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雄英
摘 要:兒童繪本是一種通過文字、圖畫等形式進行故事講解的一種兒童文學形式,對小學低年級學生而言,他們識字量較少,難以理解深奧的語言,將兒童繪本應(yīng)用在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中,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加深學生對語文知識的理解,下面就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中兒童繪本的有效應(yīng)用進行全面分析。
關(guān)鍵詞:小學低年級 語文教學 兒童繪本 應(yīng)用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2-1578(2017)09-0166-01
兒童繪本是一種文字、圖畫共存的新形式兒童文學,也是當前最適合小學低年級學生閱讀的文本。在國外,有很多家庭會將兒童繪本當做是兒童的啟蒙文本。在我國小學低年級學生語文教學中,有效的應(yīng)用兒童繪本可以全面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有利于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培養(yǎng)。
1 兒童繪本的教育價值
1.1 符合小學低年級學生思維
對小學低年級學生,色彩、聲音、形象是其思維的主要體現(xiàn),其中,形象在小學低年級學生思維中,具有很高的地位,在兒童繪本中,大多是通過圖畫語言來表達相關(guān)內(nèi)容,通過兒童繪本,將很多文字知識趣味性的傳遞給出來,這就符合了小學低年級學生思維,例如為了讓學生理解數(shù)字的概念,可以將有關(guān)數(shù)字的知識融入到繪本中,從而讓學生從自身的思維去理解數(shù)字。
1.2 符合小學低年級學生認知水平
在兒童繪本中,大多是采用圖文并茂的形式將故事內(nèi)容展現(xiàn)出來,在故事描述過程中,充滿了趣味性、形象性,滿足了小學低年級學生的認知水平。在兒童繪本中,利用圖畫為學生構(gòu)建了一個流動的藝術(shù),促使學生更好的理解、認知世界。小學低年級學生在反復閱讀過程中,能在大腦中實現(xiàn)圖畫、文字的相互轉(zhuǎn)變,最終達到認知事物的目的。在繪本中,大多是兒童所熟悉的生活主體,能讓學生在繪本中感受生活,進而在繪本中理解生活中一些抽象的詞語、概念。
2 兒童繪本在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中的應(yīng)用
2.1 創(chuàng)設(shè)良好情景演讀繪本
在語言教學中,情景表演具有很強的優(yōu)勢,兒童繪本具有很強的形象性、趣味性,能為小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和想象空間,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創(chuàng)設(shè)良好情景,引導學生進行繪本閱讀,一方面加深學生對繪本的認識,另一方面也幫助學生更好的認知語文知識。例如,在《在家里》教學活動中,為了進一步加深學生對知識的感知、理解,教師可以讓學生分別在卡片上畫一幅“我的家”,然后教師利用兒童繪本,讓學生對比一下學生所畫的“我的家”和繪本中的“我的家”有什么差別,學生在對比中,可以自然的走進繪本故事,感受到繪本中“家”的溫暖,進而學生會從繪本感受走進自己的家,這樣學生就能發(fā)現(xiàn),課文中沙發(fā)、茶幾、書架、電視、電話都自己家里真實存在的,從而進一步加深了學生對課文的認知和理解。
2.2 有效提高學生繪本閱讀興趣
小學低年級學生對繪本的閱讀興趣直接影響到繪本在語文教學中的應(yīng)用效果,因此,在實際中,教師要特別注重激發(fā)學生對繪本的閱讀興趣,從而引導學生更好的接受繪本中的知識。對于小學低年級學生,他們的年齡比較小,很難長時間集中注意力,加上學生的性格有所差異,對于不同的繪本有不同的態(tài)度,鑒于此,在實際中,教師應(yīng)該盡可能的選擇一些與學生實際生活、課文內(nèi)容相互接近的兒童繪本,在學生閱讀繪本時,認真、仔細的觀察學生態(tài)度,對繪本知識的掌握程度,及時對學生進行指導,對于表現(xiàn)良好的學生,教師要給予肯定和鼓勵,從而更好的激發(fā)學生繪本閱讀興趣。例如,在《爺爺和小樹》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閱讀《冬天和夏天》的繪本,并結(jié)合學生實際,引導學生掌握冬天穿暖和衣服、夏天乘涼的生活知識,這樣一方面學生通過繪本閱讀,對冬天、夏天有了簡單認識,另一方面學生能從生活中理解課文的內(nèi)容,有利于教學活動的有序開展。
2.3 提高小學低年級學生繪本閱讀能力
繪本為一種集繪畫和文字為一體的閱讀讀物,具有一定的教育意義和趣味性。且學生在閱讀繪本的時候,能從視覺上或是聽覺上得到一定的刺激,在無形中引導學生掌握知識,并讓學生的閱讀能力得到顯著提高。若繪本內(nèi)容較為豐富,還能指引學生掌握一些閱讀模式。例如,學生采取跳頁閱讀方法閱讀繪本時,教師可指引學生先閱讀前半部分和后半部分,將中間部分的內(nèi)容空置下來,通過自己的想象能力,購置故事情節(jié)。這種閱讀方法不僅能很好的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還能提高學生的想象能力、擁有獨立的思考空間等,最終養(yǎng)成獨立的思考習慣和閱讀習慣。如,學生在學習《春雨的色彩》這一課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結(jié)合自身生活,說一下自己對春雨的感受,然后再為學生提供一個名為《春天的小雨》的兒童繪本,讓學生根據(jù)繪本想象課文內(nèi)容,并引導學生根據(jù)生活自主構(gòu)建故事情節(jié),這樣可以很大程度的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發(fā)揮兒童繪本的教育功能。
2.4 通過多媒體設(shè)備開展繪本教學
教師在采用繪本對學生教學的時候,應(yīng)同學生自身特點相結(jié)合,同時,還應(yīng)充分考慮教學目標,通過多媒體設(shè)備很好的組和音頻、視頻和圖片,讓繪本在學生面前得到很好的展示。教師還可動態(tài)播放繪本,讓繪本展示出動畫片的效果,進而有效提高學生對繪本的閱讀興趣,同時,教師還能在展示繪本的過程中,給學生營造一種神秘感,盡可能的吸引學生注意力,有效提高學生閱讀繪本積極性。如,教師在給學生展示《柳樹醒了》繪本時,可通過多媒體設(shè)備,動態(tài)播放繪本中的圖畫,便于讓學生更好的了解春天里事物的變化。
3 結(jié)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中,采用兒童繪本能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識字能力、閱讀能力、寫話能力的提高,因此,在實際中,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師開展教學活動時,要合理的運用兒童繪本,以此全面促進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質(zhì)量的提升。
參考文獻:
[1] 凡倩.淺談繪本閱讀在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工作中的引用[J].語文學刊,2013(10):98-99.
[2] 趙俊峰.淺談繪本閱讀在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工作中的引用[J].課程教育研究,2014(28):69.
[3] 方舒.淺談兒童繪本在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中的作用[J].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2016(4):1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