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國紅
摘 要:教師職業(yè)具有復雜性、繁重性、創(chuàng)造性等特點,當前,許多教師面臨著職業(yè)壓力,嚴重影響了教師的身心健康。對教師的職業(yè)壓力進行分析,并提出學校管理者為教師“減壓”的各項保障措施。
關鍵詞:職業(yè)壓力;減壓;以人為本;保障
一、當前教師職業(yè)壓力分析
1.教師在授課時,既要考慮運用恰當?shù)慕虒W手段、科學的教學方法,同時也要考慮學生的接受能力和發(fā)展水平
教學工作要求教師在教育理念、教學方式、教師角色等方面有巨大的轉(zhuǎn)變;在課程開發(fā)、課程實施、教育科研等方面有新的建樹,要求教師盡快進入角色,成為新課程標準的適應者和建設者。課程改革向教師提出的要求使教師面臨巨大的壓力,理想與現(xiàn)實的落差往往讓教師無所適從。課程實施中會遇到缺少課程資源、缺少經(jīng)費保障、缺少理論指導、學生不適應、家長不接受等困難,但在課程改革的大趨勢下,又不得不使自己去適應并建設新課程,使教師承擔著繁重的教育教學任務、超負荷的工作,這必然會影響教師的心理健康。
2.各種評價和競爭機制帶來的壓力
學生的考試成績、升學率一直是教師壓力的最大來源,“以分數(shù)論學生,以升學率論老師”的現(xiàn)象普遍存在。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只有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提高升學率、優(yōu)秀率,才能在評價和競爭中取勝。因此,許多教師想方設法利用課余時間補課、訓練、輔導,教師工作量增加的同時,壓力也隨之增加。
3.同領導、同事、家長、學生的關系帶來的壓力
學校領導與教師是一種管理與被管理的關系,學校領導對教師的態(tài)度、印象、關系親疏遠近都或多或少地體現(xiàn)出教師個人和工作的認同程度,兩者之間的距離是客觀存在的。因此,教師在對待和處理同領導的關系時,往往帶有感情性。
教師之間既是競爭者,又是合作者。如何將競爭與合作平衡,既能維護自己的權(quán)益,又能顧及到他人的需要,同時與同事建立友好的關系,這一切確實使教師心理上多了一份負擔。
家長和教師之間是相互制約和相互影響的關系,家長對孩子的期望對于教師來說是一種責任,使教師將每一個孩子的成長和成才當作自己的任務;家長對教師工作的評價客觀上影響著教師的日常教學活動,每一位教師都希望自己的工作能夠得到家長的好評,但每個家長的文化層次、社會閱歷不同,都有一套自己的評價標準。因此,教師難免在評價中受到不公平、不恰當?shù)脑u價。因此,在和家長合作交流中會感到一種壓力。
教師對于學生來說是管理者。在平等與公平理念日益彰顯,依法治教呼聲漸漸高漲的今天,教師在管理學生的過程中,既要使自己的行為符合教師身份,又能照顧到學生全面發(fā)展,更要考慮到管理本身的科學性和合法性。
二、學校管理者為教師“減壓”的具體保障措施
1.環(huán)境保障
寬松、民主、舒適的校園環(huán)境是治療教師心理壓力的良方。環(huán)境不僅包括物質(zhì)環(huán)境,還包括文化環(huán)境。一方面,學校管理者應加大資金投入,在基礎設施建設,如教師辦公室、教室、校園布局等方面做出改善和提高,使教學環(huán)境和基礎設施有利于教師的身心健康。另一方面,校園文化建設,以平等、合作、尊重、關懷的理念去武裝校園,建立起友愛、奮進的文化心理環(huán)境,以及協(xié)調(diào)和諧的人群氛圍,使每個人在這種校園文化中受到熏陶,從而內(nèi)化為自身的行為方式和價值追求。
2.制度保障
在學校的各項獎懲制度、考評考勤制度、教師聘任制度以及職稱評定、培訓安排制度等方面,遵循公平、公正、公開、透明的原則,讓教師減少對考核公平性方面的擔心,從而全心全意地做好本職工作,迎接各項制度的考核。
3.教學工作的保障
建立和健全教育管理系統(tǒng),充分發(fā)揮教導處、教研組、教研室等機構(gòu)的作用,合理、科學地安排每位教師的工作,及時了解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基本情況。學校領導還應親自參加教學實踐,深入教學第一線,以自己的親身體會來了解教師工作的辛苦,以己推人,從而使管理能貼近教師、貼近教學,避免官僚化的管理,實行平等的、人性化的、實實在在的管理手段和方式。
4.法律保護
一方面,教師要加強自身法律意識,知法守法,依法治教,使自己的言行遵守各項法律法規(guī);另一方面,學校領導應考慮到自身和教師的法律保護需要,建立相應的法律保障體系,在此體系下,既要使教師合法權(quán)益受到保護,又要避免觸犯法律。
建設一支政治、業(yè)務素質(zhì)好的教師隊伍,是學校領導者的重要責任。因此,在教師管理方面要考慮教師的特點和需要,同時關注教師的生存狀態(tài)、精神面貌、心理健康等。將管理視為一項服務,為教師服務、為教學服務、為學校發(fā)展服務。教師管理既是管理,又是服務,同時也是一門藝術,學校管理者應使管理、服務、藝術三者形成一股合力,利用合力推動教師發(fā)展,推動學校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黎曉露.中小學教師職業(yè)生涯管理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09.
[2]郭曉華.以人為本理念的中小學教師管理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05.
編輯 魯翠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