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建義
紅色旅游是當今精神文化消費的重要方式,也是青少年增強文化自信的實踐渠道,要提升紅色旅游的文化品質,充分發(fā)揮教育功能,必須要讓紅色文化成為青少年的精神力量。
文化自信是一個政黨、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對其自身文化價值的充分認知和認可,并對其自身文化的生命力及其發(fā)展前景的堅信不疑?!爱斀袷澜纾f哪個政黨、哪個國家、哪個民族能夠自信的話,那中國共產黨、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盵1]用何種方式把文化自信的理由講清楚,推動文化自信大眾化,使每一個中國人都具備這種自信,這是我們當下需要思考和解決的重要問題。人是文化的主體,又是文化的創(chuàng)造者。因此,增強和提升文化自信,我們的落腳點和目標指向應該放在培養(yǎng)和造就一代又一代具有文化自信的主體——尤其是青少年群體上。
一、紅色旅游是奠定文化自信的生活化方式
紅色旅游是以紅色文化為特定對象的旅游,作為紅色文化資源,是一種精神文化產品:從物化形態(tài)上看,有遺跡、文物、博物館、紀念館、展覽館、烈士陵園等,它們大都直觀生動、感染力強,具有易得性;從精神內涵上看,有井岡山精神、蘇區(qū)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富含獨特文化價值,為講清文化自信提供了豐富而強大的精神內涵。因此,紅色旅游不僅具有一般旅游的功能,能滿足人們追求豐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還具有增強青少年文化自信的功能,是新形勢下增強青少年文化自信的實踐方式,有助于青少年在體驗中感悟崇高、升華境界,在參與中怡情養(yǎng)志、益德益智。
(一)在紅色旅游中理解紅色文化的精神特質
文化自信就其內涵而言,包含兩重含義:一是作為一種文化類型自身所具有的文化特質;二是作為這種文化類型的文化主體的文化性格。這就是說,文化自信是一種文化類型的精神特質和文化主體的自我擔當的有機統(tǒng)一。[2]
對堅定青少年文化自信而言,紅色旅游作為一種生活化的教育方式,核心和關鍵在于引導青少年在旅游中感悟和理解紅色文化的精神特質。
從文化類型及其精神特質看,紅色文化是中國人民在長期的革命實踐中形成的, 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在不斷揚棄中外文化思想的基礎上所形成的,以革命戰(zhàn)爭年代所遺留的紀念地、標志物及其承載的革命歷史、革命事跡和革命精神為基本內容,蘊含著豐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歷史文化內涵。它是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接續(xù)完成“兩大歷史任務”過程中形成的文化形態(tài),與建設時期、改革時期形成的文化是一個有機整體,是同一種文化類型在特定的社會歷史條件下合規(guī)律性發(fā)展的文化之鏈,完全有理由為之自信,也應該看到它是文化自信不可或缺的本體資源。
紅色文化是當代中國文化的重要構成部分。從歷史邏輯角度展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紅色特質,體現了文化自信的政治屬性。國家主席習近平指出:“增強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是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的題中應有之義?!盵3]
(二)在紅色旅游中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主體意識
從青少年自身來看,紅色旅游是他們學會成長的一個途徑,能夠養(yǎng)成具有歷史責任、使命意識、擔當精神的文化主體。
青少年正處于“扣好人生第一??圩印钡年P鍵時期,對文化自信的理解往往是直觀和感性的,易于受到社會心態(tài)的影響。毋須諱言,當前認為“西方文化優(yōu)于中國文化,西方文明優(yōu)于中國文明”等文化自卑心理依然存在,一些人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仍然缺乏信心。這些社會心態(tài)潛在地影響著青少年文化認同、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
