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看到我們的傳統(tǒng)教學學習由老師做主,老師說了算,兒童被動學習、機械學習、他主學習。何談學生個性與創(chuàng)新能力,所以基礎教育改革勢在必行,新課改啟動幾年了,我縣課改已經(jīng)取得了初步成效,新課改適應素質(zhì)教育的要求,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促進教師專業(yè)化發(fā)展,創(chuàng)新教育,提高教育教學質(zhì)量,培養(yǎng)了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能力。
關鍵詞:新課改;學習方式;進取;改變
當然課改中還存在不少問題,比如教學進度完成情況,這都要求我們在教學工作中,以“教書育人,因材施教”為人生信念。要求我們不斷學習、不斷探索和研究,使自己始終站在教育最前沿。
一、 轉變觀念,做課改支持者
改革伊始,接觸“六步四疑五悟”學案導學這一全新的理念,新的觀點,新的方法……讓我們感到既興奮又困惑。因為這套教學模式不僅要求教師更新教育理念,重新確立自己在課堂中的角色,又要求教師們改變每天進行著的習以為常的教學方式、教學行為。這使她不知該如何備課,更不知如何上課。但我們是清醒的。我們清楚地知道,課改勢在必行,我們必須適應教育的需求。于是,我們開始研究“六步四疑五悟”教學框架,認真分析新的教學理念,學習大量的課改資料,了解大量的教育前沿信息。最后,深入課堂,在實踐中求真知,求進步!
二、 銳意進取,做課改急先鋒
課改的突破口是課堂。作為一名教師,只有抓住課堂上的40分鐘,才能使教學更有價值。為了搞好課堂教學,我們和同事認真設計預學案。首先是教師個人自備,每位教師根據(jù)班級實際情況、個人教學風格,發(fā)揮自己的特長,備出個性化學案;其二是“集體備”,吸取眾家之長,對自己的學案進行二次設計,達到優(yōu)勢互補,資源共享;其三是“反思總結”,課后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將具有實效性、個性化的教學設計總結經(jīng)驗,加以完善。對于不符合本班實際,針對性不強,效果不理想的教學設計查找原因,加以改進。在學科組長的帶動下,同年級組的教師總是群策群力備好預學案。有什么問題,大家也會一起探討;有什么經(jīng)驗,大家一起交流,互通有無,資源共享。
三、 正確認識新的學習方式、改變以前的學習方式
主要包括: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性學習。自主學習就是自我作為學習的主人,而不受他人支配的學習方式。它強調(diào)學習的主動性、獨立性、自控性,關注學習者的興趣和職責,有助于弘揚主體性和自主精神。合作學習是指學生在小組或團隊中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有明確的職責分工的相互性學習。它強調(diào)學習的交往性、互動性、分享性,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團隊意識和群眾觀念。探究性學習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從自身生活中選取和確定專題,透過學生自主獨立地發(fā)現(xiàn)問題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學習方式。它強調(diào)學習的問題性、過程性、開放性,有助于構成學生的內(nèi)在的學習動機,批判的思維品質(zhì)和思考問題的習慣。自主、合作、探究性等學習方式,能夠更大限度地調(diào)動學生的主動性、用心性,更能激發(fā)學生的內(nèi)在的學習動力,更能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精神和實踐潛力。大力提倡這樣的新的學習方式,是現(xiàn)實的要求和未來的需要。
四、 蹲下身子,做課改引路人
身為一線數(shù)學教師,新課改的實施,迫使要我們要精心設計每一堂課,改變以往的課堂教學方法,把課堂真正還給學生。新課改和課堂不再是教師的獨奏,而是師生的合奏,演奏主旋律的是學生,教師只是那個伴奏者!有句話說得好,“學生未必不如師”,在新的課堂,作為教師應不以權威自居,不以學生唯命是從為榮,與學生建起民主、平等的新型的師生關系。要從高高在上的指揮者中走出來,蹲下身子來欣賞學生,傾聽學生,向學生學習,和學生一同成長。
五、 教師與學生的關系更加和諧、教師更能及時發(fā)現(xiàn)學生的長處
師生關系的和諧,首先在于教師對學生的愛。老師對學生的那份愛是溢于言表的,是沒有對學生的隔閡,也沒有偏愛。這種愛是無私的、公正的、是面向全體學生的。其次,也是更為重要的,是老師和學生之間的關系是平等、民主、合作的。馬斯洛健康心理學告訴我們:任何一個健康人心里都有一些需要,當滿足了基本需要,一個更高的需要才得以出現(xiàn)。當學生滿足了師生間的平等、互尊、合作的需要,學生才會因此發(fā)展了自尊、自重。當學生的情感需要得到滿足,在和諧的學習環(huán)境里,感到自身的價值、人格得到尊重、承認,才會簡單地、愉快地投入學習,避免了無謂的爭端、煩惱以及恐懼。
“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fā)展”是新課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它意味著以下三層含義:第一,關注每一位學生。關注的實質(zhì)是尊重、關心和牽掛;第二,關注學生的情緒生活和情感體驗。我們精心設計教學資料、教學過程,使教學過程成為學生一段愉悅的情緒生活和用心的情感體驗,幫助學生樹立學習的自信心;第三,關注學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養(yǎng)成。我們不僅僅要充分挖掘和展示教學中的各種道德因素,還要用心關注和引導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各種道德表現(xiàn)和道德發(fā)展,從而使教學過程成為學生一種高尚的道德生活和豐富的人生體驗,幫助學生建立愛心、同情心、職責感。
課改初期,學生并不買我們的賬。一開始,我們放不下老師的架子,以自己為中心,對學生沒有耐心,不相信調(diào)動不了學生。幾經(jīng)失敗,我們只得總結教訓,放下架子,召開了幾次動員會。我們鼓勵學生大膽質(zhì)疑,勇于提出問題,樹立只要說就能進步的信念。在預習中引導學生多想多問,深入思考,刻苦鉆研,教育學生不迷信書本,不盲從權威,開動腦筋。我們鼓勵學生在課堂上發(fā)表自己的見解與感受,要學生有“寧可說錯,不能不說。答錯無罪,反駁有理?!钡男拍?。而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xiàn)得到表揚贊許后,信心倍增……學生自己評價同學,把預習中設計的問題在課堂上提出,其他同學回答。這樣,學生都踴躍提出問題,并且爭搶回答,有時由于觀點不同,課堂上會不時出現(xiàn)爭論之聲,學生的積極性調(diào)動起來了。
課改因不同的聲音而艱難,也因不同的聲音而精彩。這股新課改之風會讓我們?nèi)缭敢詢敚兛菰餅橛腥?,變呆板為靈活。愿我們的課堂更加豐富多彩,煥發(fā)出生命的活力!我們將在課改中穩(wěn)步提升教學質(zhì)量,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參考文獻:
[1]張澤科.弘揚學校教育課程化的課改主旋律[J].教育科學論壇,2013(12):67-68.
作者簡介:
毛衛(wèi)紅,湖南省益陽市,湖南省益陽市南縣茅草街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