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鳳蓮
摘 要:本文分析提出,培育高職學生的文化自信,事關高職教育成敗得失。培育高職學生的文化自信,需加強頂層設計,構建職業(yè)特色校園文化;發(fā)揮文化傳承主渠道主陣地作用;要增強傳統(tǒng)文化課程的吸引力;要加強精品文化社團建設和校園網(wǎng)絡文化建設。
關鍵詞:培育 高職學生 文化自信 途徑
文化自信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一個政黨對自身文化價值的充分肯定,并對其文化生命力保持堅定的信心。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指出,“全黨要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并進一步強調“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這一論述彰顯了我們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的理性認識,也凸顯了“文化自信”在“四個自信”中的地位。
高職教育已占據(jù)高等教育半壁江山,如何培育高職學生這個特殊群體的文化自信,事關高職教育成敗得失。與本科生相比,高職學生的文化基礎相對薄弱,對我國傳統(tǒng)文化關注不夠、認同不高,文化自信普遍缺失。因此,喚醒高職學生的文化自覺,培育他們的文化自信非常迫切。筆者認為要側重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一、加強頂層設計,構建職業(yè)特色校園文化
文化需要積累、需要底蘊、需要厚積薄發(fā),文化建設是一個系統(tǒng)工程,需要長期經(jīng)營。高職院校辦學歷史比較短,文化底蘊不夠深厚、校園文化特色不很鮮明,環(huán)境育人有較大的局限性。高職院校的決策者需從踐行文化自覺的高度省視學校校園文化建設,要科學規(guī)劃、精準布局,并精心組織實施,才能更好地發(fā)揮校園文化的育人作用,為培育高職學生文化自信奠定基礎。
二、踐行文化自覺,充分發(fā)揮文化傳承主渠道作用
文化是一個國家和民族進步的力量本源。中華文明,源遠流長,中華文化,博大厚重。高職院校擔負著為國家培養(yǎng)生產服務一線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
首先,要加強對高職院校師資隊伍“四個自信”的教育,增強教育工作者守土有責、守土盡責,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文化的責任意識和文化自覺。只有教育工作者有了文化自信,在文化傳承上勇于擔當,才能在教書育人過程中,更主動自覺地培育學生的文化自信。
其次,要發(fā)揮好文化傳承主渠道作用。文化傳承的主渠道、主陣地還是在課堂,高職院校在課程設置時,要開設相應的文化素質課程,并加強課改,提高文化課程的吸引力,通過課堂教學的主渠道加強高職學生對中華文化的認知,培育學生的文化自信。
三、培育打造精品文化社團,增強文化活動育人的實效性
文化的傳承與文化自信的培育不能局限于課堂。學生社團是校園文化活動和學生素質教育的有效載體,要充分利用高職學生文化社團活動的這個有效載體,來傳承中華文化,培育高職學生的文化自信。高職學生一般都是根據(jù)自己的興趣愛好、自愿選擇參與社團活動,因此,高職院校有關職能部門要增強主動性、掌握主動權、打好主動仗,充分挖掘、培育、打造更多的精品文化社團,引導更多學生參與文化社團活動,參與精品文化社團建設,自覺學習和傳承中華文化,努力培育文化自信。
四、因勢利導,搶占校園網(wǎng)絡文化陣地制高點
隨著互聯(lián)網(wǎng)、電腦、智能手機的普及,網(wǎng)絡文化對大學生的影響日益深遠,并且影響是多元的,高職院校必須因勢利導,不能讓高職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偏離正確的軌道。因此,從高職院校層面來講,要加強校園網(wǎng)絡文化建設,要努力打造一支精干的校園網(wǎng)絡文化建設隊伍,要精心策劃、設計、打造豐富多彩、雅俗共賞的校園網(wǎng)絡文化,搶占網(wǎng)絡文化的陣地,要將更多的高職學生從虛幻的網(wǎng)絡游戲中解脫出來,從暴力、色情、低俗的網(wǎng)絡文化中解放出來,引導學生參與更多健康、文明、催人奮進的校園文化活動。這樣才能在不可逆轉的網(wǎng)絡時代搶占校園網(wǎng)絡文化陣地制高點,贏得文化傳承的先機,才能更好地培育高職學生的文化自信。
參考文獻:
[1]齊衛(wèi)平.文化自信的實質與意義[J].中原文化研究,2016(05).
[2]齊曉艷.淺談文化自覺與文化自信的培養(yǎng)途徑[J].中國校外教育,2012(26).
(作者單位:廣西機電職業(yè)技術學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