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鵬
摘 要 分析探究式教學模式的特點和高中生物課程的性質,闡述信息技術環(huán)境下高中生物探究式教學模式應用過程中存在的一系列問題,以及探究式教學模式的促進作用,提出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帶來的優(yōu)勢促進生物探究式教學模式發(fā)展的建議。
關鍵詞 信息技術;高中生物;多媒體
中圖分類號:G633.9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489X(2017)13-0130-02
1 前言
伴隨著信息技術的教學應用和探究式教學模式的日益成熟,信息技術環(huán)境下的高中生物探究式教學模式,在不斷優(yōu)化生物教學,激發(fā)學生對于生物學科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自主探究意識的養(yǎng)成,促進學生思維水平等方面起著很重要的作用,為學生今后的學習和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礎。探究式學習是新課標提出的理念,其要求注重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樂于探究并且積極探究,形成自己獨特的想法。生物學科本身就是一門自然科學學科,所以讓學生真正通過自己的探究過程,親身體驗科學的魅力,不斷提高對于科學的探究能力。針對學生在自主性科學探究方面的能力非常欠缺的狀況,教師要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優(yōu)勢,不斷促進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發(fā)展,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2 高中生物課程的特點
在高中階段,生物課程是一門重要的基礎學科,對于學生今后的發(fā)展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師應該十分重視生物課程的教學過程,以培養(yǎng)學生科學素養(yǎng)為宗旨,更好地開展教學。生物學科不同于高中的數(shù)理化等理論性那么強烈的科目,它涉及的知識點往往與人類的生命活動和自然界的生命活動有關,很多知識都是看不見、摸不著的,十分抽象、微觀。這樣特殊的學習性質,就決定了在教學過程中,生物教師要不斷結合新穎的教學手段,結合科學技術帶來的優(yōu)勢,不斷改進自己在教學過程中的不足,為學生今后的學習深造打下堅實的基礎。
3 高中生物探究式教學模式
探究式教學模式的核心是“探究性”,其要求是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一定要注意學生的學習熱情,通過教師的正確引導,教會學生能夠在學習過程中積極地進行思考,通過自主探究,從而發(fā)現(xiàn)問題的解決方法,然后提出相應的問題,促進學習更好地進行。因此,實施探究式教學十分有利于學生的學習。
生物教學主要涉及細胞學、遺傳學、生理學和生態(tài)學等內容,學習起來會非常抽象,如果教學方法選用不恰當,就很容易讓學生感到枯燥。因此,生物教師要充分研究探究式教學模式帶來的教學優(yōu)勢,從而更好地開展生物學科的教學,不斷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
4 信息技術環(huán)境下高中生物探究式教學的應用現(xiàn)狀分析
伴隨著新課程標準改革的實施,高中生物教材也發(fā)生了一些變化,教材的內容更加充實豐富,學生所要掌握的生物知識隨之增加,教學難度也相應提高。如果教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想要結合探究式教學模式進行教學,就只能擴大課時,因而出現(xiàn)課程的信息量和課時安排不協(xié)調的問題,這對于教師的教學提出一個挑戰(zhàn)。
由于傳統(tǒng)教學觀念的影響,很多高中生物教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仍然沒有擺脫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的束縛,很顯然,這種不正確的教學模式對于生物教學是非常不利的,但是現(xiàn)在很多教師沒有意識到這一點,而且對實施探究式教學又沒有足夠的認知和信心,所以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仍然機械地把重點放到對于學生生物基礎知識的講解上,忽略了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發(fā)展。
5 實施探究式教學模式的策略
將生物教學變得生動 高中生物這門學科的主要特點就是對“生命”的探索性,所以在高中生物教學中也要體現(xiàn)這一點。細胞學和遺傳學是高中生物學科的重要知識,也是學習的難點。對于這部分知識的講解,如果教師還是機械地使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是根本無法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的。因為生物學是一門動態(tài)性很強的學科,在教學過程中采用死板的板書、圖片去講解,不僅教師費時費力,學生聽講也會非常吃力,無法真正體會生物學的奧妙。因此,教師通過對課程的精心設計,在教學過程中將信息技術和生物知識進行有機結合,從而營造活躍的課堂氛圍,在教學過程中體現(xiàn)生物課堂的生動性,讓學生理解和掌握相關知識,提高教學質量。
