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中語文小說可讓學生間接地了解社會,同時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智育、德育、美育三者息息相關,不可偏廢,其中審美教學在高中語文小說教學中也占有重要地位。本文嘗試分析語文小說審美教學現(xiàn)狀的基礎上,對如何有效進行高中語文小說所伴隨的審美教育的途徑于思路進行探討。
【關鍵詞】高中語文教學;審美教學;美育
一、美育的含義
在高中教學的眾多學科中,再沒有比語文與審美教育更加貼近的學科了,美育之路任重道遠,語文教學要把握美育之精, 開辟其學法,教法等,為新課程改革做出更加準確的內涵解釋,語文教學給予學生的不僅僅是德育、智育的影響,同樣也必然可以帶給學生美的熏陶,高中語文人教版教材,是一套精心選訂的權威教材,所選文章都是古今中外文學寶庫中的精華,具有極高哲學及教育價值。據(jù)統(tǒng)計,高中語文教材收錄了十幾篇篇優(yōu)秀小說,可見小說份量不輕。這些小說涵蓋了語文知識各方面,通過其學生可間接了解社會歷史百態(tài),培養(yǎng)審美情趣等。學生通過學習教材中收錄的小說文章了解到豐富的人文、表達等知識,不僅僅再是初中語文小說教學中的淺層次學習,而是進入到更深層面,達到文化素養(yǎng)和表達層面,學會發(fā)現(xiàn)美、鑒賞美、創(chuàng)造美。
二、語文小說審美教學現(xiàn)狀
(一)社會與審美教學
隨著國家發(fā)展前行,社會各方面都處于矛盾與調整中,國民文化品位逐漸趨于多元,但語文教學內容相對穩(wěn)定。有些篇目在思辨性、文學性等方面與當今的大眾審美所不相符合,有的更多的是傾向于其他方面而忽略了語文教學。
(二)偏重知識訓練,忽略審美能力培養(yǎng)
高考壓力之下的教學中,字詞語法等知識點講解通常都是教師的教學著重點,因為都是以高考考核重點為風向標。學生自身也知曉這一點,所以在提升升學率的任務下,老師自然而然在課堂教學中對字詞語法積累更加偏重,因而忽略了審美教學,這樣就大大降低了審美教學的價值,偏廢了對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導致學生在遇到新的教材內容時,只會慣性地套用教師以往所教套路,僅從字詞語法等方面進行分析,對提升學生審美能力無利。
(三)語文教育與審美教學
在單一語文教學模式下,小說學習會間接固化于一種思維模式,目前仍有一部分這樣想法:認為美育并不必要的教學內容,相比而言,智育更受青睞,智育于學生來講實效性更強,美育的缺點在于更多的是說教,而沒有具體的實踐活動,注重灌輸、輕滲透;且美育的教學方法較少,沒有與學生心理相適應,能將美育精髓傳達透徹的教學模式,如在舊教材中魯迅先生的《祝?!防锏南榱稚┑娜松H遇,如今的學生很難體會,但學生對舊社會的某些痕跡卻仍有所知,這個時候教師就要在旁協(xié)助,用各種啟發(fā)性語言引起學生的內心想象,這份學生自己的內心想象,建構于小說之上,同時老師的教學切不可忽略其中的思想內涵,只講詞匯、表現(xiàn)手法等不能對學生進行很好的審美教育。
(四)講解為主,疏漏小說審美特性
高中語文教學主要以教師個人講解為主,學生參與不多,導致學生審美積極性未得到發(fā)展。在教學中教師將文章中心含義、段落大意及主題思想等直接教授給學生,讓學生來不及思考和分析。教師通常只對可能成為考試內容的內容進行重點分析,并提煉總結好后讓學生記住。這種教學方式缺點在于讓學生無法直接感知文章,從而進行審美活動,教學效果一般。
三、高中語文小說審美教學具體實施