可以說,青少年對紅色文化的理解存在歷史與當下、客體客觀內涵與主體主觀體驗等方面的差異,實現紅色文化精神特質和青少年的自我擔當的有機統(tǒng)一,需要一個有效的實現途徑。文化是一種在實踐中獲得,并反過來指導和規(guī)范實踐的價值和認知體系。紅色旅游可以以其獨特的精神內涵、生活化的教育方式、主體性的深度參與和便捷性的資源分布,成為堅定青少年文化自信的獨特方式。
二、紅色旅游是消除歷史虛無主義影響的實踐體驗
在當前社會思潮中,歷史虛無主義思潮對文化自信的沖擊、消解尤為明顯。消除歷史虛無主義對青少年的影響,既要在理論上給予徹底批判,也要在培養(yǎng)青少年的唯物史觀上下功夫?!凹埳系脕斫K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面對歷史虛無主義對網絡的浸侵和對紅色文化的解構,紅色旅游以實踐體驗的方式培養(yǎng)青少年的歷史意識,有效消除歷史虛無主義對青少年文化自信的消極影響。
文化傳承著歷史,歷史積累著文化。文化自信是以一定的歷史為基礎的。而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泛起歷史虛無主義錯誤思潮,以解構、重構歷史為重點,以“去史”的方式消解人們的“四個自信”?!暗择R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為指導研究歷史,引用卡爾·波普的觀點指責唯物史觀是機械的歷史決定論,反對階級斗爭學說、社會形態(tài)學說、歷史發(fā)展客觀性理論等,主張用歷史選擇論取代唯物史觀?!盵4]在意識形態(tài)上,圖謀從根本上否定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和中國走向社會主義的歷史必然性,否定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人民的選擇、歷史的選擇,從而消解人們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歷史虛無主義對青少年文化自信的沖擊和解構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
一是紅色文化是歷史虛無主義進行歪曲和解構的主要對象,他們以所謂“科學”否定英雄和英雄行為,以所謂“真相”抹黑領袖人物和歷史進步人士,以所謂“人性”否定革命斗爭等,從而否定革命文化中的紅色基因,否定中國共產黨波瀾壯闊的革命史、艱苦卓絕的奮斗史和感天動地的英雄史,消解“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社會主義才能發(fā)展中國”等共同歷史記憶,從而讓青少年對紅色文化的精神特質本身產生懷疑,由此斷掉文化自信的歷史承續(xù),斷掉中華民族砥礪前行的精神支柱。
二是青少年已是網絡的“原住民”,歷史虛無主義者以投其所好和更加隱蔽的方式影響青少年對紅色文化的理解。他們往往以“翻案”“解密”“真相”等為標題,利用碎片化手段隨心地切換歷史場景,編造、篡改歷史情節(jié),制造和衍生出各種適合網絡傳播的歷史虛無主義表現形態(tài),通過“曲意”包裝把其政治意圖潛藏在所謂的“史實”之后,對青少年具有極強的迷惑性。
面對這種情形,紅色旅游不僅是一種知識性理解,更是一種事實性驗證和全面性體驗,將以不容置疑、無可辯駁的證據,訴諸于客觀真理,訴諸于客觀歷史規(guī)律,在青少年心中刻下歷史的圖譜,有利于廓清歷史迷霧,揭示歷史真實,青少年可以把被歷史虛無主義肆意裁剪的“碎片”放在歷史的事實中定位,放在歷史的本質和規(guī)律中檢視。
可以說,紅色旅游使青少年明白今天中國的過往歷程,自覺從革命歷史中汲取文化自信的智慧和力量,讓青少年在清醒的認識中堅定自信?!叭绻腥私栊碌目谔枺髨D拋棄黨的傳統(tǒng),拋棄社會主義國家的革命傳統(tǒng),實際上就等于背離了社會主義的正確方向?!盵5]
三、紅色旅游是增強文化自信的重要渠道
紅色旅游是當今精神文化消費的重要方式,也是青少年增強文化自信的實踐渠道,要提升紅色旅游的文化品質,充分發(fā)揮教育功能,必須要讓紅色文化成為青少年的精神力量。不論時代如何變化、不論條件如何變化,他們心中的文化自信都能做到風雨如磐不動搖。
(一)提升紅色旅游產品的文化品質
