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功舉
“分子的立體構型”是《物質結構與性質》中的重要知識組塊,也是歷年高考考查的熱點,但因其內容過于理論化,較為抽象,也使之成為課堂教學的疑難點和學生學習的障礙點。學習中如何突破有關知識的困惑點呢?
以下策略供參考。
一、一表解“千愁”
①σ鍵電子對數(shù)=與中心原子成鍵的原子數(shù),如ABx型中的x。中心原子上的孤電子對數(shù)=(a-xb)/2,其中a為中心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shù)(或價電子數(shù)),x為中心原子結合的其它原子的數(shù)目總和,b為與中心原子相連的其它原子達到穩(wěn)定結構時所差的電子數(shù),如氫為1,其它原子等于“8-該原子的價電子數(shù)”。對于陽離子來說,a=中心原子的價電子數(shù)-離子所帶的電荷數(shù);對于陰離子來說,a=中心原子的價電子數(shù)+離子所帶的電荷數(shù)。
②實例中,一要注意一些等電子體;二要注意有些實例并非ABx型,而是ABxCy型,但也符合相應分子類型的規(guī)律。
③AB5型分子的價層電子對數(shù)為5,孤電子對數(shù)為0,實際立體構型名稱為三角雙錐形,如PCl5。AB6型分子的價層電子對數(shù)為6,分兩類,一是σ鍵電子對數(shù)為6,孤電子對數(shù)為0,實際立體構型為正八面體形,如SF6、AlF3-6;二是σ鍵電子對數(shù)為4,孤電子對數(shù)為2,實際立體構型為平面正方形,如XeF4。
④P4的空間構型為正四面體,但與CH4的正四面體不一樣,P4的四個磷原子位于正四面體的四個頂點,其鍵角為60°。
二、一圖破“三難”
教材第38頁圖2-15是一個很有意義的圖示(如圖1),它蘊含的知識豐富。細致解讀這一內容,會獲得很多有實際應用價值的知識,同時也能啟迪、拓展我們的思維。
①該圖中的結構式中還標出了中心原子的孤電子對數(shù)(除表示出共價鍵外,還顯示了孤電子對),叫路易斯結構式。這種表示方法為分析多原子分子的單質(如P4、S8)中原子的雜化軌道類型提供了參考模式,即可以根據路易斯結構式判斷出分子中σ鍵電子對數(shù)和孤電子對數(shù),或根據電子式判斷價層電子對數(shù),進而確定原子的雜化軌道類型,P4、S8中P、S的雜化軌道類型均為sp3。
②含孤電子對的VSEPR模型與分子的實際立體構型關系:當中心原子上有孤電子對時,其理論模型與實際構型并不一致;將VSEPR模型中的孤電子對去掉,即得分子的實際立體構型。
③H2O和NH3的VSEPR模型相同,都是四面體形,但實際構型不一致,是因為孤電子對數(shù)不相同,且影響H2O和NH3的鍵角大小。孤電子對之間的斥力>孤電子對與共用電子對之間的斥力>共用電子對之間的斥力,雙鍵與雙鍵之間的斥力>雙鍵與單鍵之間的斥力>單鍵與單鍵之間的斥力。
當氫化物的中心原子不同(如PH3、NH3、H2S)或中心原子相同而結合原子不同(如NF3、NH3)時,可根據原子的電負性大小及“成鍵電子對離中心原子遠近”及孤電子對數(shù)多少解釋其鍵角產生差異性的原因。
當解釋含有雙鍵(存在π鍵)的物質中鍵角的大小時,應強調雙鍵中的π鍵對成鍵的單鍵排斥作用較強,而影響鍵角,如HCHO中∠HCH實際略小于120°。
(收稿日期:2017-05-2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