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勇
[摘要] 目的 對高血壓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中醫(yī)體質分布特征進行探討。方法 將2015年12月—2016年12月該院接受治療的126例原發(fā)性高血壓病患者選取為研究對象,將其中68例原發(fā)性高血壓無糖尿病患者設為對照組,58例原發(fā)性高血壓合并糖尿病患者設為觀察組。采取問卷調查的方式對所有患者的體質類型進行調查,對比兩組患者的體質分布特征。 結果 兩組患者高血壓分級、病程及合并慢性疾病情況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的體質類型主要為氣虛、痰濕和陰虛,占89.66%(52/58);對照組患者的體質類型主要為氣虛、痰濕和陰虛,占76.47%(52/68)。對照組患者的痰濕體質明顯低于觀察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其他體質類型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氣虛、痰濕以及陰虛體質患者的Hb、TC、TG、LDL-C、ALB和FPG水平均明顯低于觀察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結論 從中醫(yī)角度來說,高血壓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體質類型主要是氣虛質、痰濕質以及陰虛質,而且其痰濕質占比顯然比高血壓無糖尿病患者要高得多;痰濕質高血壓合并糖尿病患者的LDL-C和TC均比較高,而氣虛質高血壓病合并糖尿病患者擁有更高的TC水平。
[關鍵詞] 高血壓??;糖尿?。恢嗅t(yī)體質
[中圖分類號] R5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7)04(b)-0041-02
近些年,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糖尿病和高血壓患者的數(shù)量也呈逐年上升的趨勢,糖尿病患者和高血壓患者的體質分布特征也已經成為人們廣泛關注的焦點之一[1]。中醫(yī)體質理論指出,體質的不同是導致不同人群對疾病病理改變、藥物敏感性、疾病易感性、轉歸和預后等存在差異的重要因素之一[2]。為此,該文將2015年12月—2016年12月到該院接受治療的126例原發(fā)性高血壓病患者選取為研究對象,對高血壓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中醫(yī)體質分布特征進行探討,以期為人們更好地了解、治療糖尿病及高血壓提供一些依據(jù),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將2015年12月—2016年12月該院接受治療的126例原發(fā)性高血壓病患者選取為研究對象,其中64例為女性,最大年齡為88歲,最小年齡為41歲,平均年齡為(67.1±0.8)歲;62例為男性,最大年齡為91歲,最小年齡為31歲,平均年齡為(69.2±0.7)歲。將其中68例原發(fā)性高血壓無糖尿病患者設為對照組,58例原發(fā)性高血壓合并糖尿病患者設為觀察組。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方面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在所有患者入院后1~10 d內,采取問卷調查的形式對所有患者的體質類型進行調查,問卷由科室具備中醫(yī)基本理論知識和四診的醫(yī)生來執(zhí)行[3]。問卷結束之后及時對患者的體質類型進行判定,并對比兩組患者的體質分布特征。
1.3 觀察指標
①體質分型。以《中醫(yī)體質分類與判定》作為體質判定標準[4]。主要分為9種體質:平和體質、血瘀體質、陽虛體質、氣虛體質、氣郁體質、陰虛體質、濕熱體質、特病體質以及痰濕體質[5]。②生化指標檢測。在患者入院后的第2天,在患者空腹的狀態(tài)下采取0.005 L患者的肱正中靜脈血,選取CX7貝克曼生化儀對FPG、TC、TG、LDL-C以及ALBI(均采取比色法)進行檢測,對比兩組平和體質、痰濕體質、陰虛體質以及氣虛體質的FPG、TC、TG、LDL-C以及ALBI,并對患者的既往糖尿病史和入院后的空腹血糖(FPG)進行記錄。
1.4 統(tǒng)計方法
采用 SPSS 16.0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處理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呈正態(tài)分布時用(x±s)表示,并采用 t檢驗;非正態(tài)分布采用秩和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χ2檢驗并用[n(%)]表示,構成比用雙向無序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高血壓分級、病程及合并慢性疾病情況對比
