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勝軍
語文能力包括“聽、說、讀、寫”等,其中“聽”擺在第一位。而在我們的課堂教學和教學研究中,對如何提高學生的閱讀分析能力、寫作能力、朗讀能力,教師都給予極大的關(guān)注與指導,對于學生的傾聽能力卻不太重視。事實上,有效傾聽對于課堂效果的優(yōu)劣有重要影響。我在教學活動中采用了一些方法來提高學生的傾聽能力,很有成效。
一、培養(yǎng)傾聽心態(tài)
大部分小學生都喜歡別人聽自己說,而沒有耐心去聽別人說。因此,我在教學中經(jīng)常結(jié)合生活實際和名人故事,引導學生認識傾聽在學習、生活中的重要性。如在教室里布置名言警句:“傾聽的耳朵是虔誠的,傾聽的心靈是敏感的。有了傾聽的耳朵和愿意傾聽的心,你才會擁有忠實的朋友。”“要做一個善于辭令的人,只有一種辦法,就是學會聽人家說話。”
我問學生,人為什么長了兩只耳朵、一張嘴呢?學生的回答五花八門。我總結(jié)道:兩只耳朵是為了讓我們左聽聽、右聽聽,要多聽。發(fā)現(xiàn)有的學生在該聽的時候沒有認真聽,我一指兩只耳朵,學生立即就會意了。我還把一個大大的“聰”字寫在黑板上,告訴學生:“聰明的孩子首先是一個善于傾聽的人,因為‘聰字把大大的耳朵擺在第一位,會傾聽的孩子才是聰明的孩子。其次呢,用‘心是基礎,而右上角那兩點,不正像一雙勤勞的小手嗎?它告訴我們要先做再說,多聽少說,做一個踏踏實實的人?!焙髞恚@個“聰”字成了教室文化的一部分。
二、強化傾聽意識
口令法:我與學生有一些約定俗成的口令,我一喊口令,學生就明白怎么做了。講解重點之前,為了給學生提個醒,我會說:“一二三!”學生答:“坐端正。”我說:“小耳朵!”學生答:“認真聽!”這樣簡單明了的提醒,可以使學生注意力馬上集中起來,專心聽講。
場景法:在口語交際課上,我常常設置場景。如講一個簡短的童話故事,在教室里找一個學生扮演家長,另一個學生扮演孩子,“孩子”把這個故事講給“家長”聽,要求先有一段生活中的對話,再對故事進行簡要復述。這方法我在講授故事之類的課文中運用,學生大多樂意加入,效果不錯。在學習記敘文、議論文的時候,少不了要利用文章中的場景進行口語交際訓練,此時也是培養(yǎng)學生傾聽能力的重要時機。
三、教師以身作則
要讓學生傾聽,教師自己首先要用心傾聽,為學生做好榜樣。我們在教學中,不能隨意打斷孩子的發(fā)言,將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學生。當學生發(fā)言的時候,教師要用交換眼神、側(cè)身、凝視、含笑點頭等肢體語言表現(xiàn)出來自己在用心傾聽,發(fā)言結(jié)束后作鼓勵式的點評。當學生感到老師是在用心傾聽自己的發(fā)言時,自然會充滿信心。
一般來說,我接手的新生經(jīng)過一學期有意識的培養(yǎng)之后,傾聽能力都有很大提高。在我的課堂上,同學們基本上可以在和諧的氛圍中對各種問題進行探討和研究,教學效果良好。
“播下一種行為,收獲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收獲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獲一種命運。”教師應通過長期的、循序漸進的訓練,與學生共同創(chuàng)造一種善于傾聽別人意見的課堂氛圍。學會傾聽,會使我們的課堂教學更生動、更精彩。
(責 編 莫 荻)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