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彩霞
摘要:在建筑工程項目建設過程中,施工管理是一項較為重要的工作,若是施工管理存在問題,則會對施工質量、進度等方面造成影響,從而影響到工程的有序進行。本文依托工程實例,對當前建筑施工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展開論述。
關鍵詞:建筑;施工管理;質量
1、工程實例
1.1項目簡介
某高層建筑位于市中心繁華地段,總建筑面積約為1.56萬㎡,共計21層,其中地上19層,地下2層,建筑高度約為65.6m,地下1層和2層的高度分別為5.45m和3.4m。根據相關規(guī)范標準的要求,該建筑按照使用年限為50a進行設計,主體采用的是剪力墻結構,樁基礎為PHC管樁+沖孔灌注樁,抗震設防烈度為7度,地下室與屋面的防水等級分別為二級和一級。
1.2施工管理問題分析
由于本工程所處的位置較為特殊,從而對施工管理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受一些因素的影響,導致施工管理過程中存在如下問題:
1.2.1準備工作不充分。
1.2.2進度滯后。導致進度滯后的主要原因如下:進度計劃的編制質量較差,可操作性不強;由于定期跟蹤糾偏機制缺失,致使進度動態(tài)管理不到位。
1.2.3質量管控不力。造成施工質量管控不力的根本原因是質量責任體系不完善,相關責任無法得到有效落實;質量問題的預防措施略顯不足。
1.2.4安全投入力度不夠。由于對施工安全管理的重要性認識不足,致使在安全措施方面的投入力度嚴重不夠。
1.2.5后期管理缺位。
2、建筑施工管理問題的解決對策
2.1施工前期引入精細化管理方法
為有效解決本工程施工前期準備階段不充分的問題,應依據標準化管理大綱的要求,組建一套完整的管理組織架構。在項目正式開工前,應按照工程的規(guī)模、施工現場的具體條件以及與預先編制好的管理規(guī)劃,對項目班組進行精細化管理方面的交底。項目部則應對項目的實施條件進行調查,并對相關文件進行研究分析,編制合理可行的施工組織設計。
2.2施工過程中運用先進的技術
在本工程的施工階段,鋼筋混凝土結構是較為重要的分項工程之一,粗放式的管理模式和經驗式的下料方法,很容易造成鋼筋損耗量增大。針對這一情況,在鋼筋下料環(huán)節(jié)采用線性規(guī)劃模型,具體的應用步驟如下:
第一步:對設計目標的相關數據進行綜合性分析,并在充分考慮各種因素的基礎上,構建模型;
第二步:結合實際情況,選取適宜的方法對模型進行優(yōu)化,并借助計算機完成問題求解;
第三步:分析計算結果,重點對實現的可行性進行分析。
以本工程中地下二層為例,對具體的計算過程進行分析:該層的層高為3.4m,共有結構柱50根,按設計要求,鋼筋的搭接率為50%,鋼筋原材料的長度為12m,結構柱所需的鋼筋規(guī)格如表1所示。
通過分析,鋼筋的下料方式有六種,具體如表2所示。
根據線性規(guī)劃模型,對最優(yōu)解進行求取,限于篇幅,計算過程省略。以第二種和第五中方法同時進行下料,用12m的鋼筋200根,每根截取4.1m和5.5m的料,再用同等數量和長度的鋼筋,每根截取4.8m的料2根,這樣能夠在滿足鋼筋使用要求的前提下,達到殘料量最少的目標。
2.3對進度計劃進行科學編制
通過網絡技術軟件的應用,可以使整個進度計劃直觀、形象地呈現出來,由此使得對關鍵節(jié)點的把控更加到位,并且為進度計劃的優(yōu)化和偏差調整提供了條件,進度的可控性有所提升。
2.4在質量管理中引入QC活動工具
在施工質量管理中,用QC管理理念對關鍵工序進行質量控制,通過該工具的引入,使得各個分項工程的施工質量均獲得一定程度地提升。
2.5在安全管理中強化檢查
采取定期、突擊和特殊檢查相結合的方法。定期安全檢查的周期為項目自檢控制在10-15d,各班組則應堅持每天進行一次安全檢查,突擊檢查是不定期地進行安全檢查,特殊檢查則是對施工中采用的新工藝、新設備等帶來的危險因素。
2.6加大施工后期的管理力度
在竣工驗收階段,應建立標準化的工作流程,對于新增和簽證工程的價款報審應及時完成,為結算工作的開展提供有利條件。同時,要做好相關資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為竣工驗收提供詳實可靠的依據。
結論:
綜上所述,建筑施工管理是一項較為復雜且系統(tǒng)的工作,一旦某個環(huán)節(jié)或細節(jié)出現問題,都可能對工程質量、進度、安全等方面造成不可預估的影響,為此,必須對施工管理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全面剖析,并結合工程實際采取合理可行的措施加以應對。
參考文獻:
[1]熊云.住宅建筑工程鋼筋混凝土項目施工管理問題研究——以某住宅建筑工程項目為例[D].南昌大學,2014.
[2]曹毅.某建筑施工項目現場材料管理案例研究[D].昆明理工大學,201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