小說類課文有諸多元素,分別是人物、情節(jié)、場景等。但文學是活的,是生機勃勃的,她其中的意象也不是固定不變的,她是作者情感的體現(xiàn),作者感悟的載體。因此課文講授時,須讓學生明白:小說的學習不能只盯著人物和情節(jié),還應通過作者所繪去體會作者所想要表達的。個人情感、內心的期望、所處時代的特點,探索其價值,使學生審美能力提升,筆者從美學角度看待這些選入小說,發(fā)現(xiàn)這些小說不僅時間跨度大,還包含了各種風格作家的作品,編排也是由淺入深,所以教學時教師應分清側重。學習小說步驟包括:積累詞語、了解小說要素、對其創(chuàng)作思想進行學習等,從只注重描寫轉移到注重小說要素與故事情節(jié)和環(huán)境等。對于高年級學生而言,對他們學習小說的能力要求也隨之提高,學生逐漸學會多種表達方式在小說中的應用,理解學習小說的意義所在。小說都其獨有的特點和風格,教師不能禁錮于此而要具體情況具體對待,按其特點去把握,比如小說中的布局、人物形象、人物性格等。充分掌握這些后,對小說總體教學有了認識,教師方能在實際教學中完成把握、傳遞美的任務,使學生在學習中享受到美,以便更好地理解文章宗旨,提升審美能力。教師可從多渠道來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我們知道對于語文學習而言,“意象”很重要,即學生對文章素材的內心構劃,不管是詩歌還是小說,現(xiàn)代文還是文言文,都有作者的意象蘊藏其中,學生如果能有點入面,深入其中,即是對“意象”的構劃成功,在構劃這份意象,即思維形時,情感體會也是重要一步,而情感的體會離不開審美教育的直觀教授,體現(xiàn)著學生本身的審美能力,小說的學習,教師的任務重點是讓學生能和作品產(chǎn)生情感共鳴,有了情感的共鳴,之后的學習事半功倍,而筆者認為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還可采取讓學生在作品的情境中體驗美的方法,情景各種各樣,作為建構主義教學法的一支分支,情景教學通過對課文深入研究,教師先在自己腦中形成一種氛圍,使己沉醉于課文之中,再在課堂上運用生動的語言與多樣的體態(tài)語言,引導學生逐漸進入情景之中,發(fā)揮想象并結合文章中描寫的形象、畫面、動作和反映人物性格等,讓具體意象生動起來。
四、小結
審美教學是高中語文小說教學中的重要內容,知曉其在教學中的正確地位并教學實施得當,是語文教學帶動教學理念更新的意義所在。教改背景下語文小說教學要拋開傳統(tǒng)教學思路,不能一味從一個角度來進行講解,嘗試用審美的角度出發(fā),避免過度關注主題思想導致對小說本身的淡化,應秉持充分尊重學生的教學思路,讓學生自己去發(fā)現(xiàn)小說之中精妙之處,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在心中描繪出作者所想要表達的意象,甚至重塑小說,教師要提醒學生重點去品味小說的“三美”,通過對其社會美、自然美、藝術美得感悟,學生進行文章意象構劃,領悟到作者所表達意境,既學到了知識,又提升了審美教育。 在談到過,只有將作者主體訴求放置于個人審美想象中,讀者方能獲得頓悟的滿足、實現(xiàn)審美的價值。
參考文獻:
[1]隋德新.淺談高中語文審美閱讀教學[J]. 市場周刊(理論研究),2015,(02):126-127+107.
[2]嵇云霞.高中語文散文閱讀教學的審美困境與突破[J]. 中國教育學刊,2015,(05):50-53.
[3]張蕊.高中語文閱讀審美能力培養(yǎng)策略初探[J]. 科教文匯(中旬刊),2010,(03): 89+93.
[4]胡倩.高中語文審美教育策略分析[J]. 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0,7(04): 100.
[5]董軍民,陳艷輝.中學語文教學審美活動中的個性差異探析[J]. 現(xiàn)代中小學教育,2009,(10): 34-37+41.
作者簡介:
李楠(1993.05~),女,湖北省黃石人,碩士,在讀于湖北師范大學,研究方向:教師專業(yè)化發(fā)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