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課程改革已經進行了好幾年了,小學課堂經歷了從“鴉雀無聲”到“暢所欲言”的變化。這種變化充分展示了新課程改革的魅力。然而,教師面對教學產生了越來越多的困惑,不知道怎樣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提升
新課程改革對于我們的小學語文教學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語文課程標準》中提出教師要教給學生實用性強、有價值的知識,在語文教學過程中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進行有效教學。有效的課堂教學是指在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使學生能夠學有所獲,每個人都能在原有基礎上有所提高和進步。這就要求教師既要關注學生當前階段的學習情況,又要關注學生未來的可持續(xù)發(fā)展,讓學生在認知水平和情感體驗上都有所發(fā)展。下面筆者結合自己多年的小學語文教學經驗,談談如何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
一、 創(chuàng)設情境,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要想讓學生對于語文學習保持持久的興趣和高度的注意力,就要從調動學生積極的學習情感入手,根據教學需要和學生實際,創(chuàng)設各種情境,讓他們在生動、具體、熟悉的情境中快樂學習,輕松掌握所學知識。在為學生創(chuàng)設有效教學情境的過程中,教師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 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要有明確的目的
每一堂語文課都有一個清晰的教學目標和一定的教學任務。教師在設定教學情境的時候,要考慮到是否有利于學生的語文學習,是否能夠促進學生認識水平的提高以及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等方面的有效發(fā)展。所以,在教師備課的過程中,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要始終圍繞這本課的教學目標展開,發(fā)揮設定情境的促進作用,利用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主導作用,引導學生從教師設定的語文情境中發(fā)現(xiàn)語文問題,引發(fā)學生積極思考,從而獲得語文知識,完成教學任務。在整個教師引導的過程中,教師提出的問題要明確、具體,有一定的啟發(fā)性。
(二) 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要與時俱進
隨著時代的進步和信息技術的飛速發(fā)展,當今社會的學生獲得知識的渠道越來越多樣化,他們可以通過電視、網絡、書籍等各種渠道獲得大量的信息,所以教師不能再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來束縛學生的綜合發(fā)展。作為教師,我們要與時俱進,用發(fā)展的眼光看待學生,所創(chuàng)設的教學情境也應該具有新時代的氣息,這樣才能讓學生有參與的積極性。
(三) 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要結合學生自身特點
教學情境可以分為很多種形式,比如我們在平時教學過程中常用的問題情境、比賽情境、故事情境等。不管教師采用哪種形式,都要從學生的不同年齡特點和認知規(guī)律出發(fā),結合學生的日常生活經驗來設定具體的情境。對于低中年級的學生,教師可以為他們創(chuàng)設講故事、做游戲等形式的教學情境,對于較高年級的學生,教師應該多創(chuàng)設一些有助于激發(fā)學生思考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問題情境,通過語文本身的學科魅力來感染學生自覺主動地投入到語文學習當中來。
二、 深入研究教材,傳授有價值的語文知識
要想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教師就必須對學生輸入有效的語文知識。對于學生而言,有效的語文知識指的是他們還不知道和了解的語文新知識和新材料,需要經過學習才能掌握的內容。教學內容的設定是否有效與語文知識的屬性以及學生在語文課堂的學習狀態(tài)有著直接的關系。第一,學生語文知識水平的提高需要有效的語文知識量。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只有讓學生學到了應有的語文知識才能說是教學的成功。第二,學生的智力發(fā)展取決于有效的語文知識量。學生的發(fā)展是語文教學的主要任務,語文知識不是智慧,學生會運用這些知識才是真正做到了智力的發(fā)展。第三,語文教學的心理效應取決于有效的語文知識量。學生只有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通過探索語文知識體會到成功的喜悅,從而產生愉悅感,才能真正驅動自己內在的學習原動力,產生持久的學習興趣。
三、 進行有效的語文探究,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新課程理念確定了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所以要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教師就要想方設法調動起學生參與課堂教學活動的積極性,使學生能夠發(fā)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積極主動地進行自主學習。有效的探究學習過程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關鍵。雖然學生是整個學習活動的主體,但是教師要清楚地認識到,小學階段的學生是不夠成熟的學習主體,他們的年齡、知識水平、學習能力和學習經驗有限,所以教師要注意發(fā)揮自己在教學過程中的主導作用,做好課堂教學組織者和引導者的角色,幫助學生更好地發(fā)揮自己的主體作用,讓他們學會學習。特別是學生在遇到分歧或者疑難問題的時候,教師要及時施以援手,加以指導和點撥,這樣才能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促進學生的全面健康發(fā)展是我們每個小學語文教師共同追求的目標。無論課程如何改革,這一目標是我們永恒不變的追求。人們常說“教無定法”,我們要不斷學習,不斷更新自己的教學理念,研究更多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和策略,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發(fā)揮學生在語文教學過程中的主體作用,改革和創(chuàng)新課堂教學模式,以真正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作者簡介:
黎光華,四川省遂寧市,四川省蓬溪縣回水鄉(xiāng)小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