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曉雅
世界著名音樂教育家柯達伊.左爾坦先生說過:“在合唱教學中,柯爾文手勢的輔助教學可以對孩子們的歌唱起到很好的幫助作用?!痹诳逻_伊的教學中,柯爾文手勢的輔助練習也是柯達伊教學法中最為重要且有效的教學方法?;谛W低段學生的薄弱基礎(chǔ),有效的教學方法至關(guān)重要。本文將會從三個方面對柯爾文手勢在小學音樂核心素養(yǎng)低段合唱教學中的游戲教學中的巧妙運用進行闡述。
一、利用柯爾文手勢輔助練唱音程,及早建立音程感
新課標中指出,低段學生有好動、活潑的個性特點,如果只是一味單純地進行音程練習,將無法保持長久的學習熱情。所以要在課堂教學中加入一些趣味性的引導(dǎo),同時巧妙運用柯爾文手勢,使學生在游戲的意境中激發(fā)出積極的學習興趣,在游戲引領(lǐng)教學中幫助學生進行良好的音程感與音高感的建立。
[教學案例1]“音樂名字”游戲
在筆者任教學校的某班教學時,將座位分成5列和5行,按列來數(shù)分別為“do、re、mi、sol、la”,按行來數(shù)分別也是“do、re、ml、sol、la”,這樣一個新的音樂名字就產(chǎn)生了,人人擁有一個好聽的音樂名字,然后老師進行“點名”,老師右手在鋼琴上彈奏兩個單音,同時左手做柯爾文手勢,并分別演唱兩個單音,比如第一列第三個小朋友“do mi”,那么請這個小朋友起立并演唱“do ml、 do mi”,其他同學用歌唱的方式稱呼他“do ml do mi”,學生演唱的同時做柯爾文手勢,用這樣的方式一堂課輪流5個學生,5周后所有學生都輪流了一遍。
[教學案例2]“跳方格”游戲
基于學生對音程的感覺不敏感的基礎(chǔ)特點,筆者嘗試用“跳方格”的游戲來練習音程。首先,設(shè)計一張方格圖,根據(jù)老師指定的方格,學生一邊做柯爾文手勢,一邊唱方格內(nèi)指定的音。再逐漸加入一些變化:力度、節(jié)奏等,同時也進行了相應(yīng)的音階練唱。
二、借助柯爾文手勢輔助二部合唱,充分感知多聲音樂
在新課改中,合唱教學得到了教育部門的重視,在不斷發(fā)展中也得到了多次改革。新課標中對演唱部分提出了這樣的要求:“要更加重視并著力加強合唱教學,使學生感受多聲部音樂的豐富表現(xiàn)力,盡阜積累與他人合作演唱的經(jīng)驗,培養(yǎng)集體意識及協(xié)調(diào)、合作能力?!币虼耍處煆牡投纹鹁鸵獙W生進行多聲音樂的有意識的引導(dǎo)。
(一)利用柯爾文手勢,進行長音練習
[教學案例3]
在筆者學校某班上課時,將學生圍成一個圓圈,左邊半圓的小朋友叫“do”,右邊半圓的小朋友叫“mi”。
1.教師在鋼琴上分別給出“do”和“mi”的音高;
2.教師用右手做柯爾文手勢,帶領(lǐng)左邊半圓的小朋友唱出“do”的音;
3.小朋友根據(jù)老師給出的音高,學習用柯爾文手勢輔助唱好、唱穩(wěn)定“do”的音高;
4.教師在延遲一小節(jié)之后,再用柯爾文手勢帶領(lǐng)右半圓的小朋友唱出“mi”的音高。
(二)借助柯爾文手勢,促進音程感的建立
[教學案例4]
1.第一階段是由“do”和“mi”兩個音組成的三度音程練習。
2.第二階段是在“do、mi”的基礎(chǔ)上加上“sol”音的練習。
3.第三階段是在“d0、mi、sol”的基礎(chǔ)上加入小字2組“do”音的練習。要求同上。
三、運用柯爾文手勢開展游戲教學,切實提高歌唱呼吸控制能力
(一)“充氣球”游戲——漸強練習
教師做柯爾文手勢,引導(dǎo)學生仔細觀察,看老師的手勢是否有變化,根據(jù)柯爾文手勢的變化來引領(lǐng)學生進行練習漸強的過程。比如要表現(xiàn)漸強,教師可以把柯爾文手勢貼近腰部,這表示是弱的聲音,然后將柯爾文手勢漸漸往前推移,引導(dǎo)學生看到這樣的手勢變化的時候,要用“充氣球”的感覺來演唱,在練習的過程中必須要有氣息的支撐,慢慢形成漸強的音量。教師在做手勢的推動時,引導(dǎo)學生仔細觀察手勢的高度是否有變化,引導(dǎo)學生歌唱時的氣息要穩(wěn)定,必須在一條直線上進行,這樣才能保證音高的穩(wěn)定,從而引導(dǎo)學生學會自如運用氣息來演唱。
(二)“汽車漸遠”游戲——練習漸弱
引導(dǎo)學生模仿汽車在平坦的馬路上漸遠的聲音.老師用柯爾文手勢來表達漸弱,學生來總結(jié)聲音力度的變化,學生認為變化的過程是慢慢弱下來的音量,而非快速的,也就是說,聲音弱下來的感覺就像汽車漸遠的感覺一樣,這就是漸弱,在漸弱的同時要注意聲音應(yīng)該像平坦的馬路,在聲音漸弱的過程中音高保持不變。柯爾文手勢通過教師的引領(lǐng),傳遞給學生的是要學會控制歌唱時的音量,這樣的練習可以有效地鍛煉氣息的控制能力。
(三)“面對面?zhèn)髟捦病庇螒?/p>
為了加強學生對強弱比較的音響感覺,可以引導(dǎo)學生做一些有趣的音程練習活動。
[教學案例5]
1.邀請一組學生用“mf”的力度演唱“do re”。
2.二組學生面對面用“p”的力度演唱“re do”。
3.二組同學轉(zhuǎn)身面對三組同學,用“mf”的力度演唱“domi”。
4.三組同學用“p”的力度來進行回應(yīng)。
這樣的游戲方式教學,也可以讓學生對漸強與漸弱得到充分的體驗與感受。
(四)“不倒翁”游戲
在課堂上進行音階練習時,引導(dǎo)學生觀察譜面,學會自己識譜,按照譜面上字體的大小分別唱出強弱的效果,仔細觀察“不倒翁”傾向哪個音。
通過一年的實踐,筆者在每一堂課上均有精心設(shè)計寓教于樂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從而傳遞給小學低段學生正確、有效的演唱方法。尤其是柯爾文的手勢,每個活動中都有相應(yīng)的配套練習,學生在筆者的柯爾文手勢的引領(lǐng)下,循序漸進地建立了音程感,同時,音高、音準以及呼吸等歌唱方面的技能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合唱素養(yǎng)得到了明顯的提升,為高段的合唱素養(yǎng)的提高奠定了扎實的基礎(chǔ)。所以,著名音樂家柯達伊教育體系中的柯爾文手勢,在筆者開展小學低段合唱教學中淋漓盡致地發(fā)揮出無聲勝有聲的效果。優(yōu)美的旋律、復(fù)雜的音響,有了柯爾文手勢的輔助教學,有了游戲引領(lǐng)的教學理念,小學低段合唱教學活動才會開展得得心應(yīng)手,低段學生的合唱素養(yǎng)真正得到了有效的提高,才能從根本上發(fā)展學生的音樂核心素養(yǎng)。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