兩組患者病程分別為觀察組(9.7±5.7)年,對照組(9.9±5.4)年,差異無統(tǒng)計學電義(P>0.05)。兩組患者高血壓分級及合并慢性疾病情況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體質分布和不同體質糖尿病發(fā)病率對比
觀察組患者的體質類型主要為氣虛、痰濕和陰虛,占89.66%(52/58);對照組患者的體質類型主要為氣虛、痰濕和陰虛,占76.47%(52/68)。對照組患者的痰濕體質明顯低于觀察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其他體質類型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氣虛、痰濕以及陰虛體質患者的Hb、TC、TG、LDL-C、ALB和FPG對比
對照組氣虛、痰濕以及陰虛體質患者的Hb、TC、TG、LDL-C、ALB和FPG水平均明顯低于觀察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 討論
高血壓病是臨床上一種比較常見的疾病,國內關于高血壓病體質特征的研究還比較少[6]。中醫(yī)體質判斷標準的統(tǒng)一與健全,為研究高血壓病患者的體質提供了一個有效的交流平臺,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王琦提出的體質九分法[7]。體質與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密切相關,其相對較為穩(wěn)定,不容易發(fā)生改變,高血壓病的形成與環(huán)境因素和遺傳因素密切相關,而合并糖尿病則有可能會增加高血壓患者患上心腦血管疾病的幾率[8]。
該次研究結果顯示,兩組患者高血壓分級、病程及合并慢性疾病情況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的體質類型主要為氣虛、痰濕和陰虛,占89.66%(52/58);對照組患者的體質類型主要為氣虛、痰濕和陰虛,占76.47%(52/68)。對照組患者的痰濕體質明顯低于觀察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其他體質類型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氣虛、痰濕以及陰虛體質患者的Hb、TC、TG、LDL-C、ALB和FPG水平均明顯低于觀察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由此可見,高血壓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體質類型主要是氣虛質、痰濕質以及陰虛質,而且其痰濕質占比顯然比高血壓無糖尿病患者要高得多;痰濕質高血壓合并糖尿病患者的LDL-C和TC均比較高,而氣虛質高血壓病合并糖尿病患者擁有更高的TC水平。
綜上所述,高血壓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體質類型主要是氣虛質、痰濕質以及陰虛質,應當對高血壓合并糖尿病患者的體質分布進行更加深入的研究,以便采取具有針對性的治療方案,從而有效的改善高血壓合并糖尿病患者的生存質量。
[參考文獻]
[1] 何焯根,戴韻峰. 原發(fā)性高血壓合并血脂異?;颊咧嗅t(yī)體質類型與血脂指標相關性研究[J].新中醫(yī),2015,47(8):35-37.
[2] 楊定芳,王蔚然.保山市糖尿病患者中醫(yī)體質與證型研究[J].亞太傳統(tǒng)醫(yī)藥,2014,10(2):49-50.
[3] 劉曉東,呂茜倩,劉納文.2 型糖尿病的中醫(yī)證型及體質類型調查[J].山西中醫(yī),2015,31(1):41-42,59.
[4] 張陽陽,徐麗梅,馬建偉,等. 糖尿病前期患者中醫(yī)體質與證型研究[J].上海中醫(yī)藥雜志,2012,46(9):11-13,26.
[5] 王長春. 中醫(yī)體質和高血壓前期及心血管病影響因素相關性分析[J].中華中醫(yī)藥雜志,2015,30(9):3335-3337.
[6] 向先玉,冉穎卓. 270 例 2 型糖尿病患者體質類型和中醫(yī)臨床證型調查研究[J].世界中醫(yī)藥,2014,9(12):1599-1602.
[7] 劉峰. 高血壓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中醫(yī)體質分布的研究[J]. 中國處方藥,2014,12(10):108-109.
[8] 韓淑輝,李康增,鄭建明,等.高血壓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中醫(yī)體質分布研究 [J].中國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3,33(2):199-204.
(收稿日期:2017-01-15)