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耿斌
【摘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課堂“小練筆”形式,已成為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習作水平的一個重要手段。那么如何在有效的時間內優(yōu)化課堂小練筆,成為擺在語文教師面前的一個新課題。本文針對如何發(fā)揮“小練筆”的大作用提出三種對策。
【關鍵詞】小學語文;小練筆;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新課改至今,以讀促寫、以寫促悟的課堂“小練筆”形式,已成為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習作水平的一個重要手段。那么如何在有效的時間內優(yōu)化課堂小練筆,成為擺在語文教師面前的一個新課題。如何把握時機、就文取材,讓“小練筆” 釋放出“大能量”,我提出以下三點做法。
一、抓住時機,讓小練筆有的放矢
(一)“情”動而練
所謂“情動方能辭發(fā)”,如《懷念母親》一文,在教學“我悵望灰天,在淚光里,幻出母親的面影”這個片段時,我引導學生展開想象,不斷用不同的方法朗讀文本,在感受了作者記憶深處的母親的身影后,讓學生去深切體會人物的情感。此時,我在這里設置一個小練筆活動:“讀了這幾段,我們也充分體會到作者對母親的悔恨之情。所謂‘子欲養(yǎng)而親不在,說的正是作者此刻的心情吧。如果上天再給作者一個機會,讓他面對母親,你覺得作者最想對母親說些什么?”相信學生一定有感而發(fā),無形中自己就好像變成了作者,與作者的心貼得更近,從而產生真正的共鳴。
(二)論“辯”而練
在語文文本中,經常出現(xiàn)許多問題值得我們思考,學生常會對某個問題產生不一樣的看法,教師可引導學生進行辯論。辯論后再進行小練筆會加深孩子們的印象。
比如《中彩那天》一文,學到父親曾經面臨道德難題時,我便拋出了這樣一個問題:如果你是父親,你會怎么做?學生很快分成了兩派:一派認為應該留下這輛車,畢竟我們家當時家境不好;一派認為歸還這輛車,這不是我們家應得的財富。辯論過后,我還是引導孩子們回歸到文本中:“父親試圖擦去K字,留下這輛車,但是最終還是把這車還給庫伯了。他當時是多么矛盾、困惑那!從這一個‘擦字,可以感受到父親的為難。父親獨自呆在屋里,看著兩張彩票,他表情怎么樣?動作怎么樣呢?大家在小練筆上試著寫一寫?!贝藭r學生寫出的語句都是經過自己思考后的提煉,角度會更加寬廣。
二、扣住“三處”,讓小練筆獨具魅力
(一)聚焦文章精彩處
對于文本中出現(xiàn)的精彩語段,教師除了引領學生反復誦讀感悟,還要抓住這一語言學習的“點”進行練筆。
比如課文《桂林山水》中,全文的結構是一大亮點。結合本文的學習,我們就以這篇課文為基礎,在學完文本后,引導學生寫一寫最熟悉的校園的一處景物:“接下來我們就來進行一項小練筆大賽,看誰能在有限的150字內,按照課文的結構方式,把我們校園的某一處寫得生動?!边@樣及時地把寫作訓練有機地融進閱讀教學,使小練筆水到渠成。
(二)停留文章留白處
有些文本的留白處值得我們去想象、去玩味,比如教學《梅花魂》第十五自然段時,我是這樣設置小練筆的:“船快開了,媽媽只好狠下心來,拉著我登上大客輪。淚眼蒙眬的外祖父也隨著上了船。他會說些什么呢?親人離別的悲傷場景是怎樣的呢?請以“送別”為題寫一片段?!蓖ㄟ^寫,學生更能深入地體會外祖父對祖國的眷戀之情。
(三)捕捉文章細微處
有些文本的細微處值得我們去發(fā)現(xiàn),如《地震中的父與子》一文中,地震發(fā)生后,在漫長的等待救援中,在漆黑的瓦礫下,阿曼達和小伙伴們會說些什么?做些什么?想些什么?這個文章的細微處如果教師捕捉發(fā)現(xiàn)了,可以設置小練筆:“假如你就是阿曼達,你會和被困的小伙伴們說些什么?做些什么?想些什么?請你思考后寫下來?!蓖ㄟ^這樣的小練筆,把學生帶入地震那樣的情境中,更能凸顯阿曼達的了不起和父與子之間的深情。
三、豐富形式,讓小練筆創(chuàng)意無限
(一)仿寫
仿寫是引導小學生領悟作文方法的有效途徑,仿得多了,學生的寫作水平自然能有所提高。
如《聽聽,秋的聲音》一文中,作者抓住秋天里大自然的一些聲響,用詩的語言贊美了秋天。在學完了全文后,為了加深學生對詩歌的感受,我們還可以引導學生:“除了這些美妙的秋天的聲音,你還知道哪些聲音是屬于秋天的呢?你能仿照詩歌的形式,也來當一回詩人嗎?”有了這樣一個小練筆,學生的思維一下子被激活了,不僅寫了青蛙鳥鳴聲,有的還聯(lián)想到了果實收成時發(fā)出的聲音,麥穗成熟的聲音等,充滿了童真童趣,孩子們好像真的變成了一個個滿腹才情的小詩人。
(二)對話
語文教材中的每篇文章都有最能撥動讀者心弦的地方。比如教學《和我們一樣享受春天》時,作者抓住自然界人們熟知的景 物─大海、沙漠、夜空、草地,將其原有的美好與寧靜的景象與因戰(zhàn)爭遭破壞的景象加以對比,并發(fā)出痛心的疑問:這究竟是為什么?并在前四節(jié)的結尾重復了這樣的疑問,教師可以抓住這種質問,讓孩子們用筆來回答這一個個質問,這其實就是在與文本進行對話,讓孩子們“我筆寫我心”,相信孩子們的文字能給出最直擊人心的答案。
(三)拓展
教材中有許多課文都留給了讀者廣闊的想象空間。比如《鄉(xiāng)下人家》這篇課文如一幅田園風光的寫意畫卷,仿佛旅游明信片上一幅幅美麗的風光圖,因此在教學時,我們可以這樣引導學生想象:“假如我們就在鄉(xiāng)下人家旅游,請你給朋友捎去一份印有當?shù)孛谰暗拿餍牌?,你會在明信片上寫些什么呢?”這樣的想象小練筆叩開了學生的想象之門,最后還可以讓學生把寫好的小練筆抄在真正的明信片上,給朋友們寄出去,相信孩子們會很有成就感。
總之,有效有趣的“小練筆”,目的明確的“小練筆”,形式多樣的“小練筆”,定能釋放出“大能量”,練出學生寫作的真本領。
(編輯:馬夢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