紅色旅游是以紅色文化為核心資源的旅游產品,文化品質是其生命力。紅色文化包含物質載體和精神指向兩個層次,內外結合才能展現良好的文化品質。但在當前,忽視紅色文化品質的現象比較普遍,有的按照世俗主義或市儈主義方式對待紅色旅游,割裂文化形態(tài)和文化精神之間的統(tǒng)一,致使紅色文化出現了空殼化現象;有的對紅色文化隨意“添油加醋”,成為商業(yè)促銷的噱頭;有的導游牽強附會歪曲史實,庸俗惡搞,甚至有意無意地滑向了歷史虛無主義。為此,紅色旅游首先要保證文化的歷史真實,維系紅色文化的圣地儀式,使紅色旅游景區(qū)景點成為青少年學習革命傳統(tǒng)、培養(yǎng)愛國情感、培育民族精神、增強文化自信的重要陣地。
(二)突出紅色旅游的情感參與和深度體驗
紅色旅游開發(fā)目前尚處于初級階段,形式單一,以櫥窗展示、靜態(tài)觀賞的內容居多,文物的陳列與展示很少考慮旅游者的需求。參與性、互動性的活動較少,缺乏現場感,人雖在場但情感體驗性不強。因此,無論是景點設計、展館布置還是現場解說,都要注重文化的故事性、人物性和場景性,從紅色文化的情感結構等環(huán)節(jié)中調動青少年的情感能量,讓青少年能夠感同身受,從而構建與紅色文化相通的情感結構,使紅色旅游變得越來越可以觸摸,變得有情感、有體溫、有故事、有色彩,最終通過情感的深度參與,使紅色文化成為刻在青少年心中的觀念形態(tài)和精神指向。開展紅色文化研學旅行,要突出整體的普遍參與和“研行”的深度結合。一方面結合各地紅色文化資源特點,挖掘出最有吸引力的紅色體驗主題,據此有序安排情節(jié)、場景、角色和表演,為青少年創(chuàng)造出完整而美好的體驗;另一方面強化青少年研學旅行的結果,遵循青少年認知特點來優(yōu)化紅色文化資源,激發(fā)青少年學生的動力,使其形成對紅色文化深深的依戀。
(三)打造具有特色的紅色旅游產品群
紅色旅游產品多為革命舊址、革命紀念館、革命紀念碑,且展示手段大多雷同,易于給人以枯燥之感。紅色旅游產品的表現形式要打破單一且同質性的制約。在產品上,可以運用革命歷史文化遺產與當地的自然山水、風土人情、民俗文化等相結合,促進紅色旅游與民俗游、生態(tài)游、鄉(xiāng)村游融合發(fā)展,不斷拓展紅色旅游的差異性空間。在形式上,要用青少年樂于接受的方式去演繹,充分運用紅色歌曲、紅色旅游、紅色書籍、紅色短信、紅色影視作品等載體,滿足青少年看、聽、讀、玩等不同需求,使青少年在旅游消費過程中,深刻理解歷史和人民選擇馬克思主義、選擇中國共產黨、選擇社會主義的歷史必然性,進一步增強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自覺性和堅定性。
(四)注重對紅色文化的時代解讀
中國革命歷史是最好的營養(yǎng)劑。從紅船精神到井岡山精神,從延安精神到西柏坡精神等,紅色文化熠熠生輝。要注重對紅色文化意義的時代解讀,讓青少年感受到紅色文化與自己的美好生活、成長成才息息相關,增強內化的自覺性和自信的堅定性。要轉變紅色文化過于政治性和理論性的說教傾向,用青少年的審美視角來解讀紅色文化,不斷為紅色文化增添時代感,使紅色文化更加時尚,增強其感染力和生命力,幫助青少年加深對紅色文化的認識、理解,從而自覺保護、內化、宣傳紅色文化,傳承紅色文化。要加強紅色旅游網絡資源建設,建立完善紅色旅游網上展館,建設紅色旅游綜合信息系統(tǒng)和數據庫,構建與現實旅游相協同的網上紅色旅游,實現虛擬環(huán)境與現實生活的有機結合。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的講話.[EB\OL].(2017-07-01)[2017-6-26]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6-07/01/c_1119150660.htm.
[2]唐凱麟.文化自信三題[N].光明日報,2017-04-24(15).
[3]習近平.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2015-10-14)[2017-6-30].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5-10/14/c_1116825558.htm.
[4]梁柱,龔書鐸.警惕歷史虛無主義思潮[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35 .
[5]劉書林.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幾個重要關系[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4(9):60-67.
責任編輯︱黃蜀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