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貴平
摘要:物理是高中教學中的重要學科之一,高中物理的邏輯性較強,知識結構豐富,且物理知識與日常生活實踐的結合比較緊密,在高中物理教學中應用探究性學習模式能夠有效提升學生探究問題的能力,能夠幫助學生在探索問題的過程中掌握物理知識,夯實物理基礎,本文簡要分析了探究性學習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學中應用的必要性,并研究了加強探究性學習模式應用的幾點策略,旨在為提升高中物理教學效果做出貢獻。
關鍵詞:探究性學習;高中物理教學;應用
中圖分類號:G633.7
前言:傳統(tǒng)的“老師教,學生學”的教學模式并不能夠適應當今學生的特點,使得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缺乏自主性,忽視了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這并不利于學生接收知識,而物理又是一門與生活實踐結合十分緊密的學科,因此探究性學習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一、探究性學習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學中應用的必要性
(一)素質教育的必然要求
素質教育要求學生在充分理解學科理論知識的基礎上能夠將學得的理論知識應用到生活實踐中去,但在當前的應試教育體制下,許多學校為了追求高的升學率只是單純的講解物理知識點,再通過大量的習題進行鞏固,這種教學模式是片面的,探究性學習模式能夠將物理知識與生活實踐結合在一起,其是符合素質教育的必然要求。
(二)符合物理學科的特點
物理是一門邏輯性、理論性較強的學科,許多物理概念以及知識點晦澀難懂,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下,教師單純的傳授很難實現良好的教學效果,學生往不能夠真正的理解物理知識,探究性學習模式的應用能夠拉近學生與物理學科的距離,能夠讓學生在探究問題的過程中逐漸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識,同時提升了學生探究物理問題的能力,豐富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這就使學生在日常的物理學習過程中能夠時時刻刻關注物理問題,注意生活中的物理現象,從而實現了對物理知識的掌握[1],基于以上可以看出,探究性學習模式的應用符合物理力學科的特點。
(三)能夠豐富物理教學方式
在探究性學習模式下,教師可以針對物理學科知識點的不同設計多樣的教學方式,豐富的教學方式能夠使高中物理教學課程變得生動起來。例如教師可以將探究活動貫穿整個單元的物理教學中,也可以對局部的知識點進行探究,可以是歸納總結式的探究也可試試演繹、類比式的探究,這對發(fā)散學生思維、鞏固學生的物理知識、夯實學生的物理基礎等有著積極的意義。
(四)能夠有效提升學生學習物理的主觀能動性
探究性學習模式充分尊重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只是扮演了引導者的角色,學生在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完全通過自主的學習和探究實現對物理知識的理解,這就大大提升了學生學習物理的主觀能動性。
二、探究性學習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一)探究性課題的選擇
合理的選題是在教學中整個探究過程實現效果的基礎,教師在選取探究性課題時要充分符合教學目的,要能夠與教學內容相匹配。高中學生學習壓力較大,課業(yè)繁多,因此在選題時盡量不要選擇過于復雜的課題,這不僅會增加學生的學習壓力,還會在一定程度上打擊學學習物理的信息,教師可以選擇一些延伸性較廣、與生活聯(lián)系緊密的課題,這樣能夠使學生在不斷探究的過程中理解一些晦澀難懂的知識點,例如對于萬有引力這樣研究背景較深的章節(jié),教師可以搜集相關的物理學資料,結合生活中萬有引力的實例來設定課題,這樣能夠有效拓寬學生的視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能夠使學生在高中緊張的學習中獲得放松的體驗。
(二)探究性學習模式的實施
探究性學習模式的實施最重要的目的是實現學生被動接受式學習向主動探究式學習的轉變,在探究式學習的過程中,學生不再是被動的接收知識,物理學習也不再是學生的負擔,學生能夠在探究的過程中發(fā)現物理問題、掌握物理知識。在實際的應用過程中,教師可以先讓學生閱讀物理教材,對相關的知識以及物理概念、定義等有一個初步的認識,之后提出一個和所講知識相關的探究性課題,讓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實現對物理知識的掌握和理解。例如在能量轉化章節(jié)教學中,教師可以現讓學生了解能量的基本概念,能量轉化的概念,之后再提出“能量在轉化的過程中會消失掉嗎?永動機是否能夠實現?”等探究性的課題,讓學生在談論與探究的過程中理解能量守恒定律,明確在能量轉化過程中的能量損耗等知識。
(三)充分發(fā)揮教師的引導作用
在探究性學習模式的應用過程中雖然強調的是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以學生為主體,但是教師的引導也是其中至關重要的一環(huán),如果忽視了教師在探究性學習過程中的引導作用,那么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會出現云里霧里的感覺,很可能導致探究方向的錯誤,因此教師應當充分發(fā)揮其引導學生學習的作用。教師要巧妙的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這樣才能夠有效的將學生帶入到問題中,使學生在探究性學習的過程中能夠有目的、有興趣的去探究。例如在摩擦力影響因素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選擇兩個質量不同的玻璃球和三塊材質不同的場地,之后提出相同的玻璃球在相同力的作用下在哪種材質場地下受到的摩擦力最小,不同重量的玻璃球在同種材質場地下滑行距離是否一樣等探究性問題,通過這些情境的創(chuàng)設,將學生帶入到“摩擦力影響因素”等知識的探究中。
(四)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結合
在探究性學習模式應用的過程中,教師應當注重物理概念與生活實踐的互相結合,物理學科是來源于生活同時服務于生活的,物理知識通常理論性較強,理解難度大,將物理概念與知識和生活實際相結合能夠拉近學生和物理之間的距離,對提升其學習積極性有著重要的意義[2]。教師應當盡量選擇生活中常見的物理現象來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同時可以訓練學生從生活中的各個渠道來獲取物理信息,例如互聯(lián)網、圖書館等等,此外教師可以舉辦一些相關的物理實驗活動來增強學生的動手能力以及物理創(chuàng)新思維。通過理論與實踐互相結合的方式才能讓學生真正掌握和理解物理知識,才能幫助學生利物理知識解決生活中出現的相關物理問題。
結論:綜上所述,探究性學習模式摒棄了傳統(tǒng)的“老師教,學生學”的落后理念,真正實現了以學生為主體,其對高中物理教學有著重要的意義。高中物理教師應當合理的選擇探究課題,充分發(fā)揮引導作用,注重在探究性學習過程中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只有這樣才能夠真正體現出探究性學習模式的教學效果,才能提高高中物理教學效率,從而培養(yǎng)出高素質的物理人才。
參考文獻:
[1]姜平.高中物理教學中“探究性學習”的探討[D].華中師范大學,2004.
[2]馬進.探究性實驗教學模式在普通高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D].遼寧師范大學,201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