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昀
摘要:初中物理相對其他學科課程而言學習的難度較大,特別是對于學習底子不是太牢固的初中生難度就更大了。初中物理的教材內容更加側重于理論性和科學規(guī)律的實踐性,這樣就造成了初中物理教學的實際效果不怎么盡如人意。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生活化教學便應運而生。這種教學方式更加接近學生的學習生活,更加接“地氣”,并且可以使現在初中物理教學效果不太好的問題得到有效改變。所以本文主要對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學存在的問題和相應策略問題開展探討和研究。
關鍵詞: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學;策略
引言:物理的出現來源于人們對生活的積累,物理和生活的關系不能分開而論,可是現在的初中物理教學把教育重點都聚集于物理知識的掌握上,并沒怎么關注物理學科在生活經驗和生活發(fā)現培養(yǎng)方面對學生的深遠影響。新課改下,初中物理的教學方式正在向生活化教學慢慢轉變,同時老師要積極地鼓勵和引導學生把所學到的物理知識和生活密切關聯(lián)起來,提升學生對物理知識的學習和探索能力,達到學以致用的效果。
一、新課導入時聯(lián)系生活
一切的學科都是基于生活而建立的,所以在講授物理新課時也應該結合日常生活,激發(fā)學生的聽課熱情,加深學生對新課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有數據表明,生活化情境的課堂導入方式,可以使學生學習物理知識的內在動力更加強勁。比如說在講到大氣壓強知識的時候,可設置一個符合此知識點的生活情境。上課前準備一個上面有口的吸管,一瓶帶有色彩的飲料。開始上課時,老師可以提問學生:用吸管喝飲料這個過程有哪些物理知識蘊含其中,誰可以闡明一下見解?老師可以根據學生的發(fā)言讓他們開展相應的實驗,學生實驗過程中,因為吸管的緣故不能把飲料喝到嘴里。此時老師可順勢展開追問:大家知道為什么喝不到飲料嗎?學生就會認真觀察實驗裝置,進而覺察到吸管上有裂口,老師就可以引入大氣壓強的概念進行教學。導課時結合生活的點滴就會讓學生更加真實、自由的學習知識。
二、開展探究式教學
教師在物理課堂教學中可以開展探究式教學,充分利用初中生的好奇心。在課的開始階段,教師可以提問學生,展開課堂內容的學習。例如,在學生學習機械能及其轉化的時候,教師要通過學習發(fā)現能量轉化成物體力量。教師可以提問學生,你們還發(fā)現哪些轉化現象。當學生繼續(xù)帶著疑問開始下面的課程的學習的時候,學生學習的注意力就會更加集中,學生就會主動跟隨教師的思路進行學習,學生對教師提出的問題,也能產生深刻的思考。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小組之間展開討論,讓班級學生分成四個小組,組內學生之間開展激烈的討論。當學生產生自己的見解的時候,教師再針對學生的答案進行總結,在下次上課之前,回顧前面學習的內容,讓學生深刻領會知識。
三、培養(yǎng)學以致用的能力,強化學生對知識的認知
實驗是初中物理知識中必不可少的內容。然而,課堂上的時間畢竟有限,教師不可能逐一的引導學生進行實踐,感受物理與生活之間的內在關聯(lián)性。因此,教師需要借助一定的外力因素來輔助教學,拓寬教學的范疇,延伸課堂教學的質量。筆者在教學中,鑒于物理知識與生活的密切性,嘗試開展生活化的課外活動,借以來強化學生對物理知識的認知。即:筆者改變傳統(tǒng)物理教學課下安排作業(yè)練習的形式,而是結合教學內容,設置一些生活化的物理實驗來讓學生進行實踐,讓學生親手制作實驗,實踐實驗,親身的體驗物理的科學性、生活性等,感悟物理的實用性,進而增強自我學習物理的信念。在學習“聲現象”的相關內容之后,筆者開展“制作簡易樂器的課外活動”;學習“質量”內容之后,筆者開展“天平制作活動”;學習了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之后,讓學生動手自制模型照相機;學習“電路”教學內容后,筆者開展“我愛發(fā)明”的課外活動等等。根據不同的內容設置多元化的課外活動,引導學生將物理學習與生活融合在一起,深化初中物理課堂教學。
四、用貼近學生生活的問題進行發(fā)問,提出問題
在利用學生熟悉的生活素材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后,教師要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并分析和解決問題,由于問題是學生或師生從生活素材中提出的,學生會感受到原來物理問題就在我們身邊,有利于增強他們對物理知識學習的興趣。比如講光的直線傳播這節(jié)時,我是這樣提問學生的:“請問,在有光源的條件下我們能看到物體,是因為光進入了我們的眼睛,那么光是如何傳入我們的眼睛,它的傳播徑跡是怎樣的?首先,同學們請觀察老師打開的激光筆,能看到光的傳播徑跡嗎?很顯然不能,我們只能在墻上看到一個點,根據你們的生活經驗,誰能舉例說明你在什么情況下能看到光的傳播徑跡?下面我們分組討論,一會請每組同學出一個代表總結發(fā)言?!敝v光速時我是這樣提問的:“打雷時,為什么先看到閃電,后聽到雷聲呢?喜慶節(jié)日放響炮禮花的時候,先看到禮花,還是先聽到響聲呢?你知道這是什么原因嗎?”講聲音的產生時讓學生摸自己的喉嚨,拍打桌子看桌子上的塵土;講聲音的特征時,讓不同學生在課堂上唱歌進行比較;講述透鏡時,我們讓學生找生活中的透鏡,居然還找到了很多,有老花鏡,近視鏡,潛水鏡,有玻璃瓶底,璃璃裝飾品,講壓強時,用鋒利不同的刀讓學生在課堂上切蘿卜。又如,當我在課堂上演示“燒瓶中停止沸騰的水,密封后澆上冷水重新沸騰起來”“把乒乓球裝在漏斗里用力向下吹,乒乓球不會掉下來”等實驗后,學生都說這是從來想到過的、難以置信的事實,與他們的生活經驗完全背道而馳,這樣的課堂教學不僅可以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提高他們的學習能力,還能使學生充分認識到物理知識來源于生活,又是解決生活問題的基本工具。
結語:初中物理生活化對于學生理解和掌握相關的物理知識具有重大的現實教學意義,并且能夠使學生更自主的去學習物理知識。所以,老師在物理課堂教學中要注意擴散學生的思維,使他們的物理思維不再局限于教材當中,而是滲透到日常生活一點一滴中,進而推動學生自身物理知識和技能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魏紅霞.淺談初中物理教學的生活化[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4(31):7,9.
[2]林義禮.淺談初中物理教學的生活化[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5(12):213.
(作者單位:湖南省龍山縣第一中學 41680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