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海英
【摘要】 德育教育在全部教育中占有核心地位,它是我們培養(yǎng)人的基本要求,道德素質的好壞是關系學生品質問題,將會影響他們的一生。
【關鍵詞】 語文 教學 滲透 德育教育
【中圖分類號】G633.3
德育作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歷來是學校教育的永恒主題,對培養(yǎng)青少年學生逐步形成良好的社會公德,法紀觀念和文明習慣,逐步確立科學的世界觀和人生觀起著主導作用,尤其是語文學科,德育內(nèi)容十分豐富,它對一個人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遠的、廣泛的,我們在語文教學中,要走出離開教材離開教材的思想內(nèi)容進行純工具訓練的誤區(qū),要把社會的主流價值貫穿于語文教學的全過程。
一、 中學語文教學中德育滲透的必要性
新課程標準指出:“培養(yǎng)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點和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nèi)容,不應該把它的當作外在的附加任務。應該注重熏陶感染,潛移默化,把這些內(nèi)容貫穿于日常的教學過程之中?!弊鳛橐幻Z文教師在教學中應挖掘教材的思想點,對學生潛移默化地進行思想教育,把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情操教育滲透在語文教學之中,21世紀需要德才兼?zhèn)涞娜?,這樣的人才是從學校中培養(yǎng)出來的。
二、中學語文教學中德育滲透的途徑
語文教學,既是一個復雜的教學過程,又是一個繁難的教育過程?!墩Z文課程標準》在“課程總目標”中指出:“在教學過程中,應使學生受到愛國主義教育、社會主義思想品德的教育和科學的思想教育,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及愛美的情趣,發(fā)展健康個性,養(yǎng)成良好的意志品格,逐漸形成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和正確的價值觀?!笨蓵r下我們的教育卻出現(xiàn)了錯位,學校一味地追求升學率,教師只重視“教書”,卻忽視了“育人”,于是就培養(yǎng)出了諸如劉海洋、馬加爵之類所謂的好學生。培養(yǎng)健康合格的學生是語文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那么,如何在中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下面我就自己在教學中的一些經(jīng)驗談一點粗淺的看法。
1、妙用背景介紹,實施德育教育
中學課本中,有相當一部分課文有必要介紹作者情況和寫作的時代背景,教師要有目的地利用這些有德育教育價值的資源,實施德育教育。
如《挖薺菜》的時代背景介紹:本文作于1978年。是時,已粉碎了“四人幫”,人民生活有了明顯好轉。舊社會的痛苦,新社會的傷痕,銘刻在父母一輩的心里。做父母的總希望孩子們牢記歷史和苦難,要珍惜現(xiàn)在。但是,生在新社會的孩子們,他們不愿走父母的走過的路,他們甚至嗔怪父母為何要過這樣苦的生活。這樣兩代人就產(chǎn)生了所謂的“代溝”。如何填平這代溝呢?作者以為,父母要耐心教育晚輩,孩子們要尊重父母的見解和行為,兩代人共同努力,就能消除“代溝”。于是,作者創(chuàng)作了《挖薺菜》。
通過這一背景的介紹,學生懂得了要了解過去的苦難,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消除代溝,努力創(chuàng)造美好的未來。
2、在新課導語中滲透
常言道“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個好的導語,不但可將學生迅速引入課堂內(nèi)容之中,還可以在無形中感染學生。這就要求教師在設計導語時要充分挖掘教材中可以教育學生的內(nèi)容,精心設計,以起到教育學生的作用。例如在講授史鐵生的《我與地壇》時,教師可以這樣設計導語:同學們,在新聞媒體和各種書籍中,我們經(jīng)常會看到海倫·凱勒、貝多芬、奧斯特洛夫斯基、霍金等一些人物的名字,為什么他們的名字這么頻繁地出現(xiàn)呢?教師引導說:“對,他們都是殘疾人,他們也都是名人。那么,他們都是怎么成為名人的呢?教師繼續(xù)引導說:“同學們回答得很對,這種與命運抗爭的精神非常值得我們學習。其實,這樣的名人不僅外國有,我國也有,他就生活在我們周圍,史鐵生就是其中的一位,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他的名篇《我與地壇》?!边@樣的導語就能起到教育學生的目的。
3、利用課文具體內(nèi)容,滲透德育教育
在中學語文課本中,“文以載道”的課文占了絕大部分,我們應當挖掘教讀課文中的那些“道”的內(nèi)容,滲透德育教育。
如在《麥琪的禮物》的具體內(nèi)容的學習中,我們要讓學生充分理解課文內(nèi)容:本文通過層層設置懸念的精巧結構,敘寫了一個一對窮困的年輕夫婦為互贈圣誕禮物而忍痛賣掉引以自豪的長發(fā)和懷表,卻換來了不再起作用的發(fā)梳和表鏈的故事,贊美了主人公善良的心地和相濡以沫的愛情。我們要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鐫刻在他們身上的“尊重他人的愛,關愛他人”的金子般的優(yōu)良品德,在現(xiàn)實生活中學會理解尊重父母、老師、同學、朋友的關愛,并學會去關愛他們,使他們受到道德的洗禮。
4、在作品思想探討中滲透
閱讀好的文章,就像是在和作者對話,作者的思想感情全滲透在文字之中,會潛移默化地影響讀者,這就要求我們在閱讀時要認真地去體會。由于學生的社會閱歷以及認識問題的能力有限,不能很好地理解文章的言外之意,這就要求教師在授課時要引導學生體會作者蘊含在文中的深層次含義。例如莊子的《秋水》一文,以河神見海神來說明哲理:宇宙是無窮的,而人的認識極其有限,只有通過比較,才能顯示自己的不足,如果驕傲自滿,就難免貽笑大方。有些學生不能準確理解寓意,教師就要適時引導,并拓展開去,教育學生在學習生活中不要驕傲自滿,知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只有不斷學習,才能不斷地進步。再如美國作家房龍的〈《寬容》序言〉敘述了一則寓言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個漫游者,他不滿足于無知山谷的生活狀態(tài),冒險去尋求新的生活,最后受到了守舊老人的處罰,被村民們殺死。漫游者知道自己的前途充滿困難,他還是勇敢地去尋求新生活,在尋找到了新生活以后,他不忘村民,要把他們帶向幸福的生活。漫游者這種不畏艱險的開創(chuàng)精神和他關心村民們生活的品德值得我們學習。
5、利用課內(nèi)外的名言警句,進行思想品德教育
相當一部分課文中出現(xiàn)了名言警句,這是一些思想品德教育指向性很明顯的內(nèi)容,我們不但要告訴學生怎樣理解運用,還要要求學生努力去實踐它。
例如,我國古代早有“與民同樂”的思想。孟子“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樂以天下,憂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边@里說的“樂以天下,憂以天下”來源于民本思想。我在帶學生欣賞杜甫的《蜀相》一詩時,對“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這一句的鑒賞,我有意地介紹了宋朝抗金名將宗澤臨終前反復誦讀了這兩句詩的故事,告訴學生這個名句震撼著千千萬萬仁人志士的心,明白古人那種壯志未酬的苦痛心情,從而激勵學生學好知識、練就本領、將來去實現(xiàn)偉大理想的豪情壯志。
總之,中學語文教學德育功能的有效發(fā)揮,不僅有利于學生良好道德品質的養(yǎng)成,而且有利于學生語文能力的提高和語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