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對結腸癌術后腸道護理干預促進功能恢復的臨床效果進行研究。方法 94例結腸癌術后患者為研究對象, 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各47例。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guī)的藥物干預治療和常規(guī)護理干預, 觀察組患者則在此基礎上加用腹部理療和腸道護理干預, 主要包括健康教育、飲食護理、心理護理以及術后活動等。對比兩組結腸癌患者術后的腸鳴音出現(xiàn)時間、腸功能恢復時間和最早肛門排氣出現(xiàn)時間。結果 結腸癌術后觀察組患者的腸鳴音出現(xiàn)時間、腸功能恢復時間和最早肛門排氣出現(xiàn)時間分別為(23.1±4.0)、(35.9±5.3)、(60.3±3.8)h, 明顯少于對照組的(26.3±4.3)、(41.1±6.4)、(70.1±4.1)h,
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t=3.736、4.290、12.019, P<0.05)。結論 結腸癌術后腸道護理干預促進功能恢復的臨床效果顯著, 能夠顯著改善患者的治療效果, 減少腸道功能恢復所用的時間, 值得在臨床廣泛應用。
【關鍵詞】 結腸癌;術后護理干預;腸道功能恢復;臨床研究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23.090
結腸癌術后腸道護理干預促進功能恢復的臨床研究
汪梅枝
【摘要】 目的 對結腸癌術后腸道護理干預促進功能恢復的臨床效果進行研究。方法 94例結腸癌術后患者為研究對象, 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各47例。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guī)的藥物干預治療和常規(guī)護理干預, 觀察組患者則在此基礎上加用腹部理療和腸道護理干預, 主要包括健康教育、飲食護理、心理護理以及術后活動等。對比兩組結腸癌患者術后的腸鳴音出現(xiàn)時間、腸功能恢復時間和最早肛門排氣出現(xiàn)時間。結果 結腸癌術后觀察組患者的腸鳴音出現(xiàn)時間、腸功能恢復時間和最早肛門排氣出現(xiàn)時間分別為(23.1±4.0)、(35.9±5.3)、(60.3±3.8)h, 明顯少于對照組的(26.3±4.3)、(41.1±6.4)、(70.1±4.1)h,
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t=3.736、4.290、12.019, P<0.05)。結論 結腸癌術后腸道護理干預促進功能恢復的臨床效果顯著, 能夠顯著改善患者的治療效果, 減少腸道功能恢復所用的時間, 值得在臨床廣泛應用。
【關鍵詞】 結腸癌;術后護理干預;腸道功能恢復;臨床研究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23.09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