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瓊芳
【中圖分類號】R879.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7)09--02
脊柱后路術屬于常見外科手術,其對于病患機體造成的創(chuàng)傷比較大,令病患機體抵抗力、肌肉收縮等都會受到影響,加之術后常需要臥床休息,使得壓瘡的出現(xiàn)幾率較高[1]。故本文應用預見性護理和圍術期護理對脊柱后路術病患實施護理,以期降低病患術后的壓瘡率。
1 臨床材料和方法
1.1 臨床材料:在骨科行脊柱后路術治療病患中選擇80例進行干預研究,其中40例脊柱后路術病患歸入圍術期護理組,主要行一般的圍術期護理,男性脊柱后路術病患22例,女性脊柱后路術病患18例,年齡段52歲到74歲,年齡中位值(63±1.2)歲,另外40例脊柱后路術病患歸入預見性護理組,主要在圍術期護理基礎上配合預見性護理,男性脊柱后路術病患23例,女性脊柱后路術病患17例,年齡段50歲到72歲,年齡中位值(61±1.5)歲,排除存在手術禁忌癥、嚴重肝腎疾病、精神異常、哺乳期和妊娠期病患。圍術期護理組和預見性護理組病患的臨床材料對比不存在統(tǒng)計學研究意義。
1.2 方法
1.2.1 圍術期護理組:圍術期護理組主要行一般的圍術期護理,具體為:在手術之前,護士應向病患、病患家屬講解脊柱后路術的大體流程、預期效果和醫(yī)療人員的資質等,然后做好手術的前期準備工作,手術時,護士應該嚴密觀察病患的體征情況,配合醫(yī)療人員進行手術治療。手術后,護士應該確保病房的溫度濕度適宜,定時查看病患的病情情況和并發(fā)癥情況,指導病患定時用藥,為病患開展飲食指導、生活干預,并解答病患、病患家屬的問題等[2]。
1.2.2 預見性護理組:預見性護理組主要在圍術期護理基礎上配合預見性護理,包含:(1)術前預見性護理。在手術前一天,護士應該到病房為病患進行知識宣教和身體檢查,配合圖卡講解進行手術時病患應該采取什么體位、應該如何配合、壓瘡影響因素和容易出現(xiàn)部位的預防處理等,查看病患的皮膚情況,評估病患術后出現(xiàn)壓瘡的風險,以便制定護理方案。(2)術中預見性護理。術中需要病患取仰臥體位,這一體位屬于強迫性的體位,容易令病患部分組織(比如腳趾部位、膝前部位、女性乳房部位和男性生殖器部位等)受壓,阻礙血液循環(huán),導致脂肪較薄弱部位或者肌肉部位等壓瘡風險升高。所以為了避免出現(xiàn)壓瘡,護士應該準備拱形相關脊柱床架,減少手術體位給病患局部組織造成壓迫,然后對病患體位進行規(guī)范,女性乳房部位與男性生殖器部位應該放置在體位墊中間的中空位置,對壓瘡高危部位采取泡沫貼以減少壓迫,術中主要做好保暖工作,如果發(fā)現(xiàn)存在壓瘡情況應該采取措施進行糾正。(3)術后預見性護理。術后護士應該嚴密觀察病患的皮膚狀況,定時協(xié)助病患翻身,并給予適當按摩以促進病患的血液循環(huán),對病患實施壓瘡相關風險評估,然后根據(jù)評估的具體情況采取預防策略,并加強受壓迫部位的護理。
1.3 評估指標:比較這兩組研究對象的壓瘡率及生活質量評估。其中生活質量的評估主要采用SF-36表來進行,評估分數(shù)高代表病患的生活水平高。此外,對病患壓瘡情況進行分期評估,壓瘡I期代表連續(xù)兩天病患的同一個部位存在按壓不褪色紅斑,壓瘡II期代表病患的表皮受損,皮膚出現(xiàn)水泡、淺凹坑等。壓瘡III期代表病患皮下組織發(fā)生壞死、潰瘍情況,甚至對深層的筋膜造成侵襲。壓瘡IV期代表病患的深層組織遭到破壞,如肌層或骨骼部位等。
1.4 統(tǒng)計學的處理分析:對本文研究得到的數(shù)據(jù)采取SPSS21.0處理軟件進行統(tǒng)計、處理,以“百分比”來表示計數(shù)數(shù)據(jù),并采取檢驗,以(±s)來表示計量數(shù)據(jù),當P值低于0.05以下時,代表數(shù)據(jù)間有比較價值[3]。
2 結果
2.1 兩組術后的壓瘡率比較:圍術期護理組病患術后出現(xiàn)I期壓瘡7例,II期壓瘡4例,III期壓瘡1例,IV期壓瘡1例,壓瘡率32.5%(13/40)。預見性護理組病患術后出現(xiàn)I期壓瘡3例,II期壓瘡1例,壓瘡率10%(13/40)。預見性護理組病患的壓瘡率低于圍術期護理組,結果有比較意義。
2.2 兩組術后的生活質量評估比較:圍術期護理組病患術后SF-36評估分數(shù)是(52.6±2.2)分,預見性護理組病患術后SF-36評估分數(shù)是(67.1±2.7)分,預見性護理組病患的生活質量評估優(yōu)于圍術期護理組,結果有比較意義。
3 討論
壓瘡發(fā)生多因為病患局部皮膚在長時間的受壓情況下,缺血和缺氧,從而使得皮膚潰爛引發(fā)疾病。誘發(fā)壓瘡影響因素比較多,如病患自身的因素、手術操作因素、手術所采取體位以及手術時間因素等,所以本文嘗試對一部分脊柱后路術病患行預見性護理,術前護理重點在于深化病患對于壓瘡預防知識的認知,提升病患的重視度以及手術配合度,減少病患自身因素對于壓瘡發(fā)生率的影響,術中護理重點在于體位護理和配合護理,減少體位壓迫增加壓瘡幾率。術后護理重點在于觀察病患的皮膚情況,通過進行壓瘡評估,及時采用預防策略,最大程度降低壓瘡風險。從研究結果數(shù)據(jù)能夠發(fā)現(xiàn),行預見性護理病患的壓瘡率是10%,比行圍術期護理病患壓瘡率的32.5%要低,可見預見性護理能夠降低壓瘡率的發(fā)生。在生活質量上,行預見性護理病患的SF-36評估分數(shù)是(67.1±2.7)分,高于行圍術期護理病患的(52.6±2.2)分,可見預見性護理能夠提高脊柱后路術病患的生活質量。綜上,預見性護理能夠改善脊柱后路術病患生活水平,降低壓瘡率,效果較好,可推廣。
參考文獻
范秋紅.脊柱后路手術患者蘇醒期躁動的護理干預[J].實用骨科雜志,2015,21 (02):191-192.
吳玉霞,何瑞環(huán),樊燕青.脊柱后路手術俯臥位難免壓瘡的護理干預[J].中外醫(yī)學研究,2015,272(12):120-122.
吳偉華,夏紅艷,陸晶,孫小草,劉璐.護理干預對脊柱手術后并發(fā)腦脊液漏患者的應用效果分析[J].頸腰痛雜志,2015,36(06):514-51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