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數(shù)學課程標準》提出: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學習數(shù)學。教師應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設計生動有趣味的數(shù)學活動,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好數(shù)學的愿望。“聽故事”則是學生最喜歡的一件事情,下面我結(jié)合蘇教版教材的教學講講“故事”在我們課堂上的應用。
【關鍵詞】故事 ; 課堂 ; 數(shù)學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35-0165-02
一、利用故事,激趣導入
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如何在上課的開始就讓學生保持良好的學習狀態(tài)呢?我們可結(jié)合學習內(nèi)容,精心設計故事并配上繪聲繪色的表演,能收到最佳的教學效果。如在教學第三冊教材“認識多邊形”時,我創(chuàng)設了一個童話故事情境:多媒體出示帶笑臉的三角形、平行四邊形、長方形、正方形,這些圖形唱呀、跳呀,并配音:這些圖形呀在一起玩得可開心啦!這時,他們提出來玩分家家的游戲,就是找出一個與其他圖形明顯不同的分出去,可想呀想呀,誰都不愿意被分出去,(出示圖形絞盡腦汁想問題和愁眉苦臉的樣子)怎么辦呢?我們二(1)班的小朋友來幫幫他們,好嗎?一聽說是做分家家的游戲 ,同學們興致可高了,個個神采飛揚,各抒己見。形象直觀的故事情境營造了寬松、民主、活潑的課堂氛圍,大大激發(fā)了學生探究新知的欲望,收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又比如,在教學第三冊教材“可能性”時,我設計了阿凡提拋金幣的故事:有一個老財主可小氣了,阿凡提給他做了一年工,可到了年終,阿凡提問他拿工錢,他卻找碴不給,最后說讓阿凡提拋二十次金幣,如果每次都是正面就把工錢給阿凡提。阿凡提心想,可要狠狠地治治這個吝嗇的老財主,回到家,阿凡提想呀想呀,后來終于想到一個好辦法,讓每次拋的金幣都是正面,老財主只好乖乖地把工錢拿給了阿凡提。同學們,阿凡提到底想了一個什么好辦法呢?你們想知道嗎?這可要用上我們今天所學的知識:可能性。
二、巧用故事,突破難點
數(shù)學是一門邏輯性強的學科,尤其是算理方面的知識更是如此,有時巧用故事則可化難為易。如在教學第四冊教材“隔位退位減”時,結(jié)合計數(shù)器的演示,我繪聲繪色地講了起來:個位上0減9不夠減,個位弟弟著急了,這時,十位說話了:“個位弟弟,你別著急,我來幫助你,可十位一看,哎呀,自己一個也沒有呀,怎么辦呢?忙可要幫到底了,我來問問百位吧!可百位也沒有呀,只好求助于千位了,千位大哥一聽個位有難,很快就把十個百借給了百位,百位又連忙把十個十借給了個位(邊說邊在計數(shù)器上演示),看到千位、百位、十位都這樣熱心幫助自己,個位弟弟可感動了,連忙說:“謝謝各位大哥。”你們看,個位、十位、百位、千位它們多團結(jié)呀,我們可要向它們學習,互相幫助。同學們在故事和操作中理解了隔位退位減的算理,又從中受到了深深的思想教育。
又比如,在教學“循環(huán)小數(shù)”時,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循環(huán)”的意義,我給學生講了這樣一個有趣的故事:從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廟,廟里有個老和尚,老和尚跟小和尚說:從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廟,廟里有個老和尚,老和尚跟小和尚說:從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廟,廟里有個老和尚,老和尚跟小和尚說……學生聽完三遍后,讓學生說說聽故事的感受和自己的發(fā)現(xiàn),并讓學生接著講一講,學生從這個有趣的故事中知道了循環(huán)就是周而復始,依次不斷重復出現(xiàn)。
三、通過故事,結(jié)束新課
課堂總結(jié)能把一節(jié)課的知識融會貫通,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而故事則能起到最佳的教學效果。我們應善于把所學知識編成童話故事,來加強對知識的鞏固。比如,在教學完“0的認識”時,我是這樣設計的:多媒體動畫出示打扮得漂漂亮亮的數(shù)字0,邊表演邊說:“我是數(shù)字0,同學們喜歡我嗎?我雖然表示一個也沒有,在尺子上也可表示起點。小朋友們可千萬別小看我,我的作用可大啦!今后,我會經(jīng)常來看你們的,我很愿意做你們的好朋友,再見啦!”
又比如,在教學第五冊教材“分數(shù)的初步認識”時,快下課時,我給同學們講了一個《豬八戒吃西瓜的故事》:在向西天取經(jīng)的路上,天氣可熱了。有一天,孫悟空和豬八戒找到了一個大西瓜,他們可高興了,商量著怎樣分這個西瓜,如果平均分,他們師徒四人,每人能吃到這個西瓜的幾分之幾?可是豬八戒卻說:“猴哥,我想多吃一點,行嗎?”孫悟空聽了,說:“你這個饞豬!就給你這個西瓜的四分之一吧。”豬八戒一聽,急忙說:“不行,不行!四分之一太少了!”孫悟空眼珠子一轉(zhuǎn),計上心來,就說:“那你就吃這個西瓜的八分之一吧?!薄疤昧?,太好了!”豬八戒一聽,心里樂開了花,催著猴哥趕快分西瓜。孫悟空把西瓜平均分成了八份,給了豬八戒其中的一份。這時,豬八戒手捧著西瓜卻哭笑不得,大呼上當。同學們,你們知道這是為什么嗎?同學們聽了故事后,根據(jù)所學的知識一一討論起來,既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又提高了解決問題的能力。
總而言之,我們在教學中不僅要重視數(shù)學知識的邏輯性和系統(tǒng)性,還要關注學生學習的心理發(fā)展、情感體驗和個性差異。教師培養(yǎng)學生對數(shù)學學習的興趣,最重要的是挖掘數(shù)學的魅力,設置出讓學生置身其中的故事情境。讓我們保持一份童真,和學生一起在故事中尋找樂趣,寓趣于教,寓趣于學吧!
作者簡介:吳紅金(1970.4-),男,漢族,江西大余人,大余縣青龍中心小學校長,贛州市第五、六批小學數(shù)學學科骨干教師,小學高級,主要研究方向為小學數(shù)學課堂教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