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鳳蘭
摘要: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是在新的歷史條件下,落實以人為本的科學發(fā)展觀,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的集中體現(xiàn),是提高教育現(xiàn)代化的核心內容。推進素質教育,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對我們語文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需要我們真正把學生放在學習的主體地位,充分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充分認識到學生是學習的主角,教師是學生的導演,使學生做學習的小主人,培養(yǎng)有完善人格、創(chuàng)造精神、敢于探究的人才。
關鍵詞: 素質教育 以人為本 語文素養(yǎng) 主體地位 自主學習
中圖分類號:G4
實施素質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在教學活動中,使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形成主動,落實以人為本的科學發(fā)展觀獲取知識的能力,以及良好的心理品質和行為習慣,使學生得到全面和諧的發(fā)展?!缎抡n程標準》中明確指出:“新的語文性質定義,體現(xiàn)了以人的發(fā)展為本的教育理念,有利于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綜合素質,有利于學生的終身學習和發(fā)展?!钡珡哪壳暗男W語文教學現(xiàn)狀來看,由于過去過于強調語文的工具性,在教學活動中,相當一部分教師仍存在未把學生真正放在主體的地位,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創(chuàng)造性還不能得到充分發(fā)揮的現(xiàn)象仍然存在。學生的自主學習并沒有真正、完全成為主流,基本上還是老師傳授,學生接受的傳統(tǒng)模式;基本格局還是老師講解加學生練習。講解是傳授知識,練習是形成技能,能力卻停滯不前。難怪有些教師經(jīng)常埋怨;“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到哪里去了”?!墩Z文新課程標準》指出:“語文素養(yǎng)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fā)展和終身發(fā)展的基礎。因此,語文課程要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形成和發(fā)展?!蹦敲?,我們如何充分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提高他們的語文素養(yǎng)呢?
一、要充分認識到學生是學習的“主角”
教學是傳授知識和引導學生掌握知識技能、技巧體系為主的活動。在教學過程中,學習過程是第一性的,學決定教,教是為了學。因此,廣大語文教師要切實轉變觀念,明確樹立教學中應“以學論教”的指導思想,以學生為學習的主體,相信學生,放手讓學生充分地、自主地參與學習,演好學習的“主角”。
首先,要讓學生自主學習。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樹立所有的學習都是自我學習的觀念。要引導學生明確學習的意義,把學習內化為個人的需要。同時,大力創(chuàng)造自主學習的機會,能放手的一定放手,能自主的一定自主,不能替代學生思考,不代替學生學習,讓學生自主地運用“雙基”去解決實際問題。如自主地運用拼音、字典讓學生學新詞;自主的運用閱讀方法讀懂課文;自主地修改作文;自主校對和相互校對作業(yè),學做“小老師”。即知即傳,教人教己,學會學習。
其次,要讓學生學會自我發(fā)現(xiàn)。向學生灌輸現(xiàn)成的知識并根據(jù)這些知識來測試學生,不可避免地要造就一些只會伏案用功的學習者。如果鼓勵學生“發(fā)現(xiàn)”,學生就能把所學的東西變成自己的,而且也給予學生的自信心,是對學生最好的獎勵。因此,小學語文教學應改變單純教師“精心”設計問題,學生圍繞問題去找所謂的“正確”答案,把閱讀課上成了串聯(lián)課,以講代學的做法,鼓勵學生自主閱讀,并在閱讀中自我發(fā)現(xiàn),分析和解決問題。
第三,要注重評價的主體多元化,尤其是要重視學生實事求是的自我評價。學會自我評價就是學會學習,在教學中,應改變單純教師獨家評價的方式,應引導學生對自己的學習態(tài)度、學習方法、學習質量進行相互評價、自我評價、自我規(guī)劃、自我超越。
二、認識到教師是學習的“導演”
強調學生的主體性,并不是否定教師的主導作用。學生的主體性的發(fā)展有賴于教師的主導作用的充分發(fā)揮。無視或輕視教師的主導作用,放任學生自流,對學生的發(fā)展是有害的。當然,強調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并不等于以教師的責任和權威去壓抑學生,而是要善于把學生的一個發(fā)展階段和目前階段結合起來,幫助學生找到自主學習的道路。因此語文老師應擺正自己的位置,做到以下幾點:
首先,在課堂上要當好“主持人”。在教學中,教師要在調控教學過程,掌握教學方向的同時,合理安排學習時間,留給學生充足的個性發(fā)展的時間,善于抓住文本的空白處和耐人尋味處,啟發(fā)學生大膽想象和幻想,為學生留下創(chuàng)造的空間。
其次,在教學中要當好“向導者”。在字、詞、句、段、篇的難點上,在讀字訓練的重點上,在讀寫方法的指導上,著力為學生提供探究的基本技能和工具。教師應鼓勵學生表達自己的思想,敢于提出不同的意見,敢于懷疑正確答案,敢于打破“權威”,富有創(chuàng)造性。比如教學《跳水》一文,老師問“讀了這篇課文,你想到了什么?”學生意見不一,有的說開玩笑不要過分,有的說不要意氣用事,有的說對特殊情況要采用特殊方法,有的說在危急關頭要沉著冷靜,果斷處理。真是見仁見智,豈能褒一貶一?
第三,在探究中當好“咨詢師”。在探究中,教師應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勇于創(chuàng)新,抓住智慧的火花,點燃學生創(chuàng)造的“火炬”,鼓勵學生創(chuàng)造的積極性。如有一位學生以“丟”字造出“上學時,軍軍把爸爸丟了?!钡暮镁渥?,老師卻用鮮紅的“×”,弄“丟”了學生創(chuàng)新的積極性。這是多么令人惋惜的課堂!因此,教師要親切鼓勵、引導創(chuàng)新,真正把以學生發(fā)展為本的理念落實到教學行動中去,讓課堂上的一處處生成變成學生提高語文素養(yǎng)的一層層臺階。
第四,在課余中要當好“發(fā)動機”。給學生提供成功的機會,激起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習信心,鼓足學習的干勁,也是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一個重要方面。教師應鼓勵學生參加各類興趣活動,在教師的輔導下,采取靈活多樣的活動方式,激發(fā)和滿足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培養(yǎng)其特長。
綜上所述,在語文教學活動中,學生的自主學習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展開的。教師的“教”應建立在學生“學”的基礎上,應根據(jù)“學”的需要設計“教”的內容,應把學生從學習的“被動者”變成學習的小主人,培養(yǎng)自尊、自強、自主的、有獨特個性、有完善人格、有創(chuàng)造精神、敢于探究的人才。這就是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措施,也是語文教學在實施素質教育中的體現(xiàn)。
參考文獻:
1、朱慕菊:《走進新課程》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2
2、葉瀾:《課程改革與課程評價》 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 2001
3、鐘其泉等:《基礎課程改革綱要(試行)解讀》 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1
4、秦訓剛 晏渝生:《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教師讀本》 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