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孝定
摘要:在目前的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已具有較強的課程資源開發(fā)與利用意識。但在如何因地制宜地開發(fā)和利用這些資源方面卻存在著許多誤區(qū)。本文對這些誤區(qū)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有效利用課堂教學資源的對策。
關鍵詞:小學英語;資源利用;存在問題;有效對策
中圖分類號:G623.31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7)15-071-1
課堂教學資源,是指可供開發(fā)利用的,能對課堂教學起作用的事物,如課堂教學時間、教學資料(包括課程內(nèi)容和輔助資料)、教學設備、教學環(huán)境、教學技術等。為了有效開發(fā)和利用課堂教學資源,我們首先來分析一下目前在小學英語課中開發(fā)和利用課堂教學資源方面存在的誤區(qū)。
一、利用課堂教學資源的誤區(qū)
1.只關注教材,不重視課程。有些教師只知道教教材,把教科書當作唯一的課堂教學資源,教學的過程就是傳授教材的知識。其實,在新課程理念下,教材不等于教學內(nèi)容,英語的教學內(nèi)容遠大于英語教材,英語教學內(nèi)容的范圍是靈活的、廣泛的,可以在課內(nèi),也可以在課外,只要是適合學生認知規(guī)律,有關英語知識、英語習俗等資源都可以作為教學內(nèi)容。
2.教學過程預設太多,不重視生成資源。有一次,我聽了一節(jié)三年級的英語課。在學完字母Oo, Pp, Qq之后,老師讓同學們同桌相互討論一下如何記住這三個字母,孩子們一下討論開了,這孩子倒也很積極,但同桌卻和后面的同學在討論,于是我就問他你是如何記住Pp和Qq的,他想了一會說:“大寫Q像一個氣球,讓一個叫小q的人拉著?!闭媸翘昧耍疫B連說好。就叫他舉手發(fā)言,但遺憾的是老師只叫了幾個好學生回答,那孩子一直高高舉著手,可是老師沒叫他。當時我想,老師忽略的不只是一只高高舉著的手,而是一種閃爍著靈性與創(chuàng)新的精神。因此在課堂上,我們要放開教學內(nèi)容,放開手腳,充分挖掘?qū)W生自身所蘊含的教學資源。
二、正確利用課堂教學資源的對策
面對充滿著生成資源的英語課堂,教師應時刻探尋契機,及時捕捉,整合利用,實現(xiàn)教學資源的優(yōu)化與重組。這樣,一個個超越預設,洋溢著芬芳的精彩會向我們款款走來。
1.巧妙經(jīng)營突發(fā)事件。在我們的課堂教學中,經(jīng)常會發(fā)生各種各樣的偶發(fā)事件。教師如果把它作為資源加以利用,即能產(chǎn)生“柳暗花明又一村”之功效。
記得上What would you like?這一課時,我設計了給一位同學過13歲生日的情境。課前我精心準備了食物卡片和一些實物,我想學生肯定對這節(jié)課感興趣,心里暗暗自喜。我很自信地說:“Today is Alices birthday. She is going to have a birthday party. Please prepare for some food, ok?”我期待著學生說“OK!”,令筆者意料不到的是一位口無遮攔的同學站起來就嚷:“現(xiàn)在我們過生日都到肯德基去,好玩又省事,氣氛又好。”他話音剛落,學生們就七嘴八舌地議論開了:“是啊,老師,我們都愿意這樣過生日?!边@下,我可傻了,我精心準備的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設計不是全白費了?
我沉思了片刻,改變原有的教學計劃,請Alice到KFC(肯德基)去過生日,“OK!”在熱烈的氣氛中,學生們很快學會了“What would you like?”這個句型。同時,還熟練掌握了一些與購物有關的用語,如:Welcome. Excuse me. Can I help you? What would you like? How much are they? Heres the money. Help yourself. 等等。學生在掌握句型的同時,分組做起了道具,有用紙做的漢堡包,各式的飲料杯,還有一對對畫好的雞腿和雞翅。一切準備就緒后,學生開始進行情景對話,有的扮演服務生,有的扮演售貨員,有的扮演顧客……,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自由組合進行表演,生動、逼真地表演了生日party的整個過程。最后在Happy Birthday的歌聲中,這節(jié)課結束了。這節(jié)課,原有的教學計劃被學生的臨時行為改變了,但教學效果非常突出。
2.潛心挖掘“錯誤”資源。在課堂上,教師要善于把握住那些易被我們簡單否定的“錯誤動態(tài)生成資源”,及時調(diào)整教學航向,引導學生進一步思考。
有一次,筆者帶學生進行六年級畢業(yè)總復習。當復習到句型What do you like? I like...時,便讓學生相互談論各自的喜好。突然,聽到一個響亮的聲音:“I like eating frogs”。另一個學生立即回應:“青蛙吃膩了,I like eating monkeys head. Its delicious.”頓時,周圍一些學生的大聲嘻笑起來。該對這兩個學生的插話而帶來課堂騷動的行為斥責一番還是…?突然,一個念頭在腦海中閃過:“何不順水推舟,把問題還給學生,讓他們?nèi)ソ鉀Q呢?”于是我因勢利導引出話題:
T: Wild animals are very delicious. What wild animals do you like eating?
學生的情緒一下高漲起來,他們一一列舉自己愛吃的野味,此時筆者把話題一轉(zhuǎn),提出了一個問題并引導學生分組討論:
T: Is it good to eat wild animals? Why?
(以下為學生原話).
S1: I dont think so. Because some animals are going to 滅絕.
S2: Its wrong. Its not 生態(tài)平衡。
T: Very good! As a student, what should you do?
S5: We should not let the people eat wild animals.
S6: We should make a home for the wild animals.
S7: I think we should not eat wild animals.
在這個案例中,學生的個人觀點“喜歡吃野生動物”就是一個“錯誤動態(tài)資源”,應該說,它完全偏離教學設計方向,但通過巧妙的“點撥導航”,使教學沿著更佳的軌跡運行,真是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總之,課堂是教學的主陣地,是學生獲取知識、提高能力的主要場所。在教學中,我們只要善于捕捉或正確運用課堂中的教學資源,就能激發(fā)學生的潛能、提高課堂教學質(zhì)量、有效實現(xiàn)教學目標。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