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榮華
【摘要】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會經常進行提問,調查顯示不少課堂教學過程中提問占據(jù)了不少的教學時間,但是總體來看其效果并不是很理想。這主要是因為教師雖然進行了提問,但是并沒有真正的發(fā)揮提問的價值。也就是說其提問的有效性還有待提升。只有解決好這個問題課堂教學的質量才能夠得到進一步的提升。而語文教學過程中提問所占的比重更大,小學語文教師比較喜歡利用提問來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但是卻沒有真正發(fā)揮出提問的價值。所以想要進一步提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質量,我們就必須要有針對性的提升課堂提問的有效性,以此來促進教學質量的提升。
【關鍵詞】小學語文 ; 教學質量 ; 提問有效性 ; 課堂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36-0157-01
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課堂提問對教學質量有著比較大的影響。不少小學教師對提問的利用僅限于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并沒有完全發(fā)揮出課堂提問的價值。課程改革的深入發(fā)展對小學語文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這樣的形勢下,小學語文必須要解決好課堂提問的有效性的相關問題,以此來保證學生的學習質量。而要提高課堂提問的有效性教師就必須要掌握好教學內容,同時還要掌握學生的實際情況,只有在此基礎上教師才能夠進行有針對性的提問,所以當前為了提升小學語文課堂提問的有效性,廣大教師首先要提升自己的素質,然后再想辦法進行科學的提問。
1.為什么要進行提問
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提問占據(jù)了比較多的課堂時間,但是總體來說提問的有效性并不令人滿意。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不少教師只知道要提問,但是對為什么要提問則一頭霧水。所以在提問的時候他們就按照自己的想法隨意進行提問。這使得提問的價值大大折扣。所以為了提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提問的有效性,我們首先要明確為什么要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進行提問。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進行提問對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能夠起到積極的幫助作用。首先,通過提問能夠更好的調動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在處理問題的時候從更多的方面、更多的角度進行思考。小學時期學生的年齡還比較小,這個時候學生還有很多的奇思妙想。通過問題可以引導學生在科學的方向上進行積極的思考。這對學生發(fā)散性思維的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提升都能夠起到巨大的幫助作用。其次,小學生年齡比較小,所以不少學生在看到教師的時候都會有一些緊張。在緊張的狀態(tài)下學生思考的效率會大打折扣。這個時候教師就可以利用提問來和學生溝通。在提問的時候教師可以選擇一些比較輕松、比較簡單的問題,這樣學生回答起來難度就比較小。在回答了這些問題后學生會慢慢的放松下來,在學生放松下來、正式的進入到學習狀態(tài)后教師再進行教學則能夠取得更好的效果。最后,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提問往往起著引導的作用。通過提問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的思維,幫助學生解決好難點和重點。知識的學習應該遵循由易到難的原則,循序漸進的進行學習可以更好的提升學生的能力。此外,更加重要的是,提問包含有上述的幾個作用,但是還有其他作用,比如集中學生的注意力、緩解課堂氣氛、構建積極的教學情境等,這些作用同樣不可輕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重視提問的作用,通過科學的方式進行提問,這樣才能夠真正的發(fā)揮提問的價值。
2.如何提高提問的有效性
2.1提高問題的質量
小學語文教學中想要提升問題的有效性我們首先就必須要保證問題的質量。只有高質量的問題才能夠真正促進課堂提問有效性的提升。在通過調查我們發(fā)現(xiàn),不少學生在上課的時候狀態(tài)并不好,就算是教師經常提問的課堂上也會出現(xiàn)學生睡覺、開小差等問題。通過研究我們發(fā)現(xiàn)造成這一問題的主要原因就是學生覺得上課太無聊了。實事求是的說,語文教學內容相對來說比較枯燥和無聊,所以這對教師的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教師按照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進行生搬硬套的話,那么學生的學習興趣必然不會太高。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就應該通過高質量的問題來集中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的思維活躍起來。首先,教師的提問不應該只局限在教學內容中,有時候學生的注意力比較差、學習興趣比較低,這個時候教師可以拋出一些比較有意思的問題來引導學生。舉個例子來講,在教學古詩的時候,因為古詩的表達和現(xiàn)代不同,所以學生對意思的理解就存在有困難。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可以提問學生,讓學生不要被古詩和課堂教學束縛,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古詩的內容。也就是說這個時候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將自己當成是詩人,寫一首自己的“詩”。一開始的時候學生會覺得比較困難沒有辦法下手,但是在經過一段時間的思考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學生完全可以解決好這個問題,同時他們還會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把其他內容也加入到自己的“詩”中。通過這樣的提問可以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故事,同時還讓學生感受到了語文的魅力。
2.2利用好教學情境進行教學
利用教學情境進行教學能夠得到更好的教學效果。而教學情境和提問相結合能夠得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如果教師直接提問并且要求學生一定要回答正確的話,學生的壓力就會比較大。這不利于學生能力的發(fā)展。但是如果教師先創(chuàng)設一個比較有意思的情境然后以探討交流的方式進行提問的話,學生會積極思考并踴躍發(fā)言,這樣提問的價值會更大。所以在提問的時候教師首先要構建積極的教學情境。在上課的時候教師應該用輕松和幽默的方式和學生進行交流,通過這種方式讓學生放松下來。然后教師可以嘗試引導學生的思維往正確的方向上思考。在某些知識點的教學和內容的分析上,教師可以給學生自由表達的權利,留給學生自由思考的空間和時間。這樣學生會更加愿意回答問題。
2.3真正的做到有教無類
小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平等的看待每一個學生,這是現(xiàn)代教育對我們的要求,也是一個合格的教師應該做到的。只有真正的尊重每一個學生、認真的對待每一個學生,我們才能夠做好個性化教學。也只有真正的做到有教無類,學生才會主動參與到課堂上來。教師和學生的關系才會更加的和諧。所以教師要尊重學生,努力做到有教無類。
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提問的有效性能夠對學生的發(fā)展提供積極的幫助,希望廣大教師重視這一點,在實際工作中通過科學的方式努力的實現(xiàn)這一目標。
參考文獻
[1]戚豪鋒.小學語文情境教學課堂提問的合理設置[J].文理導航(下旬),2014(04)
[2]唐錦秀.語文課堂提問低效現(xiàn)象透析及應對策略[J].小學生作文輔導(教師適用),2012(1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