將生物教學變得直觀 生物學本身是一門非常微觀的課程,因為涉及細胞、分子、基因等,這些東西是看不見、摸不著的,學生學習起來會覺得非常抽象。如對于植物“光合作用”的學習,植物通過光照進行光合作用是細胞過程,用肉眼根本看不到。想要學生對于光合作用的過程有清晰直觀的理解,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創(chuàng)作動畫,模擬植物光合作用的過程,讓學生清晰地看到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原理。在播放動畫的過程中,教師要善于把握時機給學生提出相關的探究性的問題,讓學生在一邊觀看動畫一邊積極地思考。將信息技術充分結合到生物探究式教學過程中,會在促進教學過程變得生動直觀的同時,更好地激發(fā)學生的探究興趣。
將生物教學變得宏觀 高中生物這門課程的一大主要特點是它的微觀性,因為學生本身對微觀事物沒有明確的概念,所以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如果不注重對學生的引導,不注重正確教學方法的引入,就很可能讓學生感到學習的枯燥,甚至出現(xiàn)厭學的現(xiàn)象。因此,教師在生物教學過程中應該充分利用信息技術開展探究式教學,幫助學生理解。
如對于細胞的結構和功能的教學,教師在課前精心地設計教學視頻,在視頻中將細胞的結構從細胞核到細胞質都用不同的色彩標示出來,讓學生能夠肉眼觀察到細胞質和細胞器的位置關系和分布情況,然后講解具體的細胞部位的特點和功能。教師對相應的細胞部位進行放大,并要求學生觀察不同細胞器的形態(tài)、注意細胞器的不同功能,對于植物細胞核、動物細胞的異同進行分析。學生在觀看視頻動畫后,通過自主的學習探究,發(fā)現(xiàn)了解決問題的途徑,提高了學習質量。
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 在信息技術環(huán)境下,學生與學生之間、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交流溝通更加便利,學生能夠在線分享自己的學習經(jīng)驗,也可以對自己的學習困難及時向教師反映;教師也對于學生的學習情況有了系統(tǒng)全面的了解,可以有針對性地幫助學生學習,促進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的培養(yǎng)。因此,教師在生物教學中充分結合信息技術,在促進自身教學手段優(yōu)化的同時,能夠極大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
在高中生物的教學過程中有機地融合信息技術,能夠讓教師發(fā)現(xiàn)自身的不足。教學過程本身就是教師與學生磨合的一個過程,在這期間,總會有相互不適應。因此,教師應該充分結合高中學生的學習特點,不斷就自身教學觀念陳舊的弊端進行改進,不斷優(yōu)化自身的教學手段,充分利用好信息技術帶來的優(yōu)勢,教會學生如何利用信息技術去進行生物探究。
俗話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這就需要教師充分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式學習。網(wǎng)絡資源是豐富的,學生在課堂上接觸的知識畢竟只是一部分,要想促進學生生物素養(yǎng)的養(yǎng)成,就必須積極主動地進行探究,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獲取豐富的生物知識,不斷對自身的知識儲備進行豐富、更新。
將信息技術與生物教學進行有機的結合,無論是對于教師還是對于學生,都有著很好的促進作用。在新的課程教學改革環(huán)境下,學生和教師的關系發(fā)生了變化。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給學生更多的空間去進行探究式學習,這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是非常有必要的。
6 結語
將信息技術與高中生物探究式教學模式進行有機結合,能夠在很大限度上激發(fā)學生學習生物的熱情,提高生物課堂的教學質量。但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還是存在一些問題,這就需要教師充分認識到探究式教學方式的優(yōu)勢,不斷結合生物教學實際,將信息技術充分融合到生物探究式教學中,最大限度地促進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和思維能力的發(fā)展,促進學生自主探究的積極性,提高生物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黃海潮.高中生物課程改革中的主要問題和對策[J].文理導航,2015(9):60.
[2]盧曉東.論高中生物“資料分析”欄目的教學[J].中學生物教學,2015(12):41.
[3]王婷婷.如何激發(fā)學生對高中生物學習的興趣[J].新課程:中學,2015(2):130-131.
[4]李云美.芻議高中生物探究式教學的內涵及策略[J].生物技術世界,2013(12):84.
[5]張杰.拆去思維的“墻”點亮探究的“燈”:淺談高中生物探究教學中困惑的破解[J].中學課程資源,2014(3):46-47.
[6]馬天云.淺談高中生物有效教學[J].學周刊,2014(13):13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