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可
三年前,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研制的NIM5銫原子噴泉鐘,成為國際計量局認可的基準鐘之一,參與國際標準時間修正。2000萬年內,它不會少1秒也不會多1秒。據報道,中國下一代的銫原子鐘將達6000萬年不差1秒。
還沒等到下一代的銫原子鐘,去年,我們又“發(fā)現(xiàn)”了一個新的鐘,空間冷原子鐘!
“冷鐘”
上海光機所研制的這個空間冷原子鐘,正搭載著天宮二號,在地球外的太空“飛”,那是與地而完全不同的環(huán)境呀。
不同的環(huán)境要有不同的原子鐘才能適應,而我們的這個“冷鐘”.達到了3000萬年誤差1秒,足全世界第一臺在太空開展科學實驗的空間冷原子鐘,電是目前在空間運行的精度最高的原子鐘!
科學家介紹說,“冷鐘”是在地面噴泉原子鐘的基礎上發(fā)展而來的。
在地球上,物體都會受到地球引力的影響.地球引力產生了重力。跳高運動員追求更好成績,就是試圖在一剎那更強地克服重力.雖然最終還是被引力吸引落地了。其實,跑跳、走路電在克服重力呀。
地面原子鐘的原子團自然也會受到重力的作用.所以它們只能如“噴泉”般運動。銫原子噴泉鐘就是這樣的,工作過程中銫原子團像噴泉一樣地“升降”。原子團也可以進行拋物線運動(看看一些橋拱的形狀,就知道什么是“拋物線”了)?無論是“噴泉”還是“拋物線”,在運動中,原子團速度、方向肯定有變化,屬于變速運動、
而空間冷原子鐘是處于微重力環(huán)境。航天員在太空如果不用東西固定,或者不拉住固定的艙壁等,身體會飄浮,就是因為處于微重力環(huán)境,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原子團所做的運動是超慢速勻速直線運動(非常慢的、速度不變、沿著直線的運動),加上它是“冷原子”——那是運州激光冷卻技術獲得的超低溫原子,有點深奧吧?我們只要知道結果就可以了:這樣的環(huán)境、這樣的技術,使得鐘達到的超高精度是前所未有的。
空間冷原子鐘的存在,可以讓人類的很多探索得到解答。比如地球與太空中的各種天體時間不一樣.如果天上有個原子鐘,地面也有個原子鐘,就可以知道兩者時間相差多少。別小看了時間差,因為根據它可以測量出許多數(shù)據,這對人類研究太空太重要了。
空間冷原子鐘還可以校準衛(wèi)星上的原子鐘,不說別的吧,對導航來說就是“福音”啊!因為導航衛(wèi)星需要精準的時間,否則接受導航的人將會被“謬以千里”。
計時
人類生活離不開時間。
最初.人們看著太陽來掌握時間、指導自己的生活,所以有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這樣的描繪。
后來,發(fā)明了H晷、沙漏、刻漏等工具,可以細分時間,更有利于工作和生活??催^電視劇《瑯琊榜》嗎?有這樣一個情節(jié):梅長蘇被帶進皇宮,接著靖王也收到進宮命令,種種現(xiàn)象預示梅長蘇可能會遇險。因為進宮后無法傳遞消息,靖王和霓凰郡主約定,到午時(中國古代把一天劃分為十二個時辰,午時是上午11時至下午1時,又分為11時開始的午初、12時開始的午正),如果梅長蘇和他沒有出宮,霓凰就帶兵沖進皇宮救人。靖王進宮后,霓凰郡主嚴陣以待,守在不斷滴水的刻漏前,觀察浮箭?!翱獭本褪侵赣锌潭鹊母〖奥眲t是指漏壺。水從漏壺孔流出,漏壺中的浮箭隨水面下降,浮箭上的刻度指示出時間。
唐朝大詩人白居易寫的詩中有“鐘鼓樓中刻漏長”這樣的句子,說自己在一片寂靜中只聽到鐘鼓樓上刻漏的滴水聲,意思是時間過得太慢了??梢娔菚r“鐘”已經在生活中不可或缺,以至不但用來計時,還能影響到人的心緒。
再后來有了現(xiàn)在常見的鐘表,時間就更加精確了。
人類的探索沒有極限,對時間測量標準的要求也沒有極限。不斷改進、發(fā)明的結果,又山現(xiàn)了精度更高的石英鐘等,原子鐘后來居上,給了人們更大的驚喜。精準的原子鐘對計量學、物理學等,都自著重大的科學研究和應用價值。
計量
說到計量,我們不出得想到上面提到的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再一查,還有廣東省計量科學研究院、上海市計量測試技術研究院
“計量科學”這幾個字很簡單,卻又讓人覺得陌生,除了研究時間計量(準確地說是時間頻率計量)外,還有哪些計量研究呢?
那可多了!溫度計量、幾何量計量、電磁計量、無線電計量、電離輻射計量、光學計量、聲學計量、力學計量、化學計量計量原來這么有用?。?/p>
我國最早的計量器具是“度量衡”:
度——計量長短:單位有丈、尺、寸、分等,一丈等于十尺,一尺等于十寸,一寸等于十分…
量——計量容積:單位有石、斗、升、合等,一石等于十斗,一斗等于十升,一升等于十合……
衡——計量輕重:單位有斤、兩、錢、分等,一斤等于十六兩,一兩等于十錢,一錢等于十分……
有個成語叫“錙銖必較”,意思是很少的錢也要計較,非常小氣。錙、銖也是重量單位,錙是一兩的四分之一,銖是一兩的二十四分之一。
秦始皇統(tǒng)一了中國后,又統(tǒng)一了貨幣,統(tǒng)一了文字,統(tǒng)一了度量衡,統(tǒng)一了馬車大小和車道寬窄……這樣,便利了交流,比如,做買賣就方便很多。
統(tǒng)一計量,也給科學創(chuàng)造帶來了“催化劑”。
四大發(fā)明的造紙術、印刷術、指南針、火藥,都離不開“度量衡”:什么制料適宜制造電適宜推廣使用?多少原料才能達到最好效果?等等。如果不統(tǒng)一計量,今天成功了,明天就可能失收。從這些發(fā)明可以看出.中國古代計量成就處于領先地位。
火藥發(fā)展到今天,在炸藥方面,多大計量會產生多大爆破效果,早為人們熟知。中國的定向爆破技術,可以一次用千噸炸藥,讓百萬立方米的土石方往指定方向傾倒。當然,定向爆破不僅計量炸藥,還有對拋出物體多遠、會形成什么形狀等的計算,這些都離不開溫度、幾何量、力學、化學等等的計量。
火藥還發(fā)展出了焰火。藝術大師蔡國強用短短的80秒,讓焰火燃燒成一架直升云霄的“天梯”,除了計量火藥,還有對制作梯子的鋼絲繩、鋁合金以及梯子上的氣球、氣球里的氦氣、牽引氣球的船、放置物品的漁排等等的計量,沒有清晰準確的計量標準.怎么可能有成功的表演!
計量科學
當年秦始皇統(tǒng)一中國要統(tǒng)一計量單位,如今世界的交流已經是常態(tài),所以要統(tǒng)一計量標準。
世界有國際計量大會,大會把每年的5月20日確定為“世界計量日”。
人會下面有國際計量委員會,主要任務就是推廣世界計量單位的統(tǒng)一,審查新的計量標準。
國際計量局,是國際計量大會、國際計量委員會的執(zhí)行機構,是常設的世界計量科學研究中心。
國際計量大會推出的質量單位是千克,可是,美國市場上不少計量單位是“磅”;推出的長度單位是米(包括千米),而英國的汽車上還在用“英里”。不統(tǒng)一的計量單位常給人帶來許多不便,這還是在生活上,如果在嚴密的科學領域里,容易造成很大的誤差。
國際計量委員會還要審查新的計量標準。這就是說,誰先研究出標準并被審核通過后,大家就以這個標準為準繩。
無論是秦始皇的全國統(tǒng)一,還是現(xiàn)在的“全球化”,誰最先進就獲得標準主動權。擁有主動權,就能站在制高點。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中國最早用的不是千克、米等單位,而是丈、斤等,為了與國際同步.修改了計量標準,以至所有的“度量衡”器具,比如尺、秤等都要符合國際標準。這屬于“跟跑”,而不是“領跑”。
計量科學,值得好好研究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