掇”同義,組合成詞其義不變,仍為拾取之義。引申有修理、整治、整理、收拾、搬運義。如:快種麥了,把地拾掇一下(是整治義);門扇壞了,趕緊拾掇(是修理義);把凳子掇來(是搬運義)曹操《短歌行》:“明明如月,何時可掇?”這里掇是摘取之意。施耐庵的《水滸全傳》第三回:“魯達且向店里掇條凳子,坐了兩個時辰?!边@里掇是搬運義。
32.桄子:普通話音guàng《現代漢語詞典》解釋為“竹木制成的繞線器具”。長武方言中音為guáng,桄子:意為細長的棍子,如“我挨了一桄子”。
33.恓惶:長武方言指可憐,讓人同情。如“那老漢恓惶的很”。古代漢語解釋為驚慌煩惱,長武人用的是引申義。王實甫的《西廂記》中“久已后書兒、信兒,索與我恓恓惶惶的寄”。
詞類活用現象
一、名詞作狀語
如:1.你牛吼喇叭的,干啥?
2.你嘶馬喊叫的,叫蛇咬了?
3.大早起來,你就狗蹲到墻角角,想啥著哩?
4.這娃,毛手毛腳的,把水弄的河流四海的,叫人咋走哩?
其中1“牛吼”“喇叭”意為像牛一樣吼,像喇叭一樣。2意為像馬嘶叫,本來應為“馬嘶喊叫”,為了突出喊叫的聲大和急切,家鄉(xiāng)人將嘶提前,長武人s、c不分,所以將這個字讀為cī。3中“狗蹲”即像狗一蹲著。4中“河流四?!毕窈右粯恿?,像四海一樣廣闊,用夸張的手法描述水流的到處都是的樣子。
二、名詞用作形容詞
如:1.猴女子,你能靜一靜嗎?
2.這娃性子牛得很
長武人將好動淘氣稱為“猴”,將犟脾氣叫做“牛”。其實都是將名詞當作形容詞來使用。
三、使動用法
如:你給咱念書哩,我看是羞先人!
這里“羞”就是形容詞的使動用法“使先人蒙羞”之意。
如:咱沒做虧人的事,咱就鋼板硬正的。
這里“虧”就是動詞的使動用法“使別人虧損”之意。
偏義復詞現象endprint
偏義復詞,是指一個復音詞由兩個意義相關或相反的語素構成,但整個復音詞的意思只取其中一個語素的意義,而另一個語素只是作為陪襯,只起到構詞的作用。例如:曹操的詩歌《短歌行》中“契闊談,心念舊恩?!薄捌蹰煛敝械摹捌酢笔峭逗?,“闊”是疏遠,在這里是偏義復詞,偏用“契”的意義。“契闊談”就是說兩情契合,在一處談心宴飲。如《孔雀東南飛》中“晝夜勤作息,伶俜縈苦辛”“作息”中“作”指勞作,“息”指休息,在這里是偏義復詞,偏用“作”的意義,是劉蘭芝向焦仲卿訴說自己晝夜都不停的勞作,非常辛勤。
長武方言中這種現象比較多,如:
“我說了半天,嘴皮子都磨破了,你好歹聽上些。”“好歹”在這里偏向“好”意思是“你好好的聽上些”。
“老張門戶緊得很”“門戶”偏指“門”意思是“老張家的大門關的緊得很”,“門戶”還有一種意思指把自己的東西看的牢的很。
“老張家娃性子靜穩(wěn)地很!”“靜”和“穩(wěn)”意思相近,偏指“靜”這句話的意思是說“老張家的孩子好靜”。
古漢語句式
一、倒裝句
如母子二人在干活,臨近中午,母親關切地問兒子:“饑嗎?”兒子答:“甚不饑?!薄吧醪火嚒笔且粋€典型的古漢語倒裝句式,即“不甚饑。”“甚”是一個古漢語副詞,在現代漢語中是“很”的意思。若這個兒子用普通話來回答母親,就應說:“不是很饑”。如《愚公移山》中有句子:“甚矣,汝之不惠!”類似的句子有“甚不疼”“甚不熱”“甚不冷”等。
二、被動句
在長武方言中被動句不用“被”表示,而是用“叫”來表示。
如:1.我叫門碰了一下。
2.我叫騙啦,白白扔了五百塊錢。
三、狀語后置句
長武人愛吃肉夾饃、菜夾饃、辣子蘸饃等食品,其實肉夾饃就是古代漢語中狀語后置句“肉夾于饃”、“辣子蘸于饃”的省略句,省略了介詞“于”,如“曬太陽”,就是狀語后置句“曬于太陽”的省略形式。
破音異讀現象
破音異讀是指改變字(詞)通常讀音來表示不同的詞性、詞義。這在文言文中很常見。如《孟子·王好戰(zhàn)請以戰(zhàn)喻》中“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的“衣”通常作名詞讀“yī”,在這里作動詞讀“yì。又如《史記·鴻門宴》中有句子“先入咸陽者王矣”的“王”通常作名詞時讀“wáng”,在這里作動詞時讀“wàng”。
長武方言中常說:
“這種洋芋吃起來很面?!边@里的“面”在長武方言中不讀miàn而讀mián;“把煮出來的面條用涼水冰一下”里的“冰”不讀bīng而讀bíng;
還有,被別人逗笑了常說“把我笑的”里的“笑”不讀xiào而讀xiǎo這些都是古語的破音異讀現象。
長武是秦早期經營的地區(qū)之一,處在關中西北部,是關中文化、中原文化輸向西夏等地的重要通道,又自古多兵事,所以方言中保留的古漢語現象很多。如果我們在教學中能靈活運用,不但可以豐富教學內容,調動學生學習古漢語的積極性,更能增加對地方文化的了解。
但由于作者水平和資料有限,錯誤難免,敬請大家指正。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