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芬
摘 要:讀圖時代的到來與讀者日益增長的快速閱讀需求,在一定程度上顛覆了傳統(tǒng)的閱讀習慣和審美方式。而信息圖表則是通過正文與插圖的混合,以視覺的方式傳遞信息,將事實通過圖表、地圖或者示意圖呈現(xiàn)出來。本文對可視化圖表在媒體中的應用進行分析,為媒體進一步通過可視化圖表展示內容做出有益的思考。
關鍵詞:媒體;可視化;圖表
知識的可視化理論告訴我們,人類80%以上信息是通過視覺獲得。人們或許很難記住一串數(shù)字和它們之間的關系趨勢,卻輕易能記住一條折線、一幅圖表,這說明了圖表是一門獨特的藝術視覺語言。在當今,幾乎所有讀者調查機構的調查結果都顯示:“圖表新聞”的閱讀率遠遠高于文字新聞的閱讀率。讀者們都表示,可視化不僅省時,還能使他們直觀理解新聞。
一、可視化圖表的作用
許多年前,信息圖表并非報紙編排的必備項目,但今天已經是版面設計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
(1)將復雜的材料分解成許多簡單明了的小區(qū)塊;
(2)改變呆板的正文版式,以吸引讀者注意;
(3)記著可將新聞中的關鍵背景資料、解釋、引文等從正文中抽出來,使其成為一個獨立而又引人注目的關注點;
(4)圖表設計緊湊、明快、活潑,能吸引讀者注意新聞內容。既可作為文字補充、詮釋與延伸,又能以獨立報道形式而發(fā)揮其講述新聞事實,便于讀者對新聞事實進行分析與聯(lián)想,從而發(fā)掘信息價值,并將其最大化。
二、可視化圖表在媒體中的表現(xiàn)形式
既然可視化圖表能夠有如此多的優(yōu)點,那我們應該如何在理解新聞內容后,巧妙地運用各種視覺語言設計出形式各異而又形象直觀的圖表新聞呢?我們看看這些常見的數(shù)字圖表形式:
1.餅狀圖表
餅狀圖用于比較構成一個整體的各個組成要素,用一個大圓圈代表其中某件事的全部即100%,將圓圈分成不同比例,每一塊代表一個精確比重,例如75%就是圓圈的3/4。
南方日報2016年10月24日見報的《是什么讓三星深陷“炸機”門》這個版面中,左下角運用餅狀圖來表達三星應對舉措以及各種影響,使得這份調查報告顯得一目了然,幾個餅圖的也是立體精致、配色平實協(xié)調。就整個版面的各種圖表搭配而言,圖表多而不亂,色少而貴精。
2.條形圖表
條形圖表通過并列欄框長度來比較兩個或兩個以上項目。通常包含兩個基本要素:①水平或垂直的刻度,用來顯示統(tǒng)計數(shù)字;②代表被測量項目的條框往同一方向發(fā)展。
其實經常見到有的條形圖表雖然是做了,但長長短短各種雜亂無序的排在一起,卻沒有達到對比清晰的效果。其原因就是在于沒有事先進行排序整理,所以看起來沒有章法且不利于閱讀。比較好的做法是,先進行一次排序整理,然后再進行設計,用色力求干凈明快,就會達到想要的效果。
以本報2016年11月25日見報的《數(shù)據(jù)說話:廣州跌出一線城市了嗎?》為例,這個版面很好的運用了條形圖表,對各城市地鐵客流強度進行了排名,同時對2015年各城市快遞業(yè)務量也按多到少的順序進行了總結,這樣數(shù)據(jù)之間的變化及對比非常清晰。
3.柱狀圖表
柱狀圖是一種將計量值的數(shù)據(jù)通過高低不同的柱狀形式表現(xiàn),以便從中看出這些數(shù)據(jù)變化與相互之間的對比。
本報新聞周刊《災情緊急》這個版面,將分別代表受災人數(shù)、死亡/失蹤人數(shù)、緊急轉移安置人數(shù)、農作物受損面積和直接經濟損失統(tǒng)計數(shù)據(jù)的紅、黑、藍、綠、黃柱狀圖相應處理,向讀者清晰地描述了災情狀況。
《過去五年禪城發(fā)生了哪些變化?》更是大量運用柱狀圖,用色簡單高級但不失清晰直觀地表達了整個禪城近五年經濟發(fā)展狀況。
4.曲線圖表
曲線圖用來表示隨時間推移而改變的數(shù)值。它通常包含三個基本要素:①一條沿著圖邊的垂直刻度,顯示數(shù)據(jù);②一條沿著圖底的水平刻度,顯示時間;③一條將一系列的點連接起來的鋸齒狀線條,顯示趨勢的起落。
以本報《一年劇震,世界格局悄然改變》為例,生動形象展示了從2008年一季度到2009年一季度這段時間里,世界經濟危機的進程、中國刺激經濟的進程,以及廣東應對舉措。用藍與紅這組強烈的對比冷暖色突出處理,更加顯得震撼和醒目。其實這組圖表不僅僅是利用柱狀圖表,也運用了曲線圖表進行融合,向讀者清晰表明危與機并存。
5.面積圖表
面積圖是指通過各個數(shù)值的分布隨時間或類別的變化顯示其趨勢,或通過顯示數(shù)值的總和表明部分與整體的關系。
6.地圖圖表
通過顯示新聞事件的發(fā)生地點,使讀者迅速獲得地理信息。一般我們常做的地圖有以下幾種:定位地圖(以盡可能簡單的方式標出關鍵地點的方位,或告知讀者事件的發(fā)生地點);說明性地圖(為了描述事件發(fā)生過程,經常按部就班的標示出順序);數(shù)據(jù)地圖(在地圖上列出數(shù)據(jù)的分布狀況)。
以上兩個例子都是本報制作地圖的優(yōu)秀作品。地圖圖表的設計并不是越復雜越好,而是要明確自己的重點,刪掉不必要的細節(jié),任何不能提升地圖意義的細微末節(jié)只會分散讀者注意力。
7.紀年圖表
紀年圖表通常將某個人物、地點或者議題歷史中的關鍵事件按照年代順序排列,一步一步地闡述、說明時間內容或者清單。
8.文字闡述性圖表
此類圖表通常是一些政策性內容等之類的闡述性文字來進行二次整合表達。
三、結論
有些時候,并不是只運用一種圖表表達形式就可以,很多情況都是幾種集合起來運用。這種情況下,就一定要講究整體用色的協(xié)調性,切不可各自為陣。以《廣東省電子商務地圖》為例,該版面成功展現(xiàn)了作為一個優(yōu)秀圖表版的應有氣質。用色控制在四種色彩,在明度上采取了應有對比和弱化,這樣很容易看清比例的主次。幾種圖表的集合也是抓大放小,把重點突出醒目,其余的細節(jié)也很好融合鞏固,不喧賓奪主。
從以上例子可以看出,可視化圖表已經成為媒體與讀者之間的一座橋梁。想要做好美觀又耐讀的圖表,除了前期的精心收集數(shù)據(jù),轉換容易理解的數(shù)字單位或術語,還需要盡量簡化信息,保持信息精確度,再選擇合適表達形式標識清楚,精心裝飾。大部分復雜的圖表新聞設計需要好幾天的時間進行準備,匆忙趕出來的作品一般難以有好的品質保證。但圖表可視化設計并非越多越好,不能做得太過火,造成“資訊泛濫”,設計用力過猛的印象。在工作前要先想好讀者能接受多的信息量,通常會取舍最重要的點來進行精心設計,這些都絕非一日一夕之功,需要平時不斷大量積累與多嘗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