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恩來
摘 要:作為一門增強學生身體素質的重要學科,體育擁有固定性、規(guī)范性的教學方式以及教學內容,同時其又具有一定的獨特性。體育課通常具有十分寬廣的教學活動空間,與語文、數(shù)學等注重理論性的學科相比,其具有較為特殊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手段。要想強化初中生的身體素質,首先必須加強對初中體育教學的改革力度,改變傳統(tǒng)呆板、低教學效率的教育結構和教育方法。各初中體育教師可從學生個體的差異性入手,將其閃光點發(fā)揚光大,并以學生的差異性為依據(jù)制訂相應的教學目標,同時還可充分利用學生個體的差異性提升其學習體育運動的興趣,以爭取進一步將初中體育課堂教學效率提升到最大化,強化初中生的綜合素質。
關鍵詞:新課程;初中體育;差異性教學
不論是在學習還是工作中,勞逸結合才是提高學習效率和工作效率的最佳方法。因此,在現(xiàn)代的教育中,除了對理論知識和書本知識的重視外,也不應忽略體育教育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的強大作用。尤其是在初中這一青少年生長發(fā)育的黃金階段,教師更應格外重視對學生的體育教育,并充分利用學生個體的差異性在教學方式上進行創(chuàng)新,在予以學生適當性鼓勵的基礎上提升其對體育運動的學習興趣和自主學習能力。本文就新課程背景下的初中體育差異性教學進行探討。
一、善于從學生的差異性中發(fā)現(xiàn)閃光點
由于傳統(tǒng)教育觀念已在我國教育界中根深蒂固,“嚴師出高徒”等傳統(tǒng)教育觀念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十分常見。并且,由于教師一直沿用嚴苛性的教學方法,導致其直接忽略了鼓勵和表揚的正面作用。實際上,教師不經意間的表揚話語或者一個表示贊揚的手勢都能讓學生頗受鼓舞,興奮好幾天。尤其是在初中體育教學過程中,體育教師一個贊許的目光就足以點燃學生的學習激情。因此,初中體育教師應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善于從學生個體的差異性中發(fā)現(xiàn)其特有的閃光點,并將其不斷放大,當學生有所進步時就應適時地予以鼓勵,強化其學習體育運動的信心。
二、以學生的差異性為依據(jù)制訂教學目標
在制訂教學目標時,教師首先要考慮的就是學生個體的差異性。因此,各初中體育教師應從各方面入手,全面地分析本班級學生在體育這一科目中的綜合學習情況,從而制訂出難易適中的教學目標,有效避免出現(xiàn)學生因教學目標難度太高而喪失學習信心或因教學目標難度太低而敷衍了事的不良現(xiàn)象。這就需要各初中體育教師以學生的綜合實際情況為依據(jù)將其劃分為優(yōu)、良、學困三個層次,為其制訂相應的教學目標。
譬如,在進行跳遠練習時,筆者根據(jù)每位學生的跳躍能力設置不同的跳躍目標,引導其在自己的能力范圍內不斷突破和提高。在某次跳遠練習課程中,本班級××跳得最遠的距離是1.95m,為了讓其有所突破,筆者給其定了個2m的目標。為了達到這一目標,其不斷努力練習,最后終于成功突破原有成績,達到了2m的目標。
三、利用學生個體差異性提升其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边@句話包含的哲理和意義幾乎沒有人不認同,并且沒有誰愿意主動去做自己不感興趣的事情,除非是被逼無奈。然而且不說被強迫去做自己不感興趣的事情有多痛苦和難受,就單指在強迫中被做完事情的結果,往往都是事倍功半的。這就充分體現(xiàn)了興趣的重要性和意義(尤其對學生來說)。在現(xiàn)代初中體育教學中,相當一部分教師干脆直接讓學生自由活動,使學生原本在體育課程上產生的興趣越來越少,且自主學習能力也越來越低。這就需要教育界與社會為初中體育教師和學生及時敲響警鐘了。
眾所周知,大部分女學生并不喜歡體育課,總覺得上體育課就是干“體力活”,總是弄得自己汗流浹背,又累又難受,內心對體育課產生一定的排斥感,使得原本趣味性和互動性十足的體育課成了男生的最愛。為扭轉這一局面,在教學健美操這一運動時,筆者充分發(fā)揮了女生天生的柔美優(yōu)勢。與此同時,筆者發(fā)現(xiàn)男生在練習健美操的相應動作時非常放不開,扭扭捏捏,使得教學效果并不理想。于是,筆者便通過“一帶一”(由一名女生帶領一名男生)的方式要求女生指導男生練習動作,這樣不僅使女生的優(yōu)勢在體育課堂中得以最大化發(fā)揮,同時還有效增進了學生之間的情誼,并且還最大限度地體現(xiàn)出了對性別差異的尊重。
總之,體育對學生綜合素質的發(fā)展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因此教育界應擺正體育這一課程在教學中的位置,尤其是在初中這一階段,學校應重視對學生的體育教育,并加強對體育教育的管理。在這樣的背景下,才能夠更好地為國家和社會培育出高素質的新型人才。
參考文獻:
[1]陳紓.探討新課程背景下的初中體育差異性教學[J].亞太教育,2015(16):51.
[2]汪武山.新課程背景下的初中體育教學探究[J].學周刊,2014(2):135.
[3]趙清堂.新課程背景下初中體育教學單元設計分析探討[J].中國校外教育,2015.
[4]丁馳中.新課程背景下如何提高初中體育教學效率[J].當代體育科技,2014,4(33):107-108.
編輯 